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04 10:08
原标题:阿里狠人,回归钉钉的120天
“无招在回归钉钉前一个月,在日本东京购置一栋楼,用来办公。”一位接近阿里的人士告诉我们,该建筑的用途尚不明确,很可能与钉钉在日本市场的布局相关。
钉钉7月面向日本市场,推出首 个海外版AI软件7Ding,支持实时沟通、任务分配与进度跟踪,延续钉钉原有的高效协作能力。据该人士称,无招目前已经派人进驻日本市场。
这是无招今年3月底回归钉钉后的重大动作之一,也被视作钉钉AI的“出海前哨”,既是对无招早年日本工作十年的资源调用,也是对飞书全球化布局的截杀。
无招是陈航在阿里的花名,取自《笑傲江湖》中剑术宗师风清扬的武学境界——武功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无招在钉钉上的头像,据说是一位喜欢双刀背胯的日本武士宫本武藏,这人战术上追求快准,强调给人心理胁迫,不拘规则。
我们4月写过一篇对钉钉的观察《钉钉回归创业状态》,回归后的无招,率先在内部进行作风整顿,严抓考勤、加班加点、布置代码量,如此拧紧员工工作的状态,也带来很多怨气。这是一次罕见的老派职场人士,和Z世代年轻人工作方式的强烈对撞。
时隔三个月,我们再次回顾时发现,无招从7月开始陆续向外展示强悍进攻的一面,几乎同时宣布用AI重新改造升级的多维表格和海外版本。其中仅多维表格,两个月改版迭代了5次。
多位接近钉钉的人士告诉我们,这两个项目都是无招回归后的押宝项目。回归阿里后,无招的任务非常明确,就是带领钉钉帮助阿里在AI大战略上破局。
当初阿里实施云钉一体战略,因为不认同阿里大战略,无招被迫出走,拿着阿里高层的投资,远赴日本创业。创业三年,尚未稳定根基,转而接回阿里授命,外界很难知晓,这背后无招和阿里高层是否达成协议。
曾和无招有过深度合作的前阿里人廖凡(化名)告诉我们,若论谁能给阿里带来奇迹,除了蒋凡,另一位便是无招。不过,他也认为,破局需要时间,无招需要寻找手感。
从结果上论,二人境遇目前大为不同。被视为阿里未来接班人的蒋凡,已经通过整合淘宝、饿了么在外卖大战上取得一次久违的胜利,而常以“向死而生”自勉的无招,关键战役的胜利尚未到来。
01
今年3月底无招正式回归钉钉后,钉钉的动作明显加快,他从组织管理、产品、商业化上全方位调整,这三板斧式的整顿触及多方利益。
第 一板斧砍向员工。4月初,无招进行作风整顿,从考勤、晨会以及超 强加班时长、代码量上对员工提高要求,同时削减员工福利。
第二板斧,砍向产品。4月下旬开始,无招明确要求商业化为产品体验让路,让产品团队模拟企业从入驻到深度使用的全流程,识别所有的付费节点,并与竞品对照,陆续砍掉冗余的“付费墙”。
第三板斧砍向服务商。6月底,取消服务商在客户续费三年后的提成,这也意味着,服务商为钉钉引入的客户,续费三年后的再次续费收入,将全部归属钉钉。
产品和商业化上的整顿,对当下的钉钉而言,是一次由内到外的重塑。
“过多的付费墙,一定程度损害了老客户体验,也导致部分客户的流失。”一位钉钉的服务商向我们透露。过去4年,钉钉背负沉重的商业化目标,在服务客户的同时,逐年增设付费墙项目,影响了客户的体验。
砍掉这些项目,意味着钉钉在商业化节奏上的放缓。但也回归了以客户价值为核心的战略,长远看,更有利于钉钉真正的商业化进展。
相比在产品和商业上的去芜存菁,无招在组织管理上的作风整顿,似乎就没那么受欢迎了。以“工作狂”著称的无招,在工作中追求极 致,他期望团队也能和他一样,将工作置于绝 对位置。
跟他共事过的廖凡印象深刻,无招能“超长待机”,即使跑一天市场调研后,晚上10点还能召集大家开会,部署工作,连续数小时保持亢奋状态。
在廖凡看来,长期跟随无招的人,才能够get到他的处事方式。“工作未达预期时,他会严厉批评,但核心是对事不对人。他需要的是具备极强自驱力的员工。”
但更崇尚工作和生活平衡的Z世代年轻人,对无招的工作理念往往难以认同。一位钉钉在职员工非常困惑:“每天工作时长从8小时延长到12小时,是因为出现什么新的市场机会了吗?还是公司的服从性测试,抑或降本增效?”
他生出一种无意义感,既看不到清晰的大战略提振士气,也对“重回创业状态”的口号感到不适。在拥有约2000名员工的钉钉,持有类似心态的员工可能并非少数。
更深层的心理因素或在于,许多员工未能感受到无招对员工关怀的重视。他们倾向认为,无招的价值排序中,永远是客户第 一,公司第二,而员工始终处于末位。
02
复杂的情绪正困扰着钉钉人,这也一定程度上中和了外界对无招回归后变革气象的体感认知。多位受访者向我们表示,目前尚未明显感受到,无招给钉钉带来的新气象。
当然,客观原因是钉钉仍处于深度整顿阶段,无招的重心聚焦于内部改革和纠偏。过去几年,过度侧重商业化的策略偏离了用户体验,无招需要让钉钉重回客户价值范畴。
完成初步整顿后,钉钉展现出进攻的态势。首战便指向多维表格。一位钉钉人士告诉我们,无招非常重视AI表格,分派了很多人员,花了很多精力在上面。
我们发现,钉钉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已迭代升级了5次,从增加表格AI生图、音视频以及AI字段模版,到支持更灵活的数据管理与分析。
无招还让员工深入客户,和客户去聊,主动发现需求。“钉钉多维表格里的文档功能,就是员工和用户聊天时发现,并迅速推动的。”这位钉钉人士说。这一功能在今年7月8日,钉钉发布全新AI表格时,也被作为重要的功能点展示出来。
除了在细节上打磨产品,钉钉的战术也更激进。比如选择发布AI表格的时间点很微妙,选在了2025年飞书未来无限大会的前一天。
这种“奇袭”属于商战上的经典策略:当竞争对手即将发布重大动作时,己方必须有所回应。
实际上,钉钉的AI表格就是多维表格的升级。钉钉的多维表格早在2022年末推出内测版本,比飞书晚了两年,也一直没有作为主推产品。这次借AI技术全新发布,至少提醒了市场:钉钉也有自己的多维表格,填补了此前飞书在多维表格上对钉钉的压倒性优势。
“钉钉的AI表格,回击的就是飞书”上述服务商说。在过去的一年,飞书利用多维表格切走了不少钉钉的中小客户。
在产品的核心功能定义上,二者也高度相似。无论钉钉还是飞书,都强调已经将AI能力融入到表格的每一行、每一列和每一个单元格,为千行百业搭建业务智能系统。
即使在“表格即文档”的新概念上,钉钉称实现了非结构化文档与标准化表格的融合以提升管理效率。但飞书多维表格的数据库能力,同样能够达成类似的效果。
2024年5月,飞书为日本一家拥有9000家连锁店的永旺超市,定制化多维表格项目,实现百万行数据操作。到今年,这一数据迭代能力攀升了10倍。
钉钉紧跟飞书贴脸比拼的方式,也引起飞书的反击。
在接受晚点的采访中,飞书CEO谢欣颇为犀利地指出,飞书的多维表格要比钉钉先进12个月。这位同样务实而作风强悍的北大才子,声称要打破微软office数十年办公软件的垄断,他还透露,未来会推出独立的多维表格app,以满足不想使用飞书全家桶的用户需求。
言外之意,主打定制化且价格较高的飞书,将推出轻量化的独立应用,可能会蚕食掉钉钉的部分用户群体。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何无招回归后,钉钉会押宝多维表格。
除了对标飞书,钉钉目的更在于和阿里的大战略AI方向对齐。作为企业沉淀的历史数据,通过数据库表格的方式,用AI重新激活,是当前相比智能体、智能问答等方式,更容易落地、给企业赋能最快的领域。
“之前的多维表格更像是Excel的变体,但有了AI 后,完全不一样了,这也是两家在多维表格上角逐的主要原因之一。”上述钉钉内部人也告诉我们。多维数据表格已经成为企业的知识库。
03
除了多维表格,无招回归后的另一重要动作,是带领团队秘密研发的新产品——一款面向日本的独立AI应用7Ding。这个深度融合AI技术的产品,拥有钉钉原有的办公协作能力,还具备电商采购功能,为海外企业用户提供一站式商务解决方案。
聚焦电商和AI,可谓是阿里的双重命题。阿里巴巴2024年财报显示,电商贡献了收入的7成以上。
2024年阿里一直在剥离非核心资产,出售高鑫零售、银泰百货,清仓丽人丽妆等多家上市公司股份,清理亏损业务和为管理减负。取舍之间,资源已经逐渐聚焦核心区域。阿里当前几大重要板块,分别是电商、AI和云业务。7Ding的推出也自然脱离不开阿里的大战略。
从地点上看,日本是马云和无招都非常熟悉的地方。
无招1999年大学一毕业就远赴日本学习工作,2010年从日本回到阿里,在内部屡屡创业失败,最终靠钉钉逆风翻盘。一直到2020年左右,云钉一体化战略下他被迫出走,再次远赴日本二次创业,创办了两氢一氧。
廖凡说,阿里内部对日本兴趣浓厚的是马云。疫情时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马云隐遁在日本,按照廖凡的说法,马云一直想在日本开拓电商业务。
和马云关系非常深厚的无招,在创办两氢一氧时,业务线除了公开报道的“耳机”产品外,另一条主业务线就是电商平台7S Goods。
这次钉钉在日本推出7Ding,从logo命名方式上看,和无招创业的新项目7S Goods 颇为相近。如果说飞书在日本瞄准的是办公协同软件,用多维表格吸引客户,钉钉似乎更聚焦的是依托前期的生态,打出细分领域的差异化,也就是电商采购平台+办公协同的软件。
钉钉从创办到成长,一直承载着集团的重要任务。在早期创办时,承担着阿里在TO C上制衡微信的使命,无意中养成服务中小企业的TO B超级应用;2019年阿里云钉一体化战略下,钉钉失去单打独斗的机会,利用自身服务的企业资源和规模用户,服务阿里云。钉钉成为阿里云业务和办公协同业务的“结合部”。
这一次也不例外,作为拥有7亿用户规模,服务过超 2500万家企业及组织的钉钉,成为阿里AI战略TO B 上的重要入口。钉钉的AI 使命是要从“办公协同工具”进化成“企业智能中枢”。
今年以来,钉钉除了在知识库、问答、多维表格场景上的AI化,还抽派人马,协助垂类行业训练模型,联合行业定制智能体等,为它们提供基本交互能力和算法支持,打造AI 应用矩阵。
飞书的CEO谢欣,对钉钉和飞书的本质区别界定很准。他认为,钉钉的任务是承载阿里TO B的超级应用,追求规模和用户量,而飞书一直想做的只是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成为新一代的office。
相比之下,飞书的野心更为轻盈灵活,而钉钉的任务似乎更为沉重,要背负生态整合的重任。
这也会对更擅长服务中小企业的无招提出更多要求。无招需要通盘考虑当下和未来的战局,在和用户共创的同时,既要用AI塑造产品力,真正为企业赋能提升商业ROI的投入产出比,同时还要考虑阿里的生态扶持。
用好生态位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杀手锏,也可能是束缚。在产品力上更加叫好的飞书,没有那么大的包袱,唯 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提高人效比,尽快实现盈利。
早期的飞书和钉钉,尚能在不同客户群体基础上各自占山为王。如今AI时代的到来,二者同时打出用AI赋能千行百业的牌,使得它们在目标客户群体上掀起混战。
这一点从谢欣在采访中的反思也可看出迹象。他说,早年的打法错了,以为先聚焦于新兴公司,然后相信他们会取代传统企业成为主流,但实际上,过去十年,老牌公司占据全球GDP的收入比例是非常大的。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飞书会切入钉钉客户最多的制造业、零售行业等传统领域。
在日本市场上,飞书似乎已经利用AI和多维表格撬动大客户,也摆脱了媒体对其在日本运作三年,仅仅只是聊天工具的质疑。去年5月,飞书拿下日本零售巨头永旺集团,今年6月,飞书罕见地将其作为经典案例做了官方宣传。
飞书表示,永旺超市用飞书多维表格替代1亿日元定制系统,实现百万行数据秒级处理。
媒体广泛报道的是,双方在客户上的挖角大战已经剑拔弩张。飞书从钉钉那里抢走伊芙丽、insta360、好想来等零售品牌,百世快递、利尔达、微脉等品牌也从飞书迁往钉钉。客户迁移到飞书的原因是对飞书产品力的认可,而钉钉挖角客户的原因则被称之为依靠降价。
钉钉的用户规模超飞书数倍,拥有更大的用户基数,而市场普遍认为,飞书的强劲势头开始爆发。
无招回归后钉钉,和飞书势必迎来一次硬战。他和飞书的谢欣,两位都是协同办公软件里江湖地位很高的人,也都有着务实又强悍的作风。虽然成长路径不同,今天的课题非常相似。他们都要尽快用AI技术,帮助客户真正提升人效比,迅速锁住用户基数,突破协同办公领域的商业化瓶颈,找到新的盈利方式。
战役才刚刚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