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04 23:19
2025年7月,一份来自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执行裁定书揭开一桩罕见司法案例:普信资产某地方分公司的原负责人、团队经理到普通业务员十余人被集体追缴违法所得。
法院列出的追缴对象名单中,从吴姓、鄂姓负责人到王姓、李姓等普通业务员无一幸免。这些曾经在地方金融市场风光无限的理顾们,资产正在被法院强制执行。
被执行的资产中,不仅包括银行存款、车辆、不动产、社会保险外,还包括保险保单。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泰康人寿、阳光人寿、合众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保险保单的现金价值直接被划扣。
根据《执行执行裁定书》显示,
被执行人鄂*名下有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的保险保单,本院已扣划现金价值2970元;
被执行人董**名下有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公司的保险保单,本院已扣划现金价值25745.19元;
被执行人冯**名下有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的保险保单,本院已扣划现金价值105247.27元;
被执行人华*名下有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保险保单,本院已扣划现金价值46423.44元;
被执行人冯*名下有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保险保单,本院已扣划现金价值105013.41元。
据某保险公司官方公众号解释,“传统型、分红型、投资连接型、万能型人身保险产品,在保险事故发生前,保单现金价值是投保人依法享有的财产权益,是可以被依法强制执行。”
值得关注的是,不久前,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的一份执行裁定书引发金融界震动。在(2023)苏0602执6286号之一案件中,法院直接将被执行人崔亦某名下的4143万元家族信托资产当作存款强制执行。《4143万!家族信托又被击穿,法院当成存款直接强制执行!》
在案号(2025)鲁1502执异84号中,山东聊城的路某非法行医设立家族信托,同样被法院强制执行。尽管他辩称投入家族信托的资金多为理财收益与房产差价等合法收入,法院仍驳回了其异议。法院在判决书中明确指出:“即使含有合法财产,在未证明违法所得去向下,执行等值合法财产符合规定”。
保险、信托是守护合法财富的盾牌,绝非掩盖非法所得的“避风港”,更非逃避刑事责任的“金钟罩”。司法机关一旦查明用于隔离的财产或其资金来源涉及犯罪所得,无论其法律形态如何转化,均可能被认定为“赃款赃物”。
在国内,不要触碰法律红线,一旦违法犯罪涉及刑事,无论是保险,还是家族信托都无法隔离合法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