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电话会总结 | Apple(AAPL)2025财年Q3业绩电话会核心要点

2025-08-02 12:03

编者按:聚焦公司高管观点与展望,深挖业绩背后的信息,助力投资者把握先机。

业绩回顾

• **财务业绩**: Apple (AAPL) 在2025年6月季度实现总营收940亿美元,同比增长10%,创下6月季度历史新高。净利润为234亿美元,同比增长12%,同样创下6月季度记录。每股收益(EPS)为1.57美元,同比增长12%。运营现金流为279亿美元。服务业务收入达到274亿美元,同比增长13%,创下历史新高。产品收入为666亿美元,同比增长8%。

• **财务指标变化**: - **毛利率(Gross Margin)**:公司整体毛利率为46.5%,环比下降60个基点,主要由于800百万美元的关税成本。产品毛利率为34.5%,环比下降140个基点;服务毛利率为75.6%,环比下降10个基点。 - **运营费用(Operating Expenses)**:运营费用为155亿美元,同比增长8%。 - **净现金(Net Cash)**:公司期末净现金为310亿美元,总现金及有价证券为1330亿美元,总债务为1020亿美元。 - **股东回报(Shareholder Returns)**:通过股息和股票回购向股东返还了270亿美元,其中39亿美元为股息,210亿美元为股票回购。 - **各产品收入**: - iPhone收入为446亿美元,同比增长13%。 - Mac收入为80亿美元,同比增长15%。 - iPad收入为66亿美元,同比下降8%。 - 可穿戴设备、家居和配件收入为74亿美元,同比下降9%。 - 服务收入为274亿美元,同比增长13%。

业绩指引与展望

• 下一季度营收预期:公司预计下一季度的总营收将实现同比中至高个位数百分比的增长,服务业务营收增速将与本季度的13%持平。

• 毛利率预期:下一季度毛利率预计在46%-47%之间,其中包含约11亿美元的关税相关成本。

• 运营费用预期:下一季度运营费用预计在156亿至158亿美元之间。

• 资本支出预期:资本支出显著增加,主要用于人工智能(AI)相关投资,包括私有云计算和第一方数据中心的扩展。

• 全年展望:公司未提供具体的全年营收或利润预期,但强调AI投资将持续驱动资本支出增长,同时面临关税成本波动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

• 其他关键指标:产品毛利率预计将受到关税成本和产品组合变化的影响;服务毛利率预计保持稳定。

• 关税影响:下一季度关税相关成本预计为11亿美元,较本季度的8亿美元有所增加,主要由于销售量增长和库存调整。

• 股东回报:公司继续通过股票回购和分红向股东返还资本,本季度返还总额为270亿美元。

• 人工智能投资:公司显著增加AI相关投资,已发布超过20项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并计划在未来推出更多个性化和隐私保护的AI功能。

• 地区表现:预计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的服务业务将继续实现双位数增长,特别是在印度、中东和南亚等地区。

分业务和产品线业绩表现

• iPhone:iPhone收入达446亿美元,同比增长13%,创下6月季度记录。iPhone 16系列表现强劲,推动了每个地理区域的增长,并创下升级用户数量的记录。

• Mac:Mac收入为80亿美元,同比增长15%,主要受M4 MacBook Air的推动。Mac在所有地区均实现增长,并创下升级用户的6月季度记录。

• iPad:iPad收入为66亿美元,同比下降8%,主要由于与去年同期产品发布的高基数比较。尽管如此,iPad的活跃安装基数达到历史新高。

• 可穿戴设备、家居和配件:该业务收入为74亿美元,同比下降9%,原因是与去年同期iPad发布相关的配件需求高基数比较。Apple Watch的安装基数达到历史新高,并创下升级用户的季度记录。

• 服务业务:服务收入为274亿美元,同比增长13%,创下历史新高。服务业务的增长覆盖多个领域,包括云服务、Apple TV+、Apple Music和App Store等。

• 地理表现:在美国、加拿大、拉丁美洲、西欧、中东、印度和南亚等多个地区创下收入记录。

• 人工智能(AI)与资本支出:显著增加AI相关投资,包括私有云计算和第一方数据中心的扩展,推动资本支出增长。

• 供应链与制造:持续在美国进行供应链投资,包括与MP Materials合作的5亿美元投资,以及在底特律开设Apple制造学院,作为未来四年5000亿美元美国投资承诺的一部分。

• 毛利率:公司整体毛利率为46.5%,环比下降60个基点,主要由于关税成本上升。产品毛利率为34.5%,服务毛利率为75.6%。

• 客户满意度:Mac、iPad和Apple Watch在美国的客户满意度分别为97%、98%和97%。

市场/行业竞争格局

• 苹果在iPhone市场的竞争优势显著,iPhone 16系列表现强劲,推动了13%的收入增长,并在多个地区创下升级用户记录。尽管市场竞争激烈,苹果凭借强大的产品性能和创新设计,继续巩固其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导地位。

• Mac产品线表现出色,收入同比增长15%,其中M4 MacBook Air成为关键驱动力。苹果在笔记本和台式机市场的竞争力持续增强,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和企业领域,吸引了大量新用户和升级用户。

• 服务业务收入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3%,覆盖云服务、App Store和Apple Music等多个领域。苹果通过不断扩展服务生态系统,与竞争对手如谷歌和亚马逊等在数字服务领域展开激烈竞争,同时保持高用户粘性。

• iPad和可穿戴设备的收入分别同比下降8%和9%,主要受去年同期新品发布的高基数影响。尽管如此,苹果在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用户基础仍保持增长,但面临来自三星、华为等厂商的激烈竞争。

• 苹果在AI领域加大投资力度,推出超过20项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并计划在未来进一步整合生成式AI技术。这一战略旨在与谷歌、微软等AI领域的领先者竞争,同时通过隐私保护和设备端处理技术提升用户体验。

• 苹果在供应链多元化方面持续推进,增加在印度和越南的生产,同时扩大美国本土制造能力。这一举措不仅应对了关税成本压力,也在与三星等全球制造巨头的竞争中增强了供应链韧性。

• 在流媒体和内容领域,Apple TV+通过高质量原创内容和多项奖项提名,与Netflix、Disney+等竞争对手展开激烈竞争,同时推动用户参与度和订阅增长。

• 苹果通过企业解决方案(如Mac在企业中的部署)和新兴市场的零售扩张,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这一策略帮助其在与戴尔、惠普等传统PC厂商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同时在新兴市场与本地品牌展开竞争。

公司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 关税成本增加:Apple在本季度因关税相关成本支出约8亿美元,并预计下一季度将增加至11亿美元,管理层指出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对未来季度产生影响。

• iPad和可穿戴设备收入下降:iPad收入同比下降8%,可穿戴设备、家居和配件收入同比下降9%,主要由于与前一年产品发布的高基数比较困难。

• 毛利率压力:公司整体毛利率为46.5%,环比下降60个基点,主要受关税成本增加的影响。产品毛利率下降140个基点至34.5%,服务毛利率下降10个基点至75.6%。

• 运营成本上升:运营支出同比增长8%,达到155亿美元,显示出成本控制的压力。

• 供应链风险:尽管公司在美国和其他地区的供应链投资增加,但仍面临全球供应链多样化和关税政策变化的挑战。

• 市场竞争加剧:iPad和可穿戴设备的收入下降可能反映出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 人工智能投资带来的资本支出压力: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显著增加,推动资本支出上升,这可能对短期财务表现带来压力。

• 宏观经济和法律不确定性:管理层明确提到宏观经济、法律和监管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对公司未来表现构成风险。

• 中国市场的依赖性:尽管大中华区收入增长4%,但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仍高度依赖政府补贴和消费者升级需求,存在政策和市场波动的风险。

• 关税相关需求提前效应:本季度因关税讨论导致的需求提前拉动约占总增长的1个百分点,这可能对未来季度的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 服务收入潜在风险:服务收入的持续增长依赖于与Google的现有收入分成协议,任何法律裁决的不确定性可能对服务收入产生重大影响。

• Siri和AI竞争压力:尽管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大投资,但Siri的市场竞争力和AI技术的快速发展可能对公司形成挑战。

• 产品多样化的挑战:尽管公司在Vision Pro等新产品上取得进展,但其市场接受度和商业化成功仍存在不确定性。

• 汇率波动风险:尽管当前汇率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但未来汇率波动可能对收入和毛利率产生影响。

• 诉讼和监管风险:与Epic Games的法律纠纷及其后续影响可能对App Store收入和整体服务业务产生潜在风险。

公司高管评论

• **Timothy D. Cook**: - 表示对本季度业绩感到自豪,称“我们报告了创纪录的6月季度收入94亿美元,同比增长10%,超出预期”,并提到EPS创下6月季度记录,同比增长12%。 - 强调iPhone、Mac和服务业务的双位数增长,并指出iPhone 16系列表现优异,推动了创纪录的升级用户数量。 - 对AI技术表达高度重视,称其为“我们这一生中最深远的技术之一”,并表示公司正在显著增加AI相关投资。 - 对未来持乐观态度,称“我们对未来的产品路线图感到非常兴奋”。 - 提到关税相关成本对毛利率的影响,并预计下季度关税成本将达到11亿美元,但强调“这一估算不应用于未来季度的预测”。 - 对中国市场表现表示满意,指出“iPhone在中国大陆创下了安装基数的历史新高,升级用户数量创下6月季度记录”。

• **Kevan Parekh**: - 对本季度的财务表现表示肯定,称“我们的收入达到94亿美元,同比增长10%,创下6月季度新高”。 - 强调服务业务收入创下27.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3%,并指出“服务业务在大多数市场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 提到毛利率受到关税成本的影响,但仍处于指导范围的高端。 - 对未来的资本支出增长进行解释,称“AI相关投资是资本支出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并提到公司采用了混合策略,包括内部和第三方基础设施投资。

• **Suhasini Chandramouli**: - 提供了电话会议的技术支持和后续联系信息,未对业绩或未来展望发表具体评论。 **情绪判断**:整体口吻积极,高管对本季度的业绩表现满意,并对未来的增长潜力和产品路线图充满信心。尽管提到关税成本和iPad及可穿戴设备收入的下降,但管理层对这些挑战的应对策略表现出明确的方向和信心。

分析师提问&高管回答

• ### Analyst Sentiment摘要

• **分析师提问:** iPhone的升级率创下记录,这是否是由于产品升级的强劲需求,还是由于活跃设备安装基数的增长?是否有其他因素(如产品功能、关税提前效应或Apple Intelligence)推动了升级率? **管理层回答:** iPhone 16系列的强劲表现是升级率创纪录的主要原因,与上一代相比增长了两位数。Mac的升级率也创下记录,Apple Silicon的性能是关键驱动因素。关税提前效应对增长的贡献约为1个百分点。

• **分析师提问:** 资本支出显著增加,是否主要与AI相关?未来是否会进一步增长? **管理层回答:** 资本支出的增长主要由AI投资驱动,包括私有云计算和第一方数据中心的扩展。此外,公司还会在设施和工具方面进行投资。未来资本支出将继续增长,但不会呈指数级增长。

• **分析师提问:** Safari的搜索量在4月有所下降,但服务收入增长了13%。这是否表明用户行为发生了变化?Apple产品作为搜索入口的战略价值是否受到影响? **管理层回答:** 消费者行为确实在演变,但Apple产品作为搜索入口的战略价值仍然很高,公司将密切关注这一趋势。

• **分析师提问:** 中国市场的需求情况如何?iPhone 16的表现是否受到一次性因素的推动? **管理层回答:** 中国市场的收入同比增长4%,iPhone和Mac表现强劲。政府补贴对部分产品有积极影响,iPhone的安装基数和升级率均创下记录。iPhone在中国城市市场的前三大畅销机型均为Apple产品。

• **分析师提问:** Siri和AI的开发进展如何?是否会推动新产品的发布? **管理层回答:** Siri的个性化功能正在取得良好进展,预计明年推出更多功能。AI是我们这一代最深远的技术之一,公司正在大幅增加AI相关的投资,并重新分配资源以专注于AI功能。

• **分析师提问:** 服务收入增长强劲,Epic案件对App Store收入是否有影响?未来是否会有更多变化? **管理层回答:** Epic案件的变化在6月季度才刚刚实施,目前对业务的影响有限。美国App Store收入同比增长两位数,并创下历史新高。公司将继续创新,确保App Store为用户和开发者提供最佳体验。

• **分析师提问:** 关于供应链策略,如何平衡中国、印度和越南的生产?是否会进一步扩大美国本土生产? **管理层回答:** 美国市场的iPhone主要产自印度,Mac、iPad和Watch主要产自越南。国际市场的产品大部分仍来自中国。公司承诺未来四年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并持续探索更多本土化生产的机会。

• **分析师提问:** Vision Pro的进展如何?是否会拓展更多的使用场景? **管理层回答:** Vision Pro的visionOS 26带来了许多新功能,如空间小部件和更逼真的数字化身。企业API的推出也受到了客户的欢迎。公司对Vision Pro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 **分析师提问:** 是否需要通过并购加速AI相关的研发? **管理层回答:** 公司今年已收购了约7家公司,规模较小,但能够加速研发进程。Apple对任何能够推动路线图的并购机会持开放态度。

• **分析师提问:** 关税对未来几个季度的影响如何?是否有计划抵消这一成本? **管理层回答:** 关税成本与出货量直接相关,未来可能会因政策变化而波动。公司正在优化供应链,并通过在美国的投资(如芯片制造和材料供应)逐步减少对关税的依赖。

点击进入财报站,查看更多内容>>

此内容由AI大模型工具“华盛天玑”生成,并由华盛内容团队编辑审核。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