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A股重磅!交易所出手! 证监会严惩造假帮凶→

2025-08-06 16:27

(来源:中国商报)

转自:中国商报

近期,监管层持续“亮剑”资本市场,一边对短期暴涨的“妖股”上纬新材果断出手,通过重点监控、暂停异常交易账户等措施降温非理性炒作;另一边严惩上市公司造假及配合造假的第三方,让造假链条无处遁形。一边“抑”投机炒作,一边“惩”财务造假,监管组合拳密集发力,彰显出净化市场生态、守护投资者权益的坚定决心。

交易所出手“15倍股”上纬新材

从7月9日至8月5日累计上涨1320.05%的上纬新材,终于“回头”了。

8月6日开盘,上纬新材股价开盘即大跌16.73%,成交金额1.01亿元。截至13:58,跌幅扩大至19.27%。

往前一日,上纬新材停牌核查后复牌,当天其股价在短暂翻绿后又迅速走高,最终再次以“20CM”涨停收盘,当天其成交额高达23.19亿元。

根据龙虎榜数据,8月5日,上纬新材三个买方席位集中在东方财富证券在拉萨的营业部,分别为东环路第一、东环路第二、团结路第一,前五买入席位买入金额均约2000万元。另外,甬兴证券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卖出超4000万元。

8月5日晚间,上纬新材发布公告称,如未来股价进一步上涨,可能再次向上交所申请连续停牌核查。

同日,上交所也在盘后发布通告称,近日上纬新材股价继续大幅波动,部分投资者在交易该股过程中存在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误导投资者正常交易决策的异常交易行为,上交所依规对相关投资者采取了暂停账户交易的自律监管措施。上交所再次提醒投资者关注风险,审慎参与,合规交易。

在这轮上涨过程中,上纬新材股票交易已7次触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形,7次触及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情形,累计发布10次异常波动、严重异常波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7月25日和8月1日,上交所发布公告对其进行重点监控。

然而,投资者对上纬新材的炒作并没有停歇。7月28日,上纬新材成为A股年内首只10倍股,用时仅16个自然日;8月5日,上纬新材股价突破110元,总市值也达446亿元,成为A股年内首只15倍股。

导致上纬新材股价突然飙涨的事项发生在7月8日晚上——智元机器人的运营主体以及核心团队拟至少收购上市公司合计63.62%股份,并成为控股股东。业内将之视为新质生产力企业在A股收购的标志性案例,也是具身智能企业在科创板的首单收购案例。

此后,上纬新材多次强调的风险包括:目前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收购方未来12个月内不存在资产重组计划、公司股票价格脱离当前基本面的风险、公司外部流通盘较小、公司控制权变更事项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风险等。

上纬新材强调,收购方已明确表示,不存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纬新材及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进行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的计划,不存在关于上纬新材拟购买或置换资产的重组计划。

此外,在停牌核查之后,上纬新材新增一则自愿性披露的半年度业绩预告:经对公司2025年半年度财务情况的初步测算,预计营业收入为7.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50%;归母净利润2990.0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2.91%。

证监会严惩造假帮凶

对于上市公司造假,证监会也要“动真格”了。

8月3日晚间,ST帕瓦发布公告称,其实控人之一、董事张宝涉嫌职务侵占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这是7月以来第8家涉刑上市公司。此前,红相股份力源科技金通灵、起步股份、东方时尚、瑞斯康达、锦州港的违法违规“首恶”相继涉刑。

除此之外,对于另一个关键环节——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监管层也开始了重拳整治。

这里所说的“第三方”,并非指券商、会计所等中介机构,而是专门为上市公司提供实质性造假服务(如配合虚假交易)的第三方公司。

与提前确认营业收入等“左右腾挪式造假”不同,第三方配合式造假往往更为隐蔽,难以被发现,其模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真假混同,业务真真假假混在一起;另一类则是全部造假。要完成这些造假,仅靠上市公司通常难以做到,往往需要第三方的配合。但因为第三方往往规模小、未上市、多为壳公司,证监会依据现有法规对其惩处常感“有心无力”。

有鉴于此,证监会正双管齐下加大对造假第三方的约束力度。

一方面,争取修法赋权。推动出台《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从行政法规方面明确证监会对造假第三方进行行政处罚的权力。

另一方面,联动移交严惩。将配合造假线索移交相关部门或属地政府依法处置——该措施已启动并初见成效。

“监管层正多维度发力,配合造假的第三方,面临行政、民事、刑事三重严惩。”有知情人士称。

目前,造假第三方被罚的案例已经出现。越博动力案中两名配合造假第三方个人被合计罚款230万元,成为造假第三方行政处罚第一例。在赛为智能投资者索赔案中,配合造假第三方广州高倬被法院判定承担3%的连带赔偿责任,成为针对造假第三方的首例司法判例。

“第三方配合造假助长上市公司造假气焰,要想根治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除了严惩造假上市公司外,也需要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同步严惩,如此才能在更大程度上遏制上市公司造假乱象。”有投行人士表示。 于佳鑫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中国商报综合自每日经济新闻、证券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