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04 08:39
(来源:河北法制报)
邮储银行河北省分行 拦截涉诈资金案例
邢台临西邮政分公司 珠江路储蓄网点
临西邮政职工慧眼识破骗局 守住老人1.5万元积蓄
“多亏了你啊,不然我这1.5万元养老钱就打水漂了!” 7月2日,在临西邮政分公司珠江路储蓄网点,50多岁的兴阿姨紧紧握着网点员工赵丁丽的手,眼眶泛红。这一天,赵丁丽凭借敏锐的反诈意识和耐心沟通,成功拦截一起电信诈骗,为老人守住了“钱袋子”,更通过贴心服务将资金转化为定期存款,筑起双重安全防线。
当日,临西邮政分公司珠江路储蓄网点内人来人往,赵丁丽如往常一样在厅堂值班,熟练地为客户取号分流。这本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工作日,却因兴阿姨的到访,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反诈保卫战”。
转账请求触发职业警觉
当日上午10点左右,赵丁丽注意到一位阿姨在取号机前徘徊,主动上前询问:“阿姨,您要办理什么业务?”得知对方需要转账后,她立刻一边递上温水,“厅堂人多,您先喝口水,歇一歇。”一边引导阿姨至休息区稍作等待。
此时,阿姨从包中掏出一张纸条,准备记录转账卡号。
“阿姨,您是给谁转账呀?和对方熟吗?”赵丁丽看似随意的提问,实则暗藏职业敏感。
“不认识”,阿姨的回答让赵丁丽心头一紧。
“那为什么要转钱呢?”她立刻警觉起来,进一步追问转账缘由。
阿姨犹豫片刻,低声说:“是儿媳让我转的,她在国外给家里寄了东西,说包裹安检没通过,要求她向指定账户转账1.5万元才能放行。”
“那为什么不直接转给您儿媳的账户呢?”赵丁丽的疑问让阿姨面露难色,“儿媳妇说情况复杂,让转这个卡号”。
抽丝剥茧破解诈骗迷局
面对赵丁丽的质疑,阿姨显得焦虑不安,“儿媳说包裹里有给孩子带的礼物,要是不缴费,东西就拿不回来了”。
赵丁丽意识到问题严重,在阿姨身旁坐下,轻声安抚:“阿姨,您别急,咱们慢慢理清楚。”
征得同意后,赵丁丽仔细查看阿姨手机中的“安检通知”邮件,凭借多年反诈经验,迅速指出其中漏洞:“正规安检不收费,如果是官方费用,为什么收款账户是私人卡号?您看,收款方是个人卡号,这明显不符合流程。正规安检不会通过个人账户收费。更不会单独收‘安检费’。”赵丁丽边说边调出邮政系统内安检流程规范,指出“违禁品直接扣留,合规物品无需额外缴费”的关键点。
赵丁丽又打开邮政反诈宣传系统,播放多起类似骗局视频,骗局中的不法分子以“海关罚款”“包裹滞留费”等名义诱导转账,最终导致受害人血本无归。视频中受害者的哭诉让阿姨神情凝重。
“您想想,孩子在外打工不容易,要是真寄了违禁品,给钱也解决不了问题;要是合规的,执法人员肯定会依法处理。”赵丁丽轻声安慰,同时递上热茶。
阿姨仍犹豫:“可要是拿不到孩子寄的东西怎么办?”
温情劝导化解客户心结
见阿姨仍有顾虑,赵丁丽将她引至安静的理财室,续上热茶,继续耐心劝解:“您想,孩子在外打工不容易,要是真寄了违禁品,给钱也解决不了问题;要是合规的,执法人员肯定会依法处理,绝不会收‘好处费’。”她顿了顿,轻声补充:“咱们当父母的,最该信的是法律和规矩,不是陌生人的电话。”这番话让阿姨眼眶微红:“你说得对,是我太着急了。”
从“止损”到“增值”的暖心服务
经过半小时反复沟通,阿姨终于长舒一口气:“幸亏你拦着我,不然这钱就打水漂了!”
赵丁丽并未就此止步,而是提出更周全的建议:“这笔钱存在活期里不划算,不如转成一年期定期,利息更高,需要用时随时能取。”阿姨听后连连点头,当场办理了定期存款业务。
临走前,阿姨紧紧握住赵丁丽的手,激动地说:“你们邮政不仅守住了我的‘钱袋子’,还帮我把钱‘生’出更多钱,真是太贴心了!要不是你,我这养老钱就打水漂了!以后存钱还找你们!”
邮政人的责任与担当筑牢安全防线
7月17日,临西县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给临西邮政分公司珠江路储蓄网点发来表扬信,对赵丁丽在成功拦截这起电信网络诈骗中的突出表现给予了肯定和赞扬。
这起成功拦截的背后,是临西邮政分公司长期坚持的反诈机制:每月都要组织反诈案例学习,模拟演练;依托邮政风险监测系统,实时预警可疑交易;设置“反诈宣教角”,配备老花镜、急救包等适老化设施。
“作为邮政职工,守护客户资金安全是我的职责。”赵丁丽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警邮协作’,联合公安部门开展更多进社区、进乡村的反诈宣传,让每一分养老钱都‘稳稳当当’。”
从一杯温水到理财室的暖心劝导,从识破骗局到规划存款,赵丁丽用专业与温情诠释了邮政人“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这1.5万元的背后,不仅是一个家庭的财产安全,更是临西邮政以责任筑防线、以服务暖人心的生动写照。在打击电信诈骗的道路上,邮政人始终是客户最值得信赖的“金融卫士”。
假药方真陷阱 警银共护“夕阳红”
客户周大爷赠送的写着“反诈先锋 及时发现 成功止损 为民服务”字样的一面锦旗,成为邮储银行浙江省平阳县新区营业所成功拦截了一起针对老年人的买药诈骗案,挽回1.5万元资金的最佳见证。
当日,80多岁的周大爷急匆匆地走进网点,要求转账1.5万元购买一款“神药”。柜员听后,心生警觉,怀疑周大爷遭遇了买药诈骗案件,便一边稳住周大爷,一边向营业主管汇报。营业主管第一时间联系了辖区派出所,民警来到网点现场后,耐心地向周大爷了解了该药品的宣传信息、承诺的疗效以及收款账户信息等细节。
经过民警分析判断,周大爷确实遭遇了一起针对老年人的买药类典型诈骗案件,诈骗分子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担忧和不堪忍受常年遭受身体病痛的心理,通过夸大“神药”疗效的虚假宣传来骗取他们的钱财。
为彻底打消周大爷的疑虑,民警和银行工作人员共同向他解释了买药类诈骗的常见手段,并展示了相关的宣传材料。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耐心劝说,周大爷终于意识到自己差点上当受骗,放弃办理转账业务。
温馨提示
此类买药类诈骗,诈骗分子通常通过多种途径投放虚假广告,并将药效夸大为能治愈各种病痛的“神药”,当长期遭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拨打广告上预留的电话时,客服便会诱导患者转账购买“神药”。
在此,邮储银行温馨提醒广大老年客户:提高警惕,远离诈骗。请从正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切勿轻信所谓的特效药、神药等虚假宣传,守护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