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第三象限”的孤寂

2025-08-03 11:1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凌鹏的策略随笔)

我们的方法叫掘金第三象限,具体参见之前的文章《我的价值之旅(7/8)---方法论之行业比较(下)》。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进可攻、退可守,容纳较大资金、每3--5年一片水域。

“退可守”较易理解,因为“第三象限”处于周期底部、估值末端、情绪配置低位,只要避免价值陷阱,其下行风险不大、并且很多只是暂时性亏损。

“进可攻”容易被人忽略,因为很多人认为胜率和赔率对立,这种保守稳健的方法会牺牲进攻性。其实不然,我在《胜率和赔率的统一》一文中说过:对于风险投资和部分成长投资,胜率和赔率是对立的;但我们这种周期投资和价值投资,风险和收益统一。弹簧压缩最深处、周期钟摆最左侧,其回摆的动能和概率都是最大的。因此,很多股票在底部和低位会默默上涨,幅度并不小!并且,从股票上涨到净值上涨最大的秘密就是仓位。由于“退可守”,所以一开始就可以用比较大的仓位、采取金字塔式的加仓方法,将股票上涨最大程度上兑现为净值收益。

所谓“容量巨大”是因为其“逆趋势”,有足够的时间建立头寸,不需要追着买,大资金建仓并不会导致成本高企。“每3—5年一片水域”是因为万物皆周期,有行业如火如荼、风华正茂,也有行业正日渐衰落、枯萎凋零。过去四年,资源品从第三象限走向第一象限,但传统消费品也从第一象限掉到第三象限。因此,只要抽象思考、把握本质,就可以源源不断找到品种,以不变应万变。

这似乎是一个完美的方法,但为什么很少有人用?这就是当年贝佐斯问巴菲特的话“你的方法如此简单,为什么甚少有人效仿”?巴菲特的回答是“因为很少有人愿意慢慢变富”。“第三象限投资”也有其孤寂点:

其一,要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要习惯“不好”》的东西。我入行后十年都在主流机构,深知主流机构的思维模式,大家喜欢景气、空间、热闹和美好,可以接受贵、但不能容忍“不好”。可真正的价值不就应该在“不好”的时候吗?攀龙附凤也应该在“王子落难时”!这种思维的转换会让你离群,甚至有“反社会”的感觉。试想在一个聚会尾声,每个人推荐一个股票,大家都拿出自己的压箱货,而你却推荐中石油、五大行,岂不大煞风景。

其二,缺乏投资的“成就感”。我发现很多人投资的目的不是稳健赚钱,而是想改变世界。他们认为英伟达从3万亿到四万亿获得的欢娱感远远超过中石油从3元涨至4元。投资似乎要紧随时代脉搏,但这些弄潮儿显然不会在“第三象限”。我们一个客户,和我们交流多年,对我们的人品、方法、能力都深信不疑,但只愿意把家里少数存银行的备用金给我们。他宁愿亏掉十九笔本金,只要第二十笔能买到雅虎。正如马斯克对巴芒的评价“他们的方法非常无聊,对世界也没什么贡献”。

其三,需要熬过前五年。事实上很多FOF和资方都知道这种方法,但很少人相信管理人会真正用这种方法。你可能先要用5年甚至10年的曲线证明你确实能“知行合一”,但我们怎么熬过这5—10年呢?这可不是一句誓言那么云淡风轻。这就像那孤独的竹子,用3--5年时间在地下默默蔓根,直到破土而出、每天30CM的时候···

其四,对“术”的要求极高。这是一种知易行难的方法,除了上述对性格和心性的要求外,对研究的要求也很高。落到“第三象限”的品种不少,但很多都是价值陷阱。即便不是价值陷阱,那具体处于哪个位置?如果衰败十年,那第三年和第八年投有本质区别。另外股价不会等到基本面拐头才开始上涨,当出现巨大安全边际时,股价就会对利空钝化、率先上涨。但如何衡量安全边际?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术”层面的问题,非一日之功。这种方法落实到实战,对研究的要求极高,也是我们的擅长和卖点。关于此点,我们会在下一篇文章展开论述。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