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05 05:29
近日,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公布2024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绩效评价结果,青岛以优异成绩荣膺A档,全额斩获首年度3.3333亿元中央财政奖补资金。作为全国12个支持城市(群)中唯一独立入选的计划单列市,青岛在多城市“集团军”竞争中脱颖而出,其创新实施的“三核引领、三群联动、三链协同”战略及全生命周期资金监管模式,为全国货运枢纽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青岛经验”。
记者 赵波 青岛报道
通讯员 韩俞慧 郑洪涛
以一市之力突围
单列市成“单打冠军”
2024年7月,青岛凭借独特优势在全国竞争性评审中突围,成为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此次全国仅有12个城市(群)入选,而青岛是唯一独立入选的计划单列市,与上海-苏州-无锡-南通、深圳-珠海-赣州等重量级组合型枢纽比肩而立。
“这相当于以‘单打’对抗‘集团军’。”青岛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称,青岛在实施管理、产出效益等三大维度的绩效评价中,以21.2亿元年度投资完成30余个重点项目,新增仓储面积28.6万平方米,集疏运公路7.1公里,采购先进设备425套,用“真金白银”的投入换来了优异的成绩,充分彰显了青岛在国家综合货运领域的重要地位、强大韧性与发展潜力。
根据政策,青岛2024年至2026年最高可获10亿元中央奖补,首笔3.3333亿元资金将重点投向海铁联运提升、空港货邮扩容等关键领域,为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注入动力。
“333”体系协同发力
枢纽能级系统性跃升
走进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无人导引车在北斗导航下精准装卸,这是青岛“三核引领”战略的生动实践。围绕陆港、空港、海港核心枢纽,青岛创新“前港后站”“船铁直转”等模式,海铁联运线路激增至83条,集装箱铁水联运量突破250万标箱,连续十年蝉联全国第一。
“三群联动”催生集群效应。青岛深化陆海空三大枢纽集群协作,培育6大交通物流枢纽经济区,总产值达5374亿元。其中,上合示范区开通中吉乌、中俄TIR线路,国际公路运输持证人14家居全国首位;胶东国际机场年货邮吞吐量27.9万吨,其中国际货邮12.05万吨,稳定运营全国唯一定期中加货运航线“青岛-多伦多”。
“三链协同”畅通内外循环。沿黄流域运输链实现“胶东特产朝发午至中原”;上合组织运输链推动中欧班列线路增至22条,2024年开行量首破千列;RCEP运输链拓展外贸航线至202条,与9个国内外城市达成合作协议,构建起服务亚太的陆海贸易新通道。
用好中央奖补资金
打造国际航运中心
“以前申请资金要跑5个部门,现在通过‘青链通’系统3天就能到账。”某物流企业负责人的体验折射出青岛资金管理创新的成效。全国首创的“青链通”系统整合项目申报、资金拨付全流程,借助AI与大数据实现“数据跑路”替代“企业跑腿”,项目调度效率提升40%。
为确保资金安全,青岛出台《奖补资金管理实施细则》,首创监管协议范本,引入第三方穿透审计和专家评审,所有审计费用由财政承担。这套“制度+科技”的监管模式,使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获评全国财政资金管理创新案例。
面向未来,青岛正加速董家口至五莲铁路等骨干项目建设,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推动“港口—铁路—腹地”通道升级。到2026年,青岛将实现集装箱航线超230条,中欧班列年开行量稳定在千列以上,建成立足山东、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国际航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