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06 15:58
“桥下把子肉”,决定给员工发奖金。
“桥下把子肉”是济南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特色小吃。新鲜的五花肉经过清洗、焯水、炖煮,被特制成风味独特的把子肉。把子肉肥而不腻、色泽红亮,再配上一碗白米饭,可谓无数食客的心头好。多年来,这顿再简单不过的美食,已经收获了无数回头客。
在过去,夏天气温高,人们通常不爱出门,来堂食的顾客少,桥下把子肉也就进入了“淡季”。但今年,“淡季”不淡。最近外卖平台纷纷开始大力投入后,店铺生意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桥下把子肉老板老谢说,“以前一天最多卖150单,现在稳定在300单以上,高峰期甚至能到400单。”
“桥下把子肉”的收益也肉眼可见地变多了。以前店铺每天的营业额是八九千块,现在已经跃升到每天近2万元,所有人很多时候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大家干劲十足”,老谢给辛勤工作的员工们发起了奖金,按工作贡献给予对应的奖励,最高有人一次就拿到了1000多块钱。
今年夏天,互联网平台发力大消费,以餐饮为主的外卖市场成为焦点。对很多“桥下把子肉”这样的老店、小店而言,线下线上生意也随之发生变化。以前人们常说,餐饮的三要素是Location、Location和Location(门店位置);但如今,线上和线下全面打通,时间、空间都不再是经营限制。商家增加的是订单,也是更多可能和机会。
商家们在外卖平台上迎来了更多客流。
据微信公众号“美团Meituan”公告,7月12日23时36分,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超过1.5亿——拼好饭单量超过了3500万,神抢手单量超过了5000万。美团公告表示,在夏季活动期间,平台商家外卖订单量比日常时段增长65%。
8月4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623个县(不包含市辖区)餐饮订单环比6月翻倍增长,834个县非餐订单翻倍增长。数据显示,餐饮订单过万的“万单店”数量已经环比增长274%,消费拉动作用明显。
被点燃的夏日经济
“外卖热浪,对商家是好还是坏?”
刷手机的时候,不断有社交媒体给田进蓉推送相关话题的内容。在互联网上,这些观点往往意见相左,但几乎没有例外,每一份悲欢离合都被无限放大:有人怒斥、有人哭诉,有人黯然退场,有人觉得这让餐饮生意变得难做了;也有人兴奋、有人疯狂、有人加仓,有人觉得平台投入带来了机会。
但关上手机,网络世界的喧嚣就会告一段落,田进蓉也会回归到这两天的日常:充实与繁忙。
田进蓉是成都本土品牌“陈多多”的外卖运营。“陈多多”在成都有100多家门店,主营新式豆腐鲜泡茶、鲜果茶等饮品。这个夏天她明显感觉到,今年比往年忙多了。在平台投入的助力下,消费者购买门店招牌奶茶甚至只用实付3-4块钱。除了大学生这样的常客,越来越多人也愿意来尝试陈多多的产品。
现实世界的生意经营,没有网络里那种摧枯拉朽、酣畅淋漓的爽文剧情。但今年生意的增量势头,确实远远超过了普遍预期。田进蓉特意看了一下后台数据,今年6月跟5月比,成都区域门店饿了么营业额整体增长率51%,增长率57%;部分门店突破历史峰值,犀浦夜市店单日订单量突破600单,有门店月销单量超过了8000单。
在去年同期,这是完全不敢想的销量。
田进蓉特别留意过,由于适逢暑假,很多大学生放假回家,就顺手把点奶茶的习惯带回了家乡,带动了成都以外其他城市门店的订单增长;以前很多人不了解茶饮和外卖,现在价格不贵,顺手就尝试一下,结果发现还不错,新的消费习惯也就慢慢形成了。“平台投入加上暑假刺激,大家对于这个夏季的销量十分看好。”
田进蓉坦言,消费者能用这么低的价格买到奶茶,品牌和平台都有投入。不过在她周围一些朋友看来,以前为了拉生意,各种活动和宣传也要花钱不少,效果还不一定好。现在相当于多了一个平台做投资方,还有天然的巨大流量,生意经营反而是变简单、顺手了。
不仅仅是田进蓉这么想。
吴文俊的七家湾牛肉锅贴开在南京建邺区玉塘路,是一些消费者心中的“民间南京必吃榜”。但吴文俊每年夏天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天气太热,消费者出门就餐不方便。一到每天气温最高的那几个时辰,门店就没什么人;但到了就餐最火爆的时候,消费者排队就餐体验又不好。在外卖扶持政策之下,吴文俊有了更多选择。
“平台给流量和补贴,是真金白银。”吴文俊说,现在的平台经营政策带给商家更多的流量和订单,方便他们将精力投入到自身优势上。虽然订单暴涨,吴文俊依然坚持全部锅贴手工制作、现包现煎,保证每一只锅贴都外皮酥脆。吴文俊说还会结合骑手到店时间出餐,保证“正宗南京味”。
“以前夏天堂食顾客减少”,吴文俊说,平台消费券和商家扶持政策,改变了家里生意的状况。外卖订单从以前的每天十几单,上升到如今日均一百五十单,高峰期甚至接近200单。
夏天高温季节,外卖已经很成为吴文俊小店的主要收入来源。从父母到家里亲戚,吴文俊都鼓励他们“搬上外卖平台”。在这个夏天,大家都忙起来了。
“小外卖”撬动“大市场”
“以前担心线上会争抢线下的生意,现在来看,关键是如何把两者融合起来,相互导流带动。”
不仅仅是餐饮商家,很多非餐饮行业甚至传统超市,都在这一轮大消费的市场红利中找到了机会。这些年来,中国传统商超零售进入转型期。由于消费群体的迁移和消费习惯的变化,很多区域商超尤其是乡镇商超一度陷入发展瓶颈。
但明都超市,却在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中找到了另外一个春天。
明都超市是一家相对传统的线下超市品牌,主要在常州的乡镇地区经营。今年6月,明都超市上线了一家外卖平台,短短1个月时间,明都超市订单数环比增长3倍以上,新用户增长超4倍。淘宝的500亿平台消费券补贴,带来了强大的拉动效应。和6月相比,明都超市在这家外卖平台的到手收入,增长超过20倍。
明都超市副总经理盛先生认为,原本以为乡镇超市近些年增长乏力,是因为年轻人都去大城市了,没想到乡镇还是有很多年轻人,只不过他们的消费习惯正在往线上迁移。外卖平台上的年轻消费者更多,晚上6点以后的订单占比大,和超市的线下生意形成了很好的互补。饮料、零食以及第二天的早餐,都是年轻人喜欢的商品。
滚烫的消费热浪,甚至让退休的阿姨爷叔乐于再次回到工作岗位。
光明旗下的社区生鲜便利品牌爱森优选,主打中高端品质的肉类、蔬菜等生鲜产品,店员多数是55-60岁的叔叔阿姨。以前,由于区域位置、客群分布等原因,一些门店的线下效益并不好。但加入外卖平台,开始线下线上融合经营后,订单变多了,叔叔阿姨们的干劲也更强了——获得了奖励,也拥有了更多接触和服务居民的机会。
在生意高峰的周末,5-6平的小店面一天可以卖到170-200单。7月12日那天,闵行一家门店的吴阿姨就大约处理了50单的外卖订单。“这还不是最忙的时候。”吴阿姨说,现在平台上有优惠,教会那些年纪偏大的顾客网购,他们很开心,自己也很开心,大家既接触了新事物,又拿到了真实惠。
如今,甚至连一些平时上班、不太有时间在线下买菜的年轻人,也成了爱森的新顾客。据吴阿姨观察,周围有些年轻人会在下班前在App上下好单,等他们回到家,买的菜也会差不多时间送到家。吴阿姨也开始和年轻人们打成一片了,除了买东西,甚至她也会不时点上一份外卖,感受一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以服务消费为主要场景的消费券展现出显著杠杆效应,每1元闪购消费券带动6.76元额外消费。如果各平台维持当前投入力度,一年预计撬动近7000亿的消费增量。这也印证了从实物消费到服务消费,平台经济在扩大国内需求方面仍有巨大空间。
此外,市场一度有观点认为,平台大规模补贴主要倾向于连锁品牌和大商户,中小商户并未从中受益;但也有研究报告显示,闪购优惠券对餐饮商户的营收促进作用存在规模异质性:闪购优惠券对中小商户在线上、线下的营收有起到拉动的作用。
数据显示,闪购优惠券对小型商户在线下营收增长的拉动比例为44.5%。北大连续五年的小微经营调研报告发现,“小微经营者最大的挑战在于市场需求不足”,数字平台在赋能中小微商户方面的独特价值,有助于缓解获客难、流量贵等问题。
让商家有更多选择,让市场更具活力
外卖这门“小服务”,今天已经汇聚成一门“大消费”生意。
淘宝闪购7月数据显示,7月,餐饮订单过万的“万单店”数量环比6月增长了274%,其中义乌位居全国第一。非餐方面,淘宝闪购上线以后,有超12万家小店订单环比闪购上线前增长超100%,非餐饮类订单7月环比增长超过10倍。
据“京东黑板报”,截至7月8日,京东外卖上线4个月已有近200个餐饮品牌在京东外卖销量破百万。外卖市场的火爆,壮大了骑手群体,也让他们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待遇。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京东外卖全职骑手已突破15万人。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提振消费一直是社会各家尤其关心的话题。但各方最为关注的消费的内生性需求,似乎被一些东西卡住了。例如,线上消费和线下消费,仿佛被置放于天然的对立面,在供给、服务上迟迟没有打通;在一些服务型赛道,市场竞争趋于同质化,幽灵外卖和黑外卖等乱象频发。
或许,这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部分人的焦虑情绪:中国外卖市场,乃至包括非餐饮类的大消费市场,很久没有因市场活力与格局演变而风云再起。人们不知道今天的平台投入和当年的补贴有什么区别;人们不知道,市场将走向何种局面;人们甚至开始怀疑,开始困惑,自己的长处、自信和优势真正在哪里。
“幽灵外卖”为什么猖獗?是因为在传统模式下,外卖平台只是独立的“三方服务商”,它不是商家的合伙人、投资者。传统商业模式的大厦,建立在同质化的单量之上,缺乏用市场手段扶优去劣的基因。现在的500亿补贴,是用投资代替补贴,让那些真正的好商家、品质商家,成为市场上的主流。
跟幽灵外卖等黑外卖乱象相比,电商行业的假冒伪劣近年来为什么抬不起头?除了日益完善的监管和行业自律自查以外,多元主体的充分参与同样至关重要:如果一个行业只有一个玩家,最终一定只有一种声音;但如果一个行业形成多平台共生的格局,那么就会有理念和观点的交锋,自然会有相互提醒和自我改进。这也是外卖市场应该走向的。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正如此前新华网评论所说,外卖市场凭借实惠、便利、线上线下融合的零售模式,带动了服务消费市场扩容。市场增量还促进区域消费升级。不少城市借平台之力挖掘出本地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市场多元化,城市的“烟火气”更浓了。小小外卖箱,承载着万千家庭的烟火日常,支撑着中小商家的生计梦想,也链接着大力提振消费的宏大蓝图。
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很多更为重要的东西。比“市场地位”更重要的,是我们国家的商家和消费者,有没有真正得到好处,获得成长;比“订单量”更重要的,是食品安全、食物的风味,是每一个劳动者诚实劳动后,都可以获得对应的收入和尊严。去追求那些更重要的东西,或许这就是商业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