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资金做多热情明显增强 8月适当布局电子、金融等领域

2025-08-01 22:06

AI制图卿子秀

AI制图卿子秀

自7月以来,大盘指数开启持续反弹,并将年内高点进一步抬高,而随着市场回暖,资金的做多热情也在明显增强。

  关于后市,不少机构认为,在市场情绪好转的背景下,8月大盘仍有望震荡向上。机会方面,建议投资者适当布局大金融、电子、消费等领域。

■本报记者 林珂

光大证券

市场情绪持续好转

  受市场情绪好转、政策催化等因素影响,7月A股市场的主要指数出现普遍上涨,其中,创业板指数涨幅最大,上证50指数涨幅较小。同时,行业端集体普涨,受“反内卷”政策持续催化、重大水电项目建设等因素影响,钢铁、建筑材料、有色金属等行业表现较好。

  整体来看,自去年9月以来的市场行情已从政策驱动逐步转向基本面与流动性驱动,未来市场行情演绎的节奏或可参照2019年。展望今年下半年,市场仍存在一些预期差,如短期基本面改善的持续性、资金持续流入及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等。因此,下半年的市场或将开启下一阶段上涨行情,并有望突破2024年下半年的阶段性高点。

  配置方向上,关注“反内卷”及补涨机会。未来随着各类政策的继续发力,“反内卷”行情或许仍然将持续,关注有望受益于政策的煤炭、钢铁、光伏、建材等板块;本轮行情或许会以“轮动补涨”特征为主,补涨的机会值得关注。在一级行业中,重点关注电子、机械设备;在二级行业中,重点关注化学纤维、工程机械、军工电子、航天装备、自动化设备。

中泰证券

市场赚钱效应抬升

  整体来看,资金面有望驱动市场继续上涨。当前国内负债端的压力可能比2014年更大。一方面,各类利率的水平较2014年更低,近几年下行的速度也更快;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相对弱于2014年。2021年之后,地产景气度的下滑导致居民部门存款增速较快,居民部门资金欠配。这部分资金在过去几年市场赚钱效应较差的时候入市相对较少,随着指数突破和板块轮动,市场赚钱效应抬升,后续有望成为市场重要的增量资金。

  此外,近期公募与散户资金的入市规模有所扩张。今年第二季度,三类新发基金的规模显著回暖;6月新发规模接近300亿元,创2022年以来单月次高的水平。若用两融余额近似表征散户入场意愿,截至上周,两融余额接近2万亿元,连续5周增量在100亿元以上;两融交易占A股成交的比例突破10%,接近去年10月的高点。

  配置策略上,建议关注大金融与科技类资产。首先,看好大金融资产的后续表现。银行核心受益于经济尾部风险下降,高股息适配金融机构的“资产荒”逻辑;保险受政策影响,投资端压力减轻,负债端预定利率的下调将推动新业务负债成本继续下降,缓解利差压力,稳定行业盈利;券商是较为典型的β行业,随着市场成交量的扩张,预计能表现出较高弹性。其次,科技类资产的胜率短期无法证伪,可以基于交易拥挤度等赔率因子做逆向交易。从历史情况看,科技类资产的股价走势与交易拥挤度高度正相关,具备较强的赔率驱动特征。因此,在产业趋势延续且短期无法证伪的情况下,科技类资产适合做反向交易。目前科技类资产的交易拥挤度仍在低位,可以逢低布局。

国金证券

市场将持续修复趋势

  近期,A股逼近去年“9.24”行情的高点,政策主题涨幅居前。本轮上涨背后的核心驱动是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见底回升的乐观预期,而不仅是围绕政策主题的炒作,因此伴随盈利回升的兑现,市场将持续修复的趋势。

  近期,“反内卷”与需求端政策再度发力,政策效果相较于2024年“9.24”的一揽子政策而言或会更快显现。当下企业已经历了持续3个季度的自发出清;制造业在2025年第一季度利润率筑底回升,库存也得以去化;核心CPI已筑底回升且在2025年第二季度超季节性上行,若“反内卷”持续落实,CPI有望走出低迷区间。近期,“反内卷”的范围拓展到了各行各业,而在“反内卷”政策深化时,需求端也持续发力,财政支出安排上“轻投资”而“重民生”,但又同时通过“两重”的方式精准托底传统需求。近期备受关注的重大水电项目即是一个典型例子。往后看,由于政府杠杆率在“化债”背景下快速上行,与可比经济体相比空间有限,预计国内需求政策仍是“以稳为主”,更大的需求增量来自海外。

  在企业盈利能力从底部反转的阶段,建议关注同时受益于海外实物资产需求上升、国内“反内卷”政策推进的上游资源品及资本品、中间品;其次,未来股权将优于债权,保险的长期资产端将受益于资本回报的见底,建议关注非银金融;此外,国内政策主线围绕“民生”,消费相关的增量政策值得期待,盈利能力稳定且受益于量增的红利型消费可作为银行的“平替”的食品饮料、家电;海外政策除制造业回流外围绕“AI产业竞争”,算力与基础设施值得关注。

华金证券

风险偏好可能继续回升

  展望8月份,A股可能延续震荡偏强走势,慢牛趋势不变。政策持续积极、外部风险有限使得8月风险偏好可能继续回升:一是在政策上,“反内卷”等积极的政策持续出台和落地实施,可能持续提升市场情绪;二是在外部事件上,中美经贸谈判继续进行,谈判推进下8月份外部风险有限。

  从市场风格来看,8月份可能偏向均衡,成长和周期或相对占优,建议逢低配置周期和科技成长。第一,8月的周期和科技成长可能相对占优。复盘历史,PPI同比增速回升后三个月内,政策导向和高景气的行业相对占优,因此8月的周期和科技成长可能相对占优;第二,在日历效应上,8月周期和消费表现也相对占优;第三,在已披露可比口径下,传媒、建材、农林牧渔、交通运输和计算机的中报盈利增速占优。具体配置方面,建议逢低关注受益于“反内卷”政策和盈利预期可能改善的电新、有色金属、快递、化工、大金融等行业,以及政策和产业趋势向上的计算机、电子、传媒、通信、军工、机器人、创新药等。

A

证 券

配置价值获看好

  近段时间,市场整体表现稳中向好,重要指数频频创下年内新高,市场赚钱效应推动成交放量、两融余额扩张,券商板块股价开始出现明显上行趋势。有行业人士预计,2025年上半年的上市券商业绩同比增速有望超50%,环比增速可期。2024年新“国九条”、央行等金融部委“组合拳”稳股市的长效影响延续,个人投资者和中长资金持续流入,交易活跃度中枢抬升逻辑得到验证,券商港股业务和投行业务逐步改善,当下估值仍在低位,机构欠配显著,因此继续推荐券商板块机会。

国信证券分析师孔祥指出,从基本面角度看,近年来证券公司在收入端、费用端及利润端均呈现改善态势,推动净资产收益率持续上行。在费用端层面,近年来证券公司普遍采取降本增效措施,管理费用率自 2024 年初起延续下行趋势。考虑到管理费用为证券公司最大的支出项,管理费用率下降直接有利于证券公司自由现金流的改善。从业绩预期角度看,部分券商已发布2025年中报业绩快报及业绩预告,证券公司后续业绩有充足支撑。整体来看,市场成交量放大、两融余额增长、主要股指持续上行等因素将驱动券商实现估值与盈利双击。

  随着券商板块景气度上行,有机构重申看好其配置价值。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罗钻辉表示,看好券商板块的3条投资主线:第一是受益于行业竞争格局优化,综合实力强的头部机构,推荐国泰海通广发证券中信证券;第二是业绩弹性较大的券商,推荐东方财富东方证券招商证券;第三是国际业务竞争力强的标的,推荐中国银河中金公司

潜力股精选

国泰海通(601211)合并重组增厚业绩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7.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91.8%。同时,公司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将同比增加205%到218%。开源证券指出,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的合并是2024年新“国九条”发布以来首例头部券商合并重组、中国资本市场史上规模最大的A+H双边市场吸收合并和上市券商最大整合案例。合并后公司将拥有更强大、稳固的客户基础,构建更专业、综合的服务能力,实现更集约、高效的运营管理。同时,合并也将为海通证券在杠杆赋能、业务管理费成本与付息债务资金成本方面带来积极影响,预计合并后公司远期净资产收益率有望超过两家公司各自最高水平。

中信证券(600030)领先优势不断巩固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继续小幅提速,净利润同比增速保持高位。国泰海通证券指出,一流投行建设迎来历史机遇期,公司行业领先优势不断巩固,有望持续受益于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长期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是行业主线,当前一流投行建设的日程表和规划书已经提出,新一轮的资本市场改革聚焦投融资综合改革,对券商服务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高质量投行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而专业能力突出、稳健合规的优质券商有望在行业机遇期加速转型。这种情况下,公司行业领先优势不断巩固,各项服务专业化能力以及竞争优势不断强化,有望受益于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速推进,实现超预期发展。

东方财富(300059)业绩弹性有望释放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9%,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31%,同比增长0.62%。资本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驱动公司证券业务收入显著增长,尤其是证券经纪业务和两融业务显著增长,带动公司整体业绩同比大幅改善。国信证券指出,公司手握东方财富网及天天基金两大互联网流量池,社区化运营已较为成熟,用户黏性较高。公司旗下的金融牌照已包含证券经纪、基金销售、两融、期货经纪、资产管理、投行等多种类,流量变现链条较长,发展潜力较大。公司的AI大模型“妙想”持续迭代升级,凭借用户规模+AI技术+数据储备,或可赋能投顾、投教、投研等领域。

中国银河(601881)改革成效持续显现

  公司的投资顾问聚焦深化买方服务,推进体系化配置方案输出,打造人才梯队并创新推出“分布式”投顾服务,加快发展ETF和线上智能投顾;公司持续优化以资产配置服务为核心的“银河金熠”高净值客户服务品牌,满足客户资产配置和财富传承等多元需求。从业务来看,公司自营业务稳健,投行专业化改革成效显现。华西证券指出,在东南亚核心区域已形成经纪业务优势,银河海外经纪业务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市场排名分别为第1、第3、第4、第6,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均超过10%。公司财富管理优势突出、投资交易稳健,看好公司践行本轮战略规划,打造现代一流投行的战略目标。

B半导体

关注逢低布局时点

  全球半导体增长延续乐观增长走势,2025 年 AI 驱动下游增长。有分析指出,政策对供应链中断与重构风险持续升级,国产化率提升持续推进。第二季度各环节公司业绩预告亮眼,展望第三季度的半导体旺季期,业绩弹性以及国产化率提升仍是行业的关注重点。

  可以看到,在经历第一季度的DeepSeek、CoWoS订单下修、英伟达GB系列供给扰动,以及4月份的关税冲击后,AI板块基本消化了前期过高的预期,随着第二季度的AI基建投资需求再确认,和供给端瓶颈解决后实现放量出货,AI从风险因素转变为催化剂,驱动以英伟达为代表的海外半导体公司股价在近期出现显著修复。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分析师戴洁指出,从股价来看,通常费城半导体指数的价格会早于半导体销售金额3—6个月落底。因此,若不考虑AI因素下传统半导体周期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落底,则从股价领先性的角度看,今年下半年可能出现可逢低布局的股价低点。

  在周期触底前,戴洁建议关注具备一定周期回暖属性的模拟芯片行业,推荐圣邦股份芯朋微,建议关注思瑞浦纳芯微;此外在AI领域,数据中心大规模采用的高性能算力芯片仍由海外产业链垄断,国内厂商主要布局端侧算力芯片,持续看好A端侧应用落地推动端侧SoC放量,推荐全志科技,建议关注瑞芯微恒玄科技;最后,存储仍相对处于周期高位,利基产品受益于供给端收缩带来的转单效应和产品涨价,推荐兆易创新,建议关注普冉股份东芯股份

潜力股精选

圣邦股份(300661)不断强化竞争力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同比增加8%;实现归母净利润5977万元,同比增加10%。华安证券指出,在当下及未来的国际形势下,半导体国产化是长期且确定的趋势。模拟芯片公司的成长来自品类扩张,产品覆盖广度是模拟芯片公司的重中之重。公司正沿着模拟芯片公司的成长路径稳步前行。公司去年推出了超过700款新品,包括超低功耗运算放大器与比较器、高精度电流检测放大器、60nA超低功耗DC/DC降压转换器等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工控、汽车、通信、消费电子和医疗等领域,累计形成34大类5900款可供销售产品。公司正加快推出新品,不断强化竞争力,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全志科技(300458)商业化持续落地

  公司相继推出了三款面向泛平板应用的全新智能处理器A733、A537、A333,分别定位高端、中端与入门级,精准覆盖了各档位安卓平板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可应用于平板电脑、教育产品、闺蜜机、商显设备、电子书、收银机等泛平板产品,为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性能支撑。安卓生态的持续演进牵引了智能终端的发展,随着AI技术的成熟,也在推动智能终端向“+ AI”方向不断进步和创新。中邮证券指出,公司自主研发的人脸解锁、美颜相机、人像虚化、手势拍照、笑脸抓拍等“+ AI”算法被大规模应用,并获得海内外众多终端平板品牌的认可和青睐,奠定了公司“+AI”商业落地的基础。

瑞芯微(603893)营业收入创新高

  公司是国内AIoTSoC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构建了覆盖高端旗舰、机器视觉、音频专用等全场景处理器矩阵,深度赋能智能座舱、机器视觉、工业控制等近百条产品线,并协同比亚迪科沃斯等头部客户推动各行业智能化升级。受益于AIoT需求强劲复苏,2024年营业收入创新高,净利润达5.95亿元,智能应用处理器芯片是核心增长引擎。东吴证券指出,公司作为国内SoC行业领军企业所具备的竞争优势,由旗舰芯片RK3588领衔的多条AIoT产品线在下游市场占有率正稳步攀升,看好公司凭借高算力芯片的卓越性能,在汽车电子、机器人、机器视觉等新兴智能应用领域抢占市场先机、开拓崭新增长点的战略布局。

兆易创新(603986)存储龙头多元布局

  公司2024年产品出货量达到43.62亿颗,同比增长39.72%,创出历史新高,因行业下游市场需求有所回暖,客户增加备货,公司产品在消费、网通、计算等多个领域均实现收入和销量大幅增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56亿元,同比增长27.69%;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回升至11.03亿元,同比增加584.21%。国盛证券指出,公司产品主要覆盖存储、MCU、传感器三大领域,其中2024年存储收入占比70%以上,公司在NORFlash领域全球市占率第二,SLCNAND也逐步占据一定份额,DRAM业务随着三大原厂逐步退出及端侧定制化方案的顺利推进,有望实现较大增长。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