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能财经 | 7000亿大央企打响“反内卷”标杆战

2025-08-05 16:55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转自:中国电力新闻网

国能源新闻网见习记者衣韵潼 记者周倜然

  8月4日,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神华”)自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停牌背后,是一场整合13家公司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的重磅重组——这一动作正持续市场波澜。

  业内预计,此次重组规模有望达到千亿级别,将推动优质资源进一步集聚;在“反内卷”的社会共识下,也将为煤炭产业乃至能源产业升级的长远布局提供全新范例。

  深化煤电产业协同

  8月1日晚间,国神华公告,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控股股东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家能源集团”)持有的煤炭、坑口煤电以及煤制油煤制气煤化工等相关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

  “此次重组,将显著提升国神华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和一体化运营能力,在我国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新型煤炭产供储销体系的战略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国神华相关负责人表示。

  公告显示,此次拟收购标的多达13家,大部分煤炭产能可观。其中,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煤炭产量破亿,拥有煤炭产能10150万吨/年;国家能源集团包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能源集团陕西神延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炭产能均超千万,分别核定为1840万吨/年、1500万吨/年、1000万吨/年。

  根据公开资料,当前,国神华核定煤炭产能3.5亿吨/年,2024年实现商品煤产量3.27亿吨,煤炭销量4.59亿吨,均居行业首位。

  “国神华煤炭产能增量空间广阔,随着整合完成,规模效应将进一步加强,行业话语权也将获得进一步提升。”光大证券煤炭板块分析师蒋山指出。

  为完善煤炭产销链条,此次,国神华还计划收购神华煤炭运销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港口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航运有限公司,提升运输效率,保障能源产品高效配送。与此同时,收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国源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源电力”),聚焦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增强煤电产业协同。

  据了解,目前国神华总装机容量4626.4万千瓦,其中燃煤发电装机4318.4万千瓦。国源电力旗下拥有国能宝清煤电化有限公司、国网能源和丰煤电有限公司、国网能源哈密煤电有限公司等21家子公司,深耕煤电一体化。

  国海证券能源开采行业首席分析师陈晨认为,此次资产注入完成后,国神华电力板块的煤电协同效应或将得到增强;在运营成本不断降低下,电力业务的整体竞争力将再获提升,抗风险能力加固,短期业绩有望改善。

  规避“内卷式”竞争

  伴随“并购六条”持续深化,能源行业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的资产整合不断落地,对提升企业价值、引领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国神华启动重磅重组,也意味着与控股股东国家能源集团在煤炭资源开发领域的业务重叠问题得到根本性改善。

  为减少同业竞争,早在2005年5月,国家能源集团重组前身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神华集团”)就与国神华签署了《避免同业竞争协议》,明确集团及其附属企业不得从事与国神华主营业务构成直接或间接竞争的业务,并承诺将相关资产逐步注入国神华。

  2014年6月,国神华进一步细化《避免同业竞争协议》项下的14项资产注入计划,原定于2019年6月30日前启动收购工作,但随着2017年神华集团与国国电集团公司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集团,国神华业务架构发生重大调整,双方于2018年3月签署《避免同业竞争协议之补充协议》,修订收购期限为“集团合并完成后5年内”,重新定义“剥离业务”范围,聚焦煤炭及相关产业链资产。

  不过,由于煤价波动、资产权属瑕疵等客观障碍,2023年双方再次签署《避免同业竞争协议之补充协议(二)》,将收购期限延长至2028年8月27日,并明确保留国神华对剥离业务的优先交易权,同时对资产注入条件进行审慎评估。

  “这一次,重组交易终于得以开展,涉及的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可以优先收购的14项神华集团及其附属企业资产,尽管具体标的仍在论证,但我们认为此次收购代表着国神华资产注入拉开帷幕,后续业务规模增长有望超市场预期。”蒋山分析。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神华推动资源整合,将原本各自为战的独立企业凝聚为统一主体,不仅形成了产业链覆盖更完整的“巨无霸集团”,更加速了上下游协同效率,从分散竞争转向集约化发展,本质上是通过规模化整合打破行业“内卷”,提升企业整体优势地位。

  “央国企在‘反内卷’中发挥带头作用,核心是在‘市场效率’与‘社会价值’间寻找平衡——以产业整合、升级突破发展瓶颈,又为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链提供了央企实践范本。”上述人士表示。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