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03 23:51
(来源:珈说财经)
在券商行业的风云变幻中,华安证券(600909.SH)近期的表现颇为引人注目。一方面,2025 上半年其净利润同比大增 45%,成绩亮眼;
另一方面,背后的股东和资本却似迫不及待,加速离场。这一矛盾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股东减持:一场持续多年的 “接力赛”
根据最新公告显示,江苏舜天(600287.SH)在过去 8 个月,即从 2024 年 11 月 5 日至 2025 年 7 月 25 日期间,已减持华安证券 571 万股,套现 3721 万元。事实上,自 2019 年起,华安证券便陷入了各路股东 “接力式” 减持的漩涡。
2019 年 12 月,江苏舜天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累计减持 1000 万股,成交金额达 7271 万元。
2020 年,江苏舜天又计划在当年减持华安证券股票,最大减持数量 8932 万股。到了 2024 年 10 月,其再度计划在 12 个月内择机减持华安证券股票,最大减持数量 2721 万股,而此次减持的 571 万股只是计划的一部分。
此前在 2024 年 10 月 10 日至 11 月 4 日,公司就已经减持 727 万股,成交金额 4582 万元。
不止江苏舜天,2022 年 4 月,安徽国控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安徽交控资本、安徽能源集团、皖能电力四大股东集体宣布减持计划,拟减持不超过 1.79 亿股,按当时股价估算市值约 8.8 亿元。
同年 7 月,第二大股东安徽出版集团宣布拟减持 4600 万股,此前该股东已分别在 2020 年减持 5355 万股、2021 年减持 2000 万股。2022 年 5 月至 11 月,皖能股份减持 4697 万股,安徽国控集团减持 5000 万股,合计占华安证券总股本的 2.56%。
经营表现与合规风险:股东减持的导火索?
股东们不断大举减持,或许与华安证券的经营表现脱不了干系。在 2021 - 2024 年期间,华安证券的营收和净利润在 49 家上市券商中的排名均在 20 名开外,大多处于 25 - 35 名区间,即行业后 50%,净利润也落后于行业均值。
与此同时,华安证券的合规风险近年来也不断浮出水面。2025 年刚开年,华安证券及相关人员便接连收到监管函。1 月 2 日,山东证监局披露了《对明志刚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1 月 3 日,安徽证监局披露了《对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高新区证券营业部、李杰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2024 年 12 月 30 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披露,华安证券前董事长李工,接受安徽省纪委监委调查。
内部治理隐忧:雪上加霜的困境
在股东减持的阴霾下,华安证券的内部治理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状况。2022 年 4 月 1 日,公司突然公告总经理杨爱民因 “个人原因” 辞职,这位自 2018 年 6 月起掌舵的总经理,曾带领公司在四年间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大幅增长。更引人关注的是,华安证券第三届董事会及监事会本应于 2022 年 4 月 19 日任期届满,但公司以 “换届工作尚在筹备中” 为由宣布延期换届,直到 2023 年 3 月才出台新的换届公告。
尽管华安证券已于 2025 年一季度实现业绩回暖,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4.31 亿元,同比增长 72.02%;归母净利润 5.25 亿元,同比增长 87.79%。在已披露业绩的同行中,净利润排名第 21 位,ROE 达到 2.30%,排名第 6。然而,这份成绩单依然未能阻挡股东的减持步伐,江苏舜天的减持操作贯穿 2024 年 11 月至 2025 年 7 月,恰好覆盖了华安证券业绩回升期。这表明,短期业绩的回暖难以挽回长期信心的缺失。
从更深层次来看,区域券商面临的竞争压力或许是股东持续减持的核心因素。随着证券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效应加剧,中型券商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在减持的阴影笼罩下,市场信心受挫,股权结构稳定性受损。在证券行业差异化竞争格局下,华安证券由于缺乏鲜明的业务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与头部券商的差距仍然显著。尤其是面对券商行业洗牌加速,前十大券商净利润已占全行业一半以上的现实,以及股东减持与行业分化的双重压力,华安证券的未来,取决于它能否在区域特色与专业能力之间找到平衡点。毕竟,当连控股股东都在减持时,外部投资者的信心又能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