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06 07:56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编者按:
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处生态安全核心地带、防风固沙重要关口,是“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的“必争之地”。乌兰察布金融监管分局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满足京津风沙源治理、浑善达克沙地区域性系统治理和黄河“几字弯”治理等重点工程金融服务需求,创新推出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以金融“活水”精准灌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王璐 本报记者 赵修彬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的是内蒙古草原一带的秀丽风光。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处生态安全核心地带、防风固沙重要关口,是“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的“必争之地”。乌兰察布金融监管分局紧扣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工作部署,立足地区银行保险机构实际,坚定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以生态修复为先,多措并举治理“生态伤疤”
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地处蒙冀晋三省交界,是京津冀生态防线的前哨站,其生态完整性直接关系华北平原生态安全底线。近几年,兴和县域城建飞速发展,区域内的矿石被大量无序开采,形成大量历史遗留无主废弃矿坑,造成地区资源和土地浪费,存在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
农发行兴和支行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力度,以专业化生态治理方式结合产业发展收益,创新“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固废填埋”绿色发展模式,支持兴和县鄂尔栋镇甲坝子村南一带9处历史遗留无主废弃采坑、废石堆生态修复治理项目,生态修复治理面积约41.9公顷。该支行行长郭永亮介绍:“我们三级行迅速成立项目专班,高频次对接地方政府及相关企业,对项目立项、运作、融资和担保方案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务和指导,攻克项目融资过程中的难点及堵点,采取‘边投放,边治理,边还款’模式,授信1.43亿元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修复贷款,并成功投放首笔信贷资金2100万元。”
乌兰察布市环投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清华表示:“该项目解决兴和县工业园区企业无处处理工业固废的后顾之忧,以固废填埋收入弥补生态修复公益属性突出但现金流不足的困境,大力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发展。农发行秉持金融服务的专业性,从融资到融智全程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让金融‘活水’直达绿色产业链关键节点。”
乌兰察布金融监管分局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满足京津风沙源治理、浑善达克沙地区域性系统治理和黄河“几字弯”治理等重点工程金融服务需求,创新推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贷”“绿水青山卫士贷”“农资节水贷”等专属绿色信贷产品,以金融“活水”精准灌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目前,共投放生态和环境保护修复类贷款余额6.09亿元,草原保险试点覆盖两个旗县、203.19万亩草原,保险责任涵盖草原旱灾、火灾、病虫鼠患、沙尘暴灾四类草原典型灾害,为试点地区农牧民提供风险保障4063.8万元。
以防沙治沙为本,奋力夺取“三北”攻坚战新胜利
祖国正北方,蓝天白云下,一台台大风车擎天而立、迎风转动,一排排光伏板鳞次栉比、熠熠生辉,风光资源成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香饽饽”。曾经这里黄沙漫天,一年300天都在刮风,“风大、风多”一度成为经济落后的挡箭牌。作为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之一,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从国家级贫困县转变为新能源发展重要阵地,让金色沙海变为“绿电蓝海”。
防沙治沙与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部署的“六个工程”之一,是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创新之举,乌兰察布市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化德县一期30万千瓦光伏项目由大唐新能源公司进行建设,计划通过封沙育草、补植灌草和人工种草,实现沙化土地综合治理4.4万亩。
大唐集团化德项目部经理许磊感慨道:“一期项目建设期按6个月考虑,面临设备采购资金缺口大、草原生态修复成本高、项目进度时限紧张三重难题,建设银行乌兰察布市分行积极对接融资需求,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流程贷款审批与投放,及时满足我们的用款需求。”大唐集团公司部业务员高建宇表示:“建设银行打破传统抵押依赖,更多考虑项目价值,激活‘风光资源—碳汇资产—生态价值’转化链条,构建审批绿色通道,实现央企获得低成本资金,地方政府实现生态治理与产业升级双重目标。”
乌兰察布金融监管分局结合“五大任务”战略部署及“绿色金融”大文章,因地制宜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灵活采取座谈交流、现场走访、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充分调研清洁能源领域金融服务工作举措、实际困难及对策建议。目前,全市银行机构支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贷款余额149.88亿元,助推乌兰察布市新能源装机规模达1678.8万千瓦,占全市电力装机的61%,建成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实现历史性突破。
以绿色转型为基,促进产业向“新”发展提“质”
曾经,铁合金产业因“双高”被打上灰色的烙印,2021年全市开展“三个一批”和“五化改造”行动,短短3年时间,成为产值超千亿元的地区支柱产业,2024年产量达113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1%,产业规模3年蝉联全国第一。乌兰察布正在全力打造全国装备水平领先的绿色铁合金生产基地。
走进兴和三美绿色发展科技有限公司,干净整洁的厂房、全密闭的矿热炉,以前“点天灯”的现象不复存在,偌大的生产车间只能看见几个零星的工人,中控室内,工作人员正通过远程监控系统,精准地调控着直流炉的每一个环节。该公司总经理王琪坦言:“我们一期项目6台矿热炉已有两台顺利投产,计划年底全部建成投产,100%利用绿电供给,使用直流矿热炉冶炼技术,可使单位电耗下降10%-15%,焦炭消耗减少10%左右,余热、余气循环利用,实现‘变废为宝’。项目短时间内建成投产多亏蒙商银行资金支持,为传统冶炼工艺的优化和升级提供动力引擎,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雪中送炭’!”
“兴和三美绿色发展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多回路直流冶炼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工艺技术。贷前调查过程中专门组成工作专班赴乌海总公司进行考察,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综合研判风险,及时提交分行审批,成功授信1.5亿元,目前已放款7000万元。”蒙商银行兴和支行行长康川表示。
乌兰察布金融监管分局积极搭建银企交流平台,联动市人民政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辖内银行机构和40多家铁合金企业召开政银企对接会,共商解决铁合金企业融资难点、堵点,针对交流冶炼技术能耗高、负荷调节能力差等问题,推动辖内两家城商行主动对接铁合金产业科技创新资金需求,支持铁合金直流矿热炉冶炼技术落地投产。目前,辖内大型银行及城商行累计为18家铁合金企业贴现16.73亿元,投放贷款余额14.63亿元,贷款平均利率4.11%。
乌兰察布金融监管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乌兰察布金融监管分局将继续拓展深化‘四新’工作成果,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以打好打赢三大标志性战役为重点,立足监管职责使命,推动金融服务北疆生态安全建设,持续创造‘绿进沙退’的治沙奇迹,让青山绿草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