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篡改经济数据?市场反噬终将让特朗普自食苦果

2025-08-05 11:08

特朗普正为用自己炮制的数据取代真实经济数据铺路。此举实为下策,一旦付诸实践,必将反噬自身,给其总统任期造成的损害,远非任何真实数据所能比拟。

智通财经APP获悉,8月1日最新就业报告显示招聘急剧放缓后,特朗普立即解雇了美国劳工统计局(BLS)首席经济学家。但问题并不在于数据本身或其编制者,而在于特朗普破坏性政策正如期扰乱经济:关税壁垒推高成本、制造低效;针对非法移民的职场突袭减少劳动力供给,使众多企业陷入用工荒。

解雇BLS局长埃里卡·麦克恩塔弗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指控其“篡改”就业数据抹黑自己,特别指出5-6月就业数据下修25.8万,导致近三月平均就业增长降至疲软的3.5万——比拜登执政末年的平均水平低80%,这种“成绩单”显然令特朗普如芒在背。

当然,BLS就业调查质量确实有合理的质疑空间——这些大型调查依赖数千企业和个人的准确完整回复,复杂方法论加上特朗普政府削减预算,本就增加了误差概率。数据修订本就是为提高准确性,5-6月下修幅度虽大,但绝非史无前例。

然而,特朗普对此避而不谈。就业数据未被操纵,政府内少数懂经济的官员——财长斯科特·贝森特、白宫经济学家凯文·哈塞特——理应向他阐明这点。

随着关税和移民突袭持续扼杀经济,更多不利数据可能涌现。特朗普似乎心知肚明,长期盘算如何炮制“特制数据”美化经济。第二任期多数时间里,他持续炮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要求激进降息并考虑撤换,甚至设想任命“影子”主席发布比美联储更乐观的经济评估,或在明年5月鲍威尔任期届满时取而代之。

与此同时,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试图修改GDP核算方法。6月,负责通胀数据的BLS宣布缩减部分地区价格数据采集,并且从8月14日起将减少批发价格监测品类,BLS将其归咎于人手不足——而这正是特朗普“政府效率部(DOGE)”大规模裁员的恶果。

特朗普毫不掩饰其要掌控所有政府机构的意图,包括那些本应独立运作的部门。通过安插亲信掌管关键部门并指令美化数据,他完全可能劫持经济统计。他显然渴望一个听命刺激经济的美联储,如果在剩余任期内完成人事布局,他未必不能如愿以偿。

但一旦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都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甚至酿成灾难。

根本在于:没有人——包括总统——能长期愚弄市场。官方数据固然重要,但企业、投资者和消费者还会通过海量数据点来感知经济真实脉搏。历任总统多次试图编造一套相反的说辞,让选民相信他们的处境比自认为的更好,但从未成功过。

工薪阶层清楚工资的实际购买力变化;企业洞悉订单簿与现金流状况;投资者根据政府无法操控的价格信号买卖对冲。债券市场作为经济真相的终极裁判者,已对“特朗普经济”亮起警示灯:RSM首席经济学家Joe Brusuelas指出,当前市场存在一种“风险”或“恐惧”溢价,这使得长期利率比正常水平高出约0.65个百分点,反映出投资者对未来通胀及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

虽然当前期限溢价未达历史峰值,但已是近15年较高水平。去年秋季出现的反常现象——美联储降息100基点同时长期利率反升100基点——预示投资者对5-10年内通胀抬头的预期。特朗普继承的本来就是个消化不良的债券市场,而其关税政策作为进口税直接推高物价,加之美国政府借贷规模逼近不可持续边缘,都可能进一步推高长期利率。

颇具讽刺的是,即便特朗普成功胁迫美联储降息,长期利率反而可能因通胀预期上升而反弹——与他想通过降低长期利率刺激借贷消费的初衷背道而驰。而如果试图发布虚假经济数据,只会加剧市场不确定性,进一步推高风险溢价。Brusuelas的研究显示,过去25年风险溢价曾多次突破2个百分点。如果重现此景,当前6.7%的房贷利率将飙升至8%以上;如果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时4%的峰值,利率将突破10%——这就是数据操纵可能引发的市场海啸。

这会引发经济衰退吗?没人知道,但这或许不是关键问题。美国民众的怨气根本在于经济治理失序与繁荣幻灭感。拜登当年吹嘘的就业增长纪录未能说服任何人,虚假数据只会雪上加霜——过去五年消费者信心长期处于衰退区间,篡改数据只会加深绝望。

真相自有其力量,即便对特朗普亦然。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