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自研新型钻井液用降粘剂成功实现国产化

2025-08-05 15:02

近日,由中海油服油田化学事业部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的钻井液用降粘剂羧酸聚合物D-THREMTHIN L在超高温一类风险井涠洲10-5某井成功应用,应用温度199℃,应用性能良好,一举打破高温高密度钻井液降粘剂依托外部市场的不利局面,以自主技术和产品为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奠定安全基石。

超高温高压环境易使钻井液出现聚集、钝化现象,造成钻井液的流动性变差,粘度增加。抗高温降粘剂是超高温高压水基钻井液的关键处理剂之一,可起到降低钻井液的粘度和切力、调节钻井液流变性等作用,是业内解决高温高压水基钻井液高温高压作业环境下最有效的化学方法。该材料长期被少数外部供应商垄断,随时面临断供风险。市面常见产品体系配伍性差,抗高温效果有限且环境不友好,成为制约高温高密度油气勘探开发效益提升的一大瓶颈。

为此,油田化学研究院依托公司级在研揭榜挂帅项目《超高温高压储层保护钻完井液体系研究》,自2023年开始,通过室内体系宏观性能测试和微观分子结构认知,从降粘剂的作用机理入手设计,通过上千组实验,成功开发出性能优良的钻井液用降粘剂羧酸聚合物,产品生产工艺简单,利用蓝海博达科技有限公司原有生产线即可实现自产。

相较于市面常见产品,该钻井液用降粘剂羧酸聚合物不仅具备配伍性好、热稳定性好、成本低、环境友好的特性,抗温最高可达220℃,且降粘率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本次海试的是涠洲10-5区块潜山深层勘探关键工程项目,井底温度高达199℃,实钻钻井液密度最高2.12g/cm3,对钻井液性能要求极为严苛。项目开始前,油化湛江作业公司全面梳理作业要求与潜在风险,通过上百次室内实验,制定出具体作业方案。现场作业期间,井下突发钻遇高压油气层,作业公司充分发挥揭榜挂帅科研机制在生产一线作业单元中的科技作用,通过引入钻井液用降粘剂羧酸聚合物D-THREMTHIN L,体系降粘效果显著,钻井液性能得到极大改善,顺利压稳地层,实现井控目标。引入钻井液用降粘剂羧酸聚合物不仅为甲方节省约2天工期,直接节省因采用高品质重晶石等带来的额外费用约390万元。产品的成功应用不仅标志着公司在高温高压水基钻井液技术领域塑造了新的核心竞争优势,也为后续产品的完全国产化提供坚实保障。

未来,油田化学事业部将持续加强关键技术储备,为打通自主产品“研产用改”一体化循环发展持续发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END

文图|李 强 周新宇

编辑|田 野 张建波

策划|王 洋

审核|陈 强

监制|袁晓松

更多推荐

(中海油服)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