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同德化工35亿PBAT项目生死局:95.5%完成度背后的资金困局与行业变局

2025-08-01 14:04

作为同德化工(维权)押注未来的战略级项目,总投资35亿元的PBAT新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正处于"临门一脚"的关键阶段。这个包含6万吨PBAT和24万吨BDO产能的项目,自2021年启动以来已完成95.5%的建设进度,但设备调试所需的最后一笔资金却成为横亘在投产前的"断头路"。更严峻的是,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归母净利润为-1.21亿元,而上半年业绩预告进一步恶化,净利润同比降幅达79%-85%,这与用户提供的1031万元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凸显出财务数据的复杂性。

这种矛盾折射出转型期企业的典型困境:一方面是传统民爆业务受区域资源波动冲击,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43.52%;另一方面是新兴业务尚未形成造血能力,仅2025年一季度利息费用化就侵蚀了1574.76万元利润。更令人担忧的是,截至2025年6月,公司及子公司已出现5063万元债务逾期,叠加两次银行账户冻结事件,资金链紧绷程度可见一斑。

行业变局下的战略误判与突围

在可降解塑料赛道,同德化工正面临"起了大早赶了晚集"的尴尬。尽管国家"限塑令"推动下,2025年国内可降解塑料需求预计达250万吨,但行业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2024年全球PBAT产能达300万吨,中国独占150万吨,而实际需求仅约60万吨,供需失衡导致彤程新材等企业被迫终止项目。这种结构性矛盾在同德化工项目中尤为突出——其6万吨PBAT产能仅占国内规划总产能的0.5%,却要面对金发科技、蓝山屯河等巨头的直接竞争。

更致命的是,行业技术路线正经历颠覆性变革。巴斯夫等国际巨头已从单纯生产PBAT转向开发复合改性材料,如ecoflex®BMB在鞋底材料的应用,而同德化工仍停留在基础树脂生产阶段。这种技术代差使得其产品在包装膜袋等传统领域难以突破成本瓶颈——生物降解购物袋的PBAT树脂需求量虽达192万吨,但现有产能仅30万吨,且被头部企业垄断。

债务迷宫中的多重博弈

同德化工的资金困局呈现出典型的"债务螺旋"特征。截至2024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达57.11%,非流动负债合计7.08亿元,而2025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这种压力在资本市场引发连锁反应:控股股东高比例质押导致股权稳定性存疑,两次银行账户冻结事件更直接冲击供应链信用。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的"保项目"策略成为关键变量。忻州市政府牵头成立的债权人委员会,通过"不抽贷、续贷、降利率"组合拳,暂时缓解了4697.79万元逾期债务的燃眉之急。这种政策托底虽能争取时间,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项目投产后需面对的不仅是每吨1.2万元的市场价,更要消化每吨约800元的运输成本劣势(相较华东企业)。

破局之路:资本运作的极限挑战

在现有融资渠道近乎枯竭的情况下,同德化工正进行最后的资本腾挪。继2023年出售民爆资产套现3.5亿元后,2025年5月再次转让三家民爆子公司45%股权,试图通过"断臂求生"换取转型资金。这种策略虽能短期内补充现金流,但也意味着放弃民爆业务的稳定收益——2024年民爆业务仍贡献了超4亿元营收,而转型后的BDO/PBAT业务面临原料价格波动(如BDO价格从2022年2.8万元/吨跌至2025年1.2万元/吨)和技术迭代的双重风险。

引入产业资本成为唯一希望。参考华鲁恒升(荆州)20万吨BDO项目的一体化模式,同德化工若能与上游甲醇、电石企业或下游包装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或许能构建成本护城河。但在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投资者更关注项目的差异化竞争力——例如是否具备改性技术、能否切入农用地膜(2025年需求超24万吨)等新兴市场。

未来悬念:技术破局与政策红利的再平衡

同德化工的命运系于两大变量:一是能否在设备调试阶段完成技术突破,例如通过工艺优化将BDO单耗降低10%(目前行业平均为3.2吨甲醇/吨BDO);二是能否抓住政策窗口期,争取纳入山西省"十四五"新材料专项扶持目录,获得税收优惠和技改补贴。

更深远的影响来自行业标准的重塑。随着《GB/T41010-2021生物降解塑料与制品降解性能及标识要求》的实施,市场对PBAT的质量要求从单纯降解率转向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同德化工若能在此领域建立技术壁垒,或许能在2025年后的行业洗牌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这场35亿元的豪赌中,同德化工既是中国传统化工企业转型的缩影,也是可降解塑料行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的典型样本。其成败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存亡,更将为整个行业的产能出清、技术升级提供重要参考。当设备调试的最后一个阀门开启时,流淌的或许不仅是PBAT熔体,更是中国化工产业向绿色未来转型的希望与挑战。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