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算力产业链迎风口!上海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发展,国产算力芯片也实现突破

2025-08-01 16:57

(来源:光大证券投研小分队)

根据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官网消息81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发布关于开展“算力浦江”2025年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的通知。文件提出以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推动上海信息通信业和人工智能(AI)双向赋能,助力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此前举行的2025WAIC展会上国产算力厂商集体“秀肌肉”特别是华为昇腾384超节点真机有力促进国产算力产业链发展

关注【光大快评】,紧跟财经热点!

1、上海出台重磅政策推动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8月1日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发布关于开展“算力浦江”2025年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的通知,我们梳理文件全文主要政策如下

加快在建算力中心建设,优化算力中心存力性能

加快已获得能耗指标的算力中心建设,至2025年底,本年度新建成的大型以上算力中心不少于5个,全市算力中心智算规模争取达到100 EFLOPS(FP16)以上。在产业园区、科研院所、高校等完成边缘智算节点建设案例不少于5个。

持续提升算力中心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至2025年底,本市算力中心内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达到30%以上。探索存储和算力资源城域百公里级部署的“存算分离”模式,推进存储资源与智能计算多云容器平台的相互兼容与高效对接。

②加速推进算力互联互通

启动实施“算力沪联”行动计划,建立统一算力标识体系持续完善1ms城市算网建设,加快提升算力中心之间400GE链路占比,至2025年底,重点应用场所光传送网(OTN)覆盖率达到80%,对接万兆园区试点网络,算网专线支持SRv6等创新技术的使用占比达到30%。

探索智能体云算力服务

支持本市重点算力调度平台,启动智能体云平台建设研究,将大模型云服务演进升级至智能体云服务,合力研发智能体云服务操作系统,构建智能体开发环境,培育智能体应用市场和开发者社区。

④推动算力和AI双向赋能

依托“华彩杯”“新绿杯”等平台,组织开展算力赋能人工智能创新场景遴选,推动算力在城市治理、工业、教育科研、金融、医疗、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形成算力创新应用案例超过20个。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聚焦智能体算力与网络协同,算力中心智慧化运营,算力网络灵活调度,算力服务弹性化接入、算力故障的预测性维护等场景,形成不少于5个应用案例。

⑤优化算力绿色能源使用

加快生物燃料、海上风电等绿色能源在新建算力中心部署,支持利用储能和光伏设施对算力中心的绿色化改造,持续探索海底算力中心建设方案论证,加快提升本市算力中心绿色能源使用占比,形成不少于2个建设案例。

上海一直在积极推动算力产业链发展此前上海推动算力使用成本下降发放6亿元算力券上海还将发放3亿元模型券1亿元语料券

2、国产算力产业链加速崛起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日前在上海举行,大会设置会议论坛、展览展示等五大板块。

WAIC展示了384个昇腾神经网络处理单元与192个鲲鹏920中央处理器集成的昇腾384超节点真机,场面极为震撼,瞬间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早在今年5月,鲲鹏昇腾开发者大会2025便推出了昇腾超节点技术,可以实现业内最大规模的384卡高速总线互联,训练性能达到传统节点的三倍。

根据官方的介绍,昇腾384超节点由12个计算柜和4个总线柜构成,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数万卡的 Atlas 900 SuperCluster 超节点集群。

除了华为展示了超节点产品之外,中兴通讯、超聚变等国内企业也都集中展示了超节点产品,这带来中国智算产品的高光时刻。

为了加快国产算力龙头企业的发展,企业之间并购重组就成为重要途径。6海光信息发布公告《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海光信息和中科曙光均在算力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布局,两家公司在股权上也具有关联性。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之后,将加速打造国产算力一体化龙头企业,这将对国内科技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算力产业链相对较为简单,上游主要是各类服务器芯片、光模块芯片及通信基础设施,中游则是各类设备生产商(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等),下游则是IDC、科技企业等需求方。上游的算力芯片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领域,这也是国产芯片突围的重点方向。

近年来,受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信创等产业发展,各行业对算力需求大幅增长,国内算力市场规模也快速提升。

根据iFinD金融数据终端,中证算力指数成分股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工业富联、海光信息、寒武纪中国联通、中兴通讯、中际旭创、中科曙光、澜起科技新易盛润泽科技浪潮信息紫光股份等。

(本文首发于2025年8月1日)

李泉(投资顾问执业编号:S0930622070004;基金从业编号:A20211203001155)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