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重磅!“免费学前教育”定了

2025-08-06 10:06

(来源:浙商证券融资融券)

1、免费学前教育新政落地,多条产业链受益

据新华社,8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宣布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公办幼儿园大班保育教育费全免。

国家对生育与育儿成本的高度重视。前不久育儿补贴落地,再加上此次学前教育免费政策的出台,正是对这一系列规划的有力落实。随着学前教育免费的逐步实施,不仅助于降低养育负担,长远来看有助于提升生育率。育儿补贴与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相互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多维度降低育儿成本,也意味着生育支持政策开始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后续还有可能建立涵盖家庭经济支持、住房、教育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政策体系,促进长期生育意愿回升。受益于政策利好,学前教育产业链相关企业将直接受到影响。首当其冲的是教育服务板块,公办、民办幼儿园均将受益于财政补助,有利于行业整体健康发展。此外,教育装备、教材教具等细分板块也可能受益,随着学前教育投入增加,对教学设备、教材等需求或有提升‌‌‌‌‌‌‌‌‌‌‌‌‌。‌‌‌‌‌‌‌‌‌‌‌‌‌‌‌‌‌‌‌‌‌‌‌‌

2、iPhone 17 Air率先采用+运营商下半年全面开放,eSIM行业有望加速发展

据新浪财经消息,媒体近日报道,苹果将在今年推出全新设计的iPhone 17 Air,其机身厚度最薄处仅5.5mm,极可能取消实体SIM卡槽,全面转向eSIM通信技术。

苹果iPhone17Air全面转向eSIM通信技术,消费电子从“物理卡槽”向“芯片化通信”的转型,与华为MateXT2折叠屏等国产机型共同推动eSIM技术落地!国内方面,手机厂商在eSIM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华为、小米、荣耀、OPPO、vivo等国内企业推出多款支持eSIM的智能设备。GSMA Intelligence预测,至2025年底,全球预计将有约10亿eSIM智能手机连接,2030年将增长至69亿,随着消费电子轻薄化、可穿戴设备以及物联网终端漫游需求增加,eSIM的应用有望在2025年加速。随着三大运营商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全面放开eSIM业务,国内eSIM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关注eSIM芯片设计、模块制造、平台服务、终端设备等相关企业‌‌。‌‌

3、苹果也下场了!颈静脉植入PK开颅手术,非侵入设备商业化加速

据财联社消息,日前,苹果公司正在与脑机接口公司合作开发“使用大脑信号操纵苹果设备”的技术标准。8月4日公布的一段视频,首次演示了这项技术的进展。一位渐冻症患者通过脑机设备成功实现用意念控制iPad操作,并展现应用脑机接口使用“快捷指令”等操作。

上述渐冻症患者通过Synchron公司Stentrode设备操控iPad的案例,标志着消费电子巨头正式将脑机接口(BCI)纳入人机交互体系,具有明显的突破性。近年来,国内外相继爆出脑机接口技术的“创新成果”,各部委、各地方也大力扶持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摩根士丹利预测,全球BCI市场规模2030年将达250亿美元,医疗应用占比超60%。国内机构指出,非侵入式设备商业化加速,消费级产品年复合增长率或达47%。在相关技术持续“迭代”的刺激下,A股脑机接口板块2025年整体上行。可关注兼具AI协同效应与技术壁垒的头部企业,以及受益医保覆盖的标的‌‌。

4、5000万单“焕新”引爆家装厨卫,行业或迎估值修复契机

据新浪财经,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家装厨卫“焕新”超5000万单,智能坐便器新增品类3000种,京东厨具“以旧换新”订单同比增长50%,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成效初显。

2025年家装厨卫销售数据持续高增,体现出以旧换新政策对消费的有力拉动,消费者参与积极性高,不仅促进厨具更新换代,也为整个家电行业的产品升级提供了动力。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将提升市场流动性与消费能力,美国补库需求提振家电出口,海外需求有望扩大。叠加国内政策支持与家装“焕新”推进,家电行业增长态势有望延续。家电板块盈利预期与估值同步上修:(1)内销端,国补品类扩大,单品销量与更新频次双升;(2)出口端,美国补库叠加降息预期,助于出口型家电企业盈利改善;(3)估值端,家电行业估值偏低,具备一定修复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博览财经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浙商证券认同或赞成其观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亦不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投资者不应将本信息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以本内容取代自己的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浙商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