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自然灾害频发,低空经济能否“补位”应急通信?

2025-08-01 19:15

俄罗斯地震、日本海啸、我国洪涝,乃至为应对气候变化威胁、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正在筹划的“举国迁移”...... 最近一桩桩的自然灾害事件让人提心吊胆。

难怪网友会感叹:为什么现在极端天气似乎越来越频繁了?难道世界末日要来了吗?

其实答案很简单。从漫长的地质历史来看,冰河期和温暖期本就是地球气候的自然轮回规律。就像《三体》中所说的,整个人类世界从新石器时代走到现在可能都是一种偶然。所以极端天气可能并不“极端”,可能是大自然的“平衡”。

但看到极端天气无情夺走生命时,我们却不禁感慨:面对大自然的威力,人类其实就像蝼蚁。

那么,为了尽可能减轻极端天气带来的危害,我们人类能做些什么呢?具体到通信领域,应急通信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01

应急通信: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据中国应急管理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9413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856人,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11.1亿元。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支离破碎的家庭和撕碎的鲜活生命。

在突发情况面前,通信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手段和必要条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应急通信,一般指在出现自然的或人为的突发性紧急情况时,包括重要节假日、重要会议等通信需求骤增时,综合利用各种通信资源,保障救援、紧急救助和必要通信所需的通信手段和方法。它是一种具有暂时性、专为应对自然或人为紧急情况而设立的特殊通信机制。

应急通信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而是各种通信技术手段在紧急情况下的综合运用,其核心就是紧急情况下的通信。

从大背景来讲,应急通信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防灾减灾救灾整体效能,在抢险救灾中担负“生命线、指挥线、保障线”的重要作用。

从小家庭来看,在当下的信息社会中,人们对通信的依赖性非常强。突发事件发生时,一句“平安”弥足珍贵;而长时间断网则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猜测,造成心理恐慌。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应急通信能力建设,逐步加大投资力度。2024年12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提出围绕构建国家大应急通信框架,以创新突破技术装备为基础,以改革完善工作机制为保障,以夯实网络基础和提升断路断电极端条件保障能力为抓手,全面提升应对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有力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表示,建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对于持续推动应急通信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快构建国家大应急通信框架,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群众利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近几年运营商的集中采购项目里,应急通信,特别是空天地一体化的应急通信设备,是重点投入的板块。

在投入方向上,一个核心趋势是技术升级换代。高通量卫星正快速替代传统卫星,成为解决地面网络中断后高速接入的主力,卫星便携站、卫星电话(尤其是国产天通系统)的采购量激增。同时,设备向小型化、便携化、集成化发展,单兵装备、背负式基站、无人机通信中继平台(系留式、多旋翼无人机搭载基站)的采购比例显著上升。

例如去年8月,中国移动首次对中型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机载基站设备发布集采,在本次京津冀暴雨中就派上了大用场。

02

低空经济在应急通信中

“立大功”

下面,我想重点谈谈低空经济在此次应急中的体现。

去年以来,低空经济概念便备受关注,目前正经历着在“被热捧”与“被质疑”之间反复拉扯的螺旋式曲折发展进程。

有人说低空经济是泡沫,是虚假繁荣,是传统生产力停滞时的“有枣没枣打一棍子”。也有人说,低空经济是国家的耐心资本投入领域,如同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样,是国家的又一次长远战略谋划。

但无论质疑声如何,在本次灾害应对中,低空经济的实际效用还是得到了有力证明。

无论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还是中信科移动、中兴通讯等设备厂商,都提供卫星通信车、卫星基站、便携卫星通信包以及卫星电话等设备,以便在地面网络中断的情况下,借助卫星通信维持对外联络。在卫星通话方面,去年11月,中国移动与中国时空正式携手发布了北斗短信业务。在此次暴雨灾害期间,中国移动为北京用户提供了为期一个月的免费北斗短信服务,方便用户在紧急情况下与外界取得联系。最近天气状况变幻无常,极端天气频繁出现,考虑到卫星通话功能在关键时刻的重要性,我甚至都打算把苹果手机换成具备卫星通话功能的华为手机了。

除了卫星通信,无人机在此次救援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通过无人机执行灾区侦察任务,利用无人机跨过湍急的溪水布放光缆,用无人机空投物资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移动还部署了无人机空中基站,也就是我们上文中提到的“中型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机载基站”。据北京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架无人机由河南移动支援,作为远距离高空无人机基站,它可飞至5千米高空、600千米远,并能抗6-7级大风。这款无人机利用卫星传输来操控飞行,可通过亚太6D卫星实时掌控。基站配备了大功率集束天线,最大覆盖半径达3千米,最多可同时为200名用户提供通信服务。

我仔细研究后发现,这架无人机型号为FS100,是由星展测控企业打造的FS100型应急中型复合翼无人机。这家公司拥有丰富的卫星通信设备,近年来随着无人机的发展,其设备已真正覆盖海陆空。

虽然星展测控在卫星通信技术方面经验丰富,但为了推动无人机发展,去年年初与中国飞龙达成了战略合作。此次FS100无人机基站就是在中国飞龙的机组人员辅助下成功完成任务的。

星展测控拥有多年卫星通信领域的技术积累,集卫星通信设备和无人机研发的先进技术优势于一身;中国飞龙则具有强大的机队规模、广泛的应用领域以及成熟的通航体系平台等行业优势;再加上中国移动的基站信号频段,三方配合默契,这可以说是低空经济发展趋势下的一次非常好的尝试。 

此外,应急通信并非单纯的技术问题,它还与管理层面息息相关。

要知道,应急的核心在于“急”,毕竟在紧急状况下,时间就是生命。断网一秒和断网一小时甚至一天,所造成的影响有着天壤之别。所以,无论是从体系架构的搭建,还是从应急救援的沟通效率提升方面来看,都必须追求高效快速。

正因为如此,中国电信颇具远见卓识。在今年年初,它成立了二级子公司中电信应急通信有限公司,并且还在全国各地设立省分公司,从应急通信的角度进行独立布局,以更好地应对各类应急情况。

此次汛情中,中电信应急通信公司依托覆盖全国的应急资源调度体系,迅速完成跨区域力量集结:从各地调拨的应急通信车、卫星高通量游牧站等关键设备快速到位,牵头组建的应急医疗救援队第一时间挺进灾区一线。

这种“全国一盘棋”的调度效率,正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专网调度能力的体现,它让分散的救援力量形成合力,为抢险救灾抢出了关键时间,也让“通信生命线”在最关键的时刻展现出可靠性。

03

结语

最后,鉴于极端天气日益频繁,不仅是运营商和厂商,普通消费者也应考虑个人应急通信准备。例如,配备一部卫星电话或支持卫星通信功能的手机,以备不时之需,为自己和家人增添一份安全保障。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