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强信心 看数据丨高新技术产业释放新动能

2025-08-05 09:42

(来源:邯郸新闻网)

转自:邯郸新闻网

高新技术产业释放新动能

——邯郸经济半年报亮点解析之五

日前发布的邯郸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环保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高端技术装备制造等领域增加值均保持增长态势,增速分别为56.6%、11.1%、8.8%、6.4%、5.1%、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4.6%,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

亮眼数据背后,反映的是我市培育新动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迈出的坚实步伐。

多领域齐头并进

持续释放产业活力

在永年区的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28条锂电池湿法隔膜生产线高速运转,年产达28.5亿平方米。这些看似轻薄的材料,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卫士”,占据国内12%的市场份额,稳居全国第三,产品不仅供应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国内巨头,还漂洋过海进入韩国、日本市场。

在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高速运转的锂电池湿法隔膜生产线。 永年发改局供图

在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高速运转的锂电池湿法隔膜生产线。 永年发改局供图

这是我市新能源产业如火如荼发展的缩影。上半年,全市开工风光电项目43个,完成投资46.5亿元,新增装机96万千瓦。从这些投资建设的项目看,邯郸新能源产业向新而行,铿锵有力。

街头巷尾,新建的公用充电桩星罗棋布,3137个充电桩的建成量远超出目标任务,让新能源汽车车主充电不再“犯愁”。与中创新航科技集团签订的零碳城市战略合作协议,更让我市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可期。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通过精密仪器提取天然色素。这家邯郸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如今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植物提取物供应商,并且申报了2025年度河北省重大科技支撑计划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专项,为产业发展再添新动力。

上半年,生物健康产业提档升级亮点纷呈。我市围绕晨光生物、邯郸制药等龙头企业实施的3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74.2亿元。

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块块大尺寸、高转化效率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格外引人注目。这种看似普通的玻璃,可以吸收光能转化为电能,转换率超过17%,是目前国内唯一达到这一水平的生产线。未来,这里将建成全球单线产能最大、首个高集成全产业链的“智慧零碳”园区,为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与此同时,环保产业以56.6%的增速成为最大“黑马”。一系列环保技术的应用和环保项目的落地,让我市焕发绿色生机,也让环保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多举措筑牢根基

助力产业向新而行

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和有力的举措。我市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九大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工作方案》,聚焦九大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为抓手,为产业发展画出清晰的“路线图”。

项目建设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我市通过加强要素保障、强化工作调度等方式,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今年,我市推动新兴铸管全钒液流储能电池、邯郸数字经济产业园、邯郸市飞地产业园装备零部件智造基地等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推动武安市恒普新材料板材热处理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项目支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市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创新应用。市发展改革委聘请专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审工作,宜邦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我市还积极组织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参加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评选,河北太行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技术中心被认定为2025年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8家、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33家。这些创新平台如同一个个“创新源”,不断孕育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多维度数字赋能

推动产业智能升级

5月22日,冀南钢铁50G-PON万兆光网工业创新应用全国首发会在我市召开,这标志着我市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迈入“万兆时代”。

这也是我市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举办了9场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培训、对接活动,660余家企业参与其中。在武安、肥乡等地的数字化转型现场推进会上,新兴河北工程等5家机器人企业与恒工精密、河北工程大学等14家企业(单位)签约,近4000万元的合作项目将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我市还组织举办钢铁行业数智化转型沙龙,邀请华为、新华三等头部服务商与本地龙头企业精准对接,共同探索产业智能化升级之路。

数字化改造正在加速推进。全市已完成1232家规上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诊断,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70%。规上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63.8,位居全省第三;关键工序数控化率71.1%,生产设备数字化率58.0%,均居全省第二;客户服务数字化普及率74.1%,产品数字化普及率71.6%,均位列全省第一。永洋特钢等17家企业进入2024年河北省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百强。

试点示范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我市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8个项目入围工信部万兆光网试点,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全市新增5家先进级智能工厂,已累计培育17家先进级智能工厂,为工业企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转型经验。

展望未来,邯郸高新技术产业的蓝图更加清晰。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加速推进,顺驰精密高强度精密零部件智能制造等项目,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向深度智能迈进;总规模209万千瓦的风电项目等,让新能源产业绽放更多光彩;邯郸制药生物医药基地(四期)等项目,助力生物健康产业扩规模、创品牌;派瑞特气高纯电子气体等项目,增强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优势;魏县低空经济配套基础设施等项目,助推低空经济产业快速发展……

从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到生产线上的智能智造,从单个企业的创新发展到产业集群的协同共进……一幅幅充满活力的发展图景,正勾勒出这座工业城市向新而行的清晰轨迹。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李艺璇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