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新公司成立,万华首次入局

2025-08-05 12:14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

关键词万华化学  成立新公司

共 1727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4 分钟

近日,爱企查显示,烟台万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为1亿元,经营范围包含合成材料和专用化学产品的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新材料技术研发等。该公司股权结构为万华化学占70%合肥新美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占30%

新美材料

合肥新美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新美新材)成立于2023年9月19日,注册资金高达38.9亿元,由诺延资本联合合肥市产投集团及新站高新区、福州、丹阳等多地国资组建成立,主要从事偏光片保护膜、表面处理膜及OLED材料业务

据了解,该公司2023年参与收购韩国LG化学(LGC)的偏光片材料业务和全部知识产权、设备及核心人员,经过多轮谈判,最终于今年1月完成交割。韩国LGC转移给新美材料的业务在全球保护膜、表面处理膜和PO材料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收购完成后,今年3月,新美新材正式开工建设新美材料·新站光学功能膜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位于合肥新站高新区,规划建设5条国际领先的智能化显示材料生产线,包括2条精密保护膜生产线、1条PO生产线以及2条表涂生产线,涵盖了LCD/OLED偏光片以及OLED支撑关键原材料。

项目建成满产后,可实现表面处理膜年产能约5000万平方米,保护膜年产能约8000万平方米、PO材料年产能约2000万平方米,将弥补国内显示产业的偏光片上游关键原材料短板,进一步降低行业成本。

据了解,新美新材所在的合肥新站高新区,区内已聚集包括国风新材、先导薄膜、长阳科技、乐凯科技、三利谱、弘道新材料等一批膜材料企业,同时还在加快建设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高端光学膜生产基地和高端制造产业园项目,形成了种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膜产业链。

光学膜

偏光片在液晶面板的原材料体系中占据首要地位,其核心构成包含 “五膜一胶” 这几类关键材料。而在显示面板领域,光学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是精准调控LCD、OLED等各类显示器的光透过率与反射率的关键材料,因此被誉为光学行业里的 “芯片”。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细分材料由于技术、工艺等方面的严苛要求,往往存在很高的准入门槛。

偏光片所用光学膜和其它有所不同,上游光学材料有TAC膜、光学级PVA薄膜、感压胶、保护膜和离型膜等,其中PVA光学薄膜是液晶显示关键材料偏光片的核心膜材,偏光片原材料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80%,其中TAC约占成本50%左右、光学级PVA薄膜占12%、胶水5-10%,保护膜、离型膜15%,化工材料5%,其他成本占10%。

关于PVA光学薄膜材料,长期被日本企业垄断,其中可乐丽占据全球70%-80%市场份额,三菱化学占15%-20%(三菱化学曾收购日本合成化学),国内仅有皖维高新、台湾长春建有少量窄幅膜供应中低端市场。7月初,皖维高新大尺寸聚乙烯醇光学膜国产化关键核心设备顺利交付,其年产2000万平方米TFT偏光片用PVA光学薄膜项目生产线最大宽幅达3400mm,产品厚度20-60μm,可应用于大尺寸液晶显示器(LCD)的偏光片组。

现阶段在显示面板和偏光片领域,中国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已位居全球前列,但是在其上游原料领域如光学膜、OLED发光材料(自主之路 | 三星、LG、京东方都为这一新材料技术许可买单)等领域,中国企业在市占率上仍需奋力追赶。 

据统计,中国光学膜市场从2019的354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464亿元,2027年中国光学膜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69亿元,2022—2027年复合增速达10.6%。 

我国光学膜主要生产企业有三利谱、激智科技、长阳科技、双星新材东材科技、国风新材、中材科技等生产企业。

其中,三利谱主要生产偏光片、光学膜等产品。;激智科技专注于光学薄膜的研发与生产,产品包括扩散膜、增亮膜等;长阳科技主要生产反射膜、光学基膜等功能性薄膜;双星新材专注于聚酯薄膜的研发与生产,产品包括光学膜、光伏膜、包装膜等;东材科技主要生产绝缘材料、光学膜、光伏背板膜等功能性薄膜;国风新材专注于功能性薄膜的研发与生产,产品包括光学膜、光伏膜等;中材科技专注于功能性薄膜的研发与生产,产品包括光学膜、高阻隔膜等。

来源:爱企查、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合肥新美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化工新材料等网络公开信息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