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05 19:38
(来源:藏金洞)
洞主江湖说: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但值得你去探索和反思。
亲爱的藏金洞友们:
老美这一招“釜底抽薪”,打的不是七寸,而是命脉。
过去我们以为这只是一场寻常的武林争霸,你来我往,点到为止。
错了。
这是一场生死之战。
从芯片设计、到制造设备、再到人才和资本,一张天罗地网已经悄然织就,目的只有一个:让你武功全废,永世不得翻身。
但江湖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当所有人都以为你必死无疑时,独臂的杨过,也能练成绝世武功。
开篇:夺命连环锁
美东时间8月3日,美国商务部又出了一记重拳。
新一轮的出口管制措施,像一张大网,撒向了中国的半导体产业。
这张网收得更紧了:扩大了受限AI芯片的种类,将更多中国企业拉入“实体清单”,并对美国资本的投资施加了新的枷锁。
美国商务部长说得冠冕堂皇,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
此言一出,全球震动。资本市场早已风声鹤唳,就在制裁公布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8月1日),英伟达的股价已经先行跳水,收盘大跌超过2%。
这根阴冷的K线,是华尔街用真金白银投出的不信任票。
洞主我年轻时也曾痴迷围棋。
总觉得棋盘之上,攻伐固然凌厉,但总要给对手留一口气。
这是“棋道”,也是体面。
但昨天深夜的这记重拳告诉我,他们下的根本不是围棋。
真正的生死局,唯一的规则就是让对手“断气”。
不留任何活路。
他们彻底撕下了“竞争”的温情面纱,换上了一副冷酷无情的面孔。
所谓的“小院高墙”策略,已经成了昨天的笑话。
现在他们玩的是“系统性扼杀”。
什么叫系统性扼死?
就是从技术、到设备、到人才、再到资本,把你每一个可能喘息的孔洞,都用水泥给我堵死。
以前的禁令,还留有空子。
比如他们限制芯片的“互连带宽”,我们的聪明工程师就想办法用一群“慢芯片”捆绑起来,搞“人海战术”,大力出奇迹。
英伟达的黄教主甚至还绞尽脑汁,为我们设计了从H800/A800到最新的H20这样的“合规版”芯片,试图在夹缝中求生。
但现在,游戏规则变了。
美国人拿出了两个新紧箍咒:“总处理性能”(TPP)和新增的“性能密度”。
这就像一个绝顶高手,不但封死了你的所有大穴,连你浑身的毛细血管都给你堵上了。
“人海战术”彻底失效。
这还没完。
他们还把“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这件大杀器,用到了极致。
什么意思?
就是哪怕荷兰的ASML光刻机,日本的东京电子,只要他们的设备里用了一颗美国的螺丝钉,一行业务代码,就得听美国的号令,不许卖给我们。
这等于是在全球供应链里,把你划为了“商业贱民”。
最毒的一招,是“人才管制”。
一纸禁令,限制所有“美国人”(公民和绿卡持有者)在没有许可证的情况下,为中国的先进半导体“开发”或“生产”提供支持。
一夜之间,多少在大陆奋斗多年的华裔高管、核心工程师,被迫在“饭碗”和“身份”之间做出惨烈选择。
这是赤裸裸的釜底抽薪,从人才上给你断根。
最后,连钱路都给你堵死。
美国财政部正式落地了对外投资审查机制,禁止或要求申报美国对中国半导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
这断掉的不仅是资金,更是伴随美元VC而来的管理经验、全球视野和品牌背书。
有人说,这是美国的“精神分裂”。
一边是“国家安全”的政治正确,一边是华尔街资本的真金白银。
但洞主我看,这非但不是分裂,反而是华盛顿精英一次空前清醒的“刮骨疗毒”。
他们认为,让中国融入全球化,结果是养虎为患,现在必须不计代价地纠正。
英伟达的利润,在他们眼里,是喂养对手的“毒奶”。
而打击的目标,除了华为中芯,更包括像“算能科技”这样我们不熟悉的“小巨人”,它们是产业链上关键的神经末梢,一并掐断,方能让巨龙瘫痪。
你看,技术、设备、人才、资本。
一套天罗地网,疏而不漏。
他们这次是真的下了死手,不留任何余地。
第一章:冰封的江湖
这一套夺命连环锁下来,整个江湖瞬间冰封。
资本市场反应最快,英伟达、AMD这些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的美国巨头,股价应声而倒。
黄教主心里苦啊,上一轮制裁,就让他计提了55亿美元的损失。
这一次,只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更惨的是应用材料、泛林这些设备商,中国市场一度占了他们超过40%的销售额,失去中国,可能意味着公司将首次面临亏损。
此刻,如果你是英伟达的黄教主,你会怎么想?
一边是国家的“政治正确”,一边是公司最大的市场。
去游说政府?
在国家安全的大旗下,商业利益的声音微不足道。
继续研发“合规”的阉割版?
从H800到最新的H20,这条路已被证明是死路。你今天费尽心机搞出一款符合算力规定的H20,明天他就增加一个“性能密度”的新标准,让你所有的努力都化为泡影。
这是一个猫鼠游戏,而规则永远在对方手里。
这才是真正的两难,是悬在所有美国科技巨头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但别人再惨,也只是皮肉伤。
我们自己,却是内伤,是致命伤。
国内的AI公司和云巨头,一夜之间发现,想买英伟达最新的H100,门都没有了。
更要命的是,连AI芯片的“血液”——高带宽内存(HBM),规格在HBM2E及以上的产品,也被禁了。
这等于直接在AI大模型的心脏上,插了一刀。
没有了算力,再多天才的算法工程师,也只能望洋兴叹,这是从制造层向应用层的降维打击。
而在芯片制造的最前线,中芯国际这些晶圆厂,通往7纳米以下先进制程的道路,被彻底斩断。
虽然我们靠着上海微电子(SMEE)即将交付的28纳米DUV光刻机,通过多重曝光的“土法”,硬是炼出了7纳米,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无奈之举,成本高、良率低,不具备商业价值。
这就像被人废了武功,只能靠着一股蛮力强撑,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前沿技术,瞬间进入了“冰冻期”。
第二章:绝地反击战
江湖的规矩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当所有人都以为你会被这股寒冰彻底吞噬时,地火开始在内部酝酿。
一场悲壮的、自上而下的绝地反击,拉开了序幕。
核心逻辑就一句话: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既然在前端光刻技术上被你卡死了,那我就换一条赛道,绕开你的壁垒。
这场反击战的总弹药库,是2024年成立的“大基金三期”。
3440亿人民币,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而且这次,六大国有银行首次成了主要出资人,这标志着它已经从一个产业基金,升级为承载国家意志的金融“国家队”。
钱,要花在刀刃上。
这一次,大基金的目标无比聚焦:EDA软件、核心材料、先进封装,这些被卡脖子最狠的地方。
中国的反击,有两路奇兵。
第一路奇兵,叫Chiplet(芯粒)。
这是整盘棋局中最精妙的一步。
既然我造不出一颗顶级的、100分的7纳米芯片。
那我就把这个复杂的功能,拆分成几个独立的小芯片,比如一个CPU,一个GPU,一个NPU。
这些小芯片,我可以用成熟的、不受限制的14纳米甚至28纳米工艺来造。
然后,我再用先进的封装技术,像搭乐高一样,把它们天衣无缝地集成在一起,实现接近甚至超越那颗100分芯片的性能。
这一招,直接把竞争的焦点,从前端的光刻机,转移到了后端的封装厂。
而这,恰恰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这些中国的封测(OSAT)巨头,本就是世界顶级玩家。
他们手里,握着反击的利刃。
第二路奇兵,叫RISC-V。
如果说Chiplet是硬件层面的“绕道”,那RISC-V就是架构层面的“独立宣言”。
过去,我们都活在ARM和x86这两大西方技术体系的屋檐下,人家随时可以断你的粮。
RISC-V的出现,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它开源、免费、精简,最关键的是,美国政府无法对一个开源社区进行有效的管制。
阿里、华为、腾讯这些巨头,已经重金押注。
阿里旗下的平头哥,发布的RISC-V处理器“玄铁910”,性能已经可以对标ARM几年前的中高端核心。
虽然还有差距,但这证明了,这条路,是通的。
一个用Chiplet绕开硬件封锁,一个用RISC-V摆脱软件枷锁。
再加上华大九天在EDA软件上的强制突围。
这就是中国的非对称战争。悲壮,但充满希望。
第三章:天下从此二分
可以预见,未来十年,一个统一的全球半导体江湖,将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两个平行的技术宇宙,一道“技术铁幕”缓缓落下。
一边,是美国主导的生态系统。
它建立在ARM/x86架构之上,依赖ASML的EUV光刻机,追求更小、更强的单片芯片,拥有最高的性能和最强的软件生态。
另一边,是中国主导的生态系统。
它以RISC-V为内核,用成熟的DUV光刻机加上先进的Chiplet封装技术,构建起一套完全自主可控的体系。
它的优势,不在于单点的性能巅峰,而在于整个系统的韧性和对制裁的免疫力。
这将引发一个深刻的“创新悖论”。
美国切断了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联系,等于自断一臂,长此以往,高昂的研发投入从何而来?
而中国,在这种极限的“高压锅”环境下,会不会像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一样,在重压之下,催生出颠覆性的本土创新?
历史的车轮,总是压着相同的辙印。
当年,日本通产省主导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计划,就是在IBM的巨大压力下,把日立、NEC、富士通这些死对头捏合在一起,最终在DRAM等领域反超了美国。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惊人地相似。
美国政策最讽刺的结局,可能是亲手催生了一个它曾经可以影响,但未来将完全无法控制的强大对手。
在封锁之前,它还能用技术许可、高端设备和风险投资来制约我们。
而现在,它系统性地切断了所有这些联系,等于亲手逼着我们,从零开始,建立一个完全独立的、水泼不进的堡垒。
十年之后,我们也许在最尖端的3纳米上依旧落后。
但我们可能拥有一个韧性极强、完全自主、并能满足其绝大部分国内市场和“一带一路”市场的半导体产业。
到那时,美国会发现,它手里所有的牌,都成了废牌。
江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很多洞友问我,我们还有希望吗?
我的回答是,放弃幻想,准备战斗。
一个统一的、和平的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美国人已经把棋盘掀了,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适应没有棋盘的战斗。
这盘棋的结局,已经不再是谁输谁赢的问题,而是两个文明、两种模式的生死存亡之战。
极限的压力,要么把你压成粉末,要么把你压成钻石。
美国人以为用牺牲商业利益换来了所谓的“安全”,但这种安全的代价,可能是未来本身。
当你的对手想折断你的宝剑时,你必须学会用剑的碎片去战斗。
那不是落败,那是一门新武学的诞生。
#中美科技战 #芯片战争 #半导体产业 #大国博弈 #国产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