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港股周观点 | 市场回调带来结构性机会!把握交易型机会

2025-08-04 09:19

华泰证券发布港股策略研报称,近期港股回调主因内外预期修正,但中期流动性宽松逻辑不改。配置上建议寻找景气改善+低估值板块,尤其强调对科技板块的配置;短期交易围绕中报业绩展开,建议关注:

1)估值有性价比且景气改善的游戏和互联网电商龙头;

2)前向12个月估值分位数略高但盈利兑现度高,如港股创新药及非银金融。

核心观点

近期内外部预期修正导致市场回调股市近期呈现出三个特点:A股和港股均有所回调;港股回调压力相对更大(本轮高点至今恒指回调4.5%,沪深300回调2.3%);此前市场对国内政策推进高度乐观的方向(如受益于反内卷的有色、煤炭等)和海外流动性敏感的方向(恒科单周下跌5%)下跌更多。从这三个特点可以看出,近期市场回调主要因为内外部预期的重新修正,外部预期调整可能是主要原因。

一方面,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急升压制港股相对表现。美国关税政策尚未出现进一步积极进展,且7月FOMC会议鲍威尔表态鹰派(《7月FOMC:鲍威尔鹰派发言打压降息预期》,2025.7.31)。受此影响,上周四凌晨CME期货隐含9月降息预期回落至不足40%,美债升至4.4%,美元指数一度突破100关键关口。全球金融流动性和风险偏好边际收紧,对港股产生相比A股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政治局会议未超市场乐观预期,尤其是此前市场交易较热的涨价预期周期品和房地产政策更为审慎(《立足长远,稳中求进——7月政治局会议点评》,2025.7.31),相关板块表现降温。

波动并未改变市场配置逻辑在本身已经积累了较多涨幅的情况下,预期变动会导致市场波动较大,但这并未改变港股市场的中期配置逻辑。事实上,上周市场回调反而吸引了资金进一步流入。南向资金流入规模大幅放大,单周净流入590亿港币,是4月11日以来单周新高;主动型外资出现自24年10月以来首次单周净流入。

我们在《市场情绪交易到什么阶段了》(2025.7.27)中指出,短期美元流动性有阶段性收紧压力,但中期看全球流动性更倾向于宽松而不是紧缩,对作为离岸市场的港股起到支撑。近期美元走强并未改变我们对后续走势的判断。事实上,近期海外发生的两大事件,一是美国就业数据超预期放缓且5-6月非农就业大幅下修,鲍威尔辞退美国劳动局局长;二是美联储理事库格勒请辞,特朗普干预联储的行为可能加快。这两件事都在数据可信度和美联储独立性两方面再度冲击美元根基。在此影响下,周五晚9月降息预期快速回升至80%,美债利率和美元再度回落。除美元走弱压力外,多数国家宽财政对冲关税压力需求仍强,货币财政双宽松或继续提振广义流动性。

继续寻找景气改善+低估值板块目前市场的核心矛盾在于行业轮动速度较快,且热门板块拥挤度和估值分位数较高,如何把握结构性机会?战略配置上,我们建议投资者从此前高集中度“高切低”,补仓同时具备景气改善和低估值的板块,尤其强调对科技板块的配置(《香港资产重估进入新阶段》,2025.7.23)。逻辑在于流动性充裕下,景气预期的边际改善配合低估值就能带来较大弹性,适合左侧等待。

战术的交易性机会上,近期市场关注的重点或聚焦在业绩,境外中资股将在8月中下旬迎来中报的密集披露期,关注两条主线:1)估值有性价比且景气改善,建议增配游戏和互联网电商龙头。2)前向12个月估值分位数略高但盈利兑现度高,关注港股创新药及非银金融。

风险提示:地缘不确定性和美元走势,板块拥挤度。

风险提示: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更可变得毫无价值。投资未必一定能够赚取利润,反而可能会招致损失。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将来的表现。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投资者须评估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经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了解有关产品之性质及风险。个别投资产品的性质及风险详情,请细阅相关销售文件,以了解更多资料。倘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