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04 00:38
(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何广丙
6月26日,随着两台主变压器正式并网运行,成都邛崃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阶段顺利投运,标志着邛崃市电网500千伏变电站实现零的突破。这不仅为四川省电网迎峰度夏和成都世界运动会保电工作再添坚强保障,更让以四川卓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邛崃企业吃下了“定心丸”:“电力保障如此强劲,我们的生产计划更有底气了!‘邛崃速度’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与这座潜力之城共成长的澎湃动能。”
瞄准“关键一招”发力,邛崃市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区域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更坚定了四川卓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母公司——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续追加投资的决心。
作为成都“县市新城”之一的邛崃市,曾因区位受限陷入发展瓶颈,但通过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稳居成都县市新城前三位。2025年2月,成都首次在市级战略层面明确支持邛崃打造“市域副中心”;6月24日,成都市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大会为包括邛崃在内的八个县市新城擘画蓝图,既赋予其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使命,更带来从“县域单元”向“区域枢纽”跃升的历史性机遇。邛崃的探索,生动诠释了县域经济突围的密码,为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通了充满活力的“主动脉”。
营商环境迭代升级铸就区域发展“强磁场”
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否以企业需求为圆心重构服务体系。邛崃市通过政策迭代与机制创新,将“企业跑腿求告”变为“服务主动上门”,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营商环境生态。
新制定政策34%的“免申即享”率,意味着企业可以在家坐等政策红利到账。从政策申报需企业“跑腿求告”到补贴自动到账,这种变化源于邛崃营商环境政策从1.0版到6.0版的持续改革迭代——800余条改革举措织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网。
为强力攻坚营商环境优化,2025年,邛崃提级成立由市长任班长、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班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班长的“智优专班”,建立“市领导+工作组+成员单位”协同推进机制。上半年,建筑业等二产、三产新出台政策“免申即享”率从10%提升至34%,累计发布8期惠企政策月历(含148项政策),向4000余家企业精准推送。
“以前办施工许可要跑多个部门,现在专员‘一对一’服务就能搞定,材料全程电子化无纸审批,时间节省一半多。”近日,说起邛崃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给企业带来的便利,四川紫宸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赞不绝口。
值得注意的是,为推动政务服务向园区延伸,2025年以来,邛崃市持续向改革要动力,充分整合服务资源,启用政务服务羊安分中心,组织公安、税务等19家单位的24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这种“把办公室搬到企业门口”的服务,已累计办理涉企政务服务事项639件、受理企业咨询911件(次)。通过“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上半年累计办结18983件,实现办事窗口从平均3个减至1个,办事环节平均减少73%、材料削减64%、时限节省54%。
“政策入园”“邛崃市惠企政策明白卡”“邛崃市惠企政策汇编”……邛崃市已向14000余家企业主动宣讲推送惠企政策。“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政府角色的深度转型,让这里成为企业“来了不想走”的投资热土。
深夜的政务服务中心里,AI审批系统仍在为新材料企业自动预审资质,这座城市用“永不打烊”的服务意识诠释着营商环境改革的深层逻辑,不仅是简单的流程优化,更是以企业需求为圆心的制度重构。
要素资源集聚迸发锻造产业转型“新引擎”
县域经济的突围,关键在于避免“小而散”,聚焦优势产业形成“攥紧拳头打出去”的爆发力。邛崃通过集中资源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实现了从“产业空白”到“集群领跑”的跨越。
7月的邛崃绿意盎然,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站在邛崃市羊安新城科创中心观景台,昔日“烟囱林立”的老工业区已变身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地:璞泰来负极材料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24小时运转;融捷锂业仓库外,满载锂电池材料的货车排队出厂。
作为成都“县市新城”之一的远郊区县,邛崃如今拥有成都唯一在新能源电池正极、负极、隔膜三大主材及设备方面均有布局并实现规模化产出的园区。2024年,邛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93亿元,获评“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正向2025年230亿元目标迈进。2025年1~4月,邛崃经开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9.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9.5%……
“从‘零基础’到产业主承载地,我们只用了5年。”四川邛崃经开区负责人的话语里藏着产业蝶变的改革密码。在天府现代种业园,荃银高科科研人员正记录“荃优548”“荃优9573”等水稻新品种的分蘖数据:“园区完善的科研基地和种业基金支持,让我们的‘金种子’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田野。”
依托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等7个高能级平台和4000余亩科研示范基地,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已引进先正达等30家领军企业,培育规模以上企业16家,审定的7个酿酒专用粮品种让金六福等酒企争相下单,2025年一季度种业及相关产业营收达5.21亿元,位列成都市级农业园区前列。
此外,要素聚合的魔力持续发酵:科创生态岛邛崃分中心(兴隆湖·邛崃创新交流中心)促成兴隆湖实验室与本地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85个储备项目总投资近200亿元,建成的28个成都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成为创新“助推器”。
如今,“耀动魔方”AI运动墙等新场景在邛崃园区落地,人才公寓与企业车间仅隔一条马路,该市产业“新引擎”的每一次转动,都迸发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这种动能的核心在于通过改革实现“双新”产业与要素资源的化学反应——不是简单的企业堆砌,而是以产业链思维构建生态共生体系。今年1~7月,邛崃成功引进签约重大产业化项目26个,协议总投资149.79亿元,并积极搭建园区企业供需对接平台。
区域协同与供需联动激活县域开放“新生态”
跳出“县域小圈子”,主动融入区域大格局,是邛崃突破区位限制的关键一招。通过“借势高能级平台、完善硬核保障”,邛崃实现了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
“我们的研发在兴隆湖,生产在邛崃,物流当天就能对接。”众多企业共同的心声,道出邛崃与天府新区“总部+基地”合作的创新实效。
2023年,邛崃市与四川天府新区共建的11平方公里合作区里,“研发在新区、制造在邛崃”模式已让12家企业受益,兴隆湖实验室的专利技术在这里平均3个月就能转化为产品。而今,邛崃市委、市政府紧扣“市域副中心”使命,以创新深化与天府新区结对联动,联动蒲江、崇州、大邑建强川酒成都产区,推动邛绵等跨区域的深度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供需对接的活力在酒博会上尽情释放。6家邛酒企业与海外经销商签下亿元订单。这场对接会只是缩影——邛崃以改革搭建资源对接平台,组织企业参加糖酒会、茶博会、蓉品出川出海上海行等10余场活动,让邛崃企业身影愈发活跃,FANBOT小贩机器人等“成都智造”借势走向全球。
此外,该市要素保障持续加力:2025年上半年,通过“小微企业融资”和“壮大贷”改革举措,为企业发放贷款52.277亿元,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组织开展招聘活动82场,解决用工缺口3400余个。
G108成新蒲快速路邛崃段提前1个月完成道路主体施工并开放交通,低运量轨道交通新邛线加速推进,力促天新邛快速路、邛芦荥高速全线贯通,这座城市正以开放姿态融入区域发展大格局。其改革秘诀在于:不是被动承接产业转移,而是主动构建“研发—制造—市场”的区域协同闭环。
四川省一位专注于营商环境研究的专家表示,邛崃的破题密码,归根结底在于将改革的“穿透力”转化为发展的“执行力”,以持续迭代的创新意识为县域经济注入不竭动力。
如今,肩负“市域副中心”时代使命,邛崃正对标先进,以改革塑造营商环境“软实力”和“硬支撑”,以“近悦远来”的营城理念“兴业、开放、引流”,全力推动强县活镇兴村,朝着“地区生产总值2027年突破550亿元、2029年突破650亿元、市域副中心建设成势见效”的宏伟目标奋勇迈进,不断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四川篇章、成都篇章贡献“邛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