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01 18:48
转自:新华财经
人形机器人作为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近年,苏州市吴中区凭借总产值1600亿元、企业数量超1100家的扎实“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基础,抢先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以本土企业、本土力量为主导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生态体系加快形成,“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不只是一个口号,更是可观可感的技术实力与产品,其推动产业焕“新”升级的实践样本值得关注。
民营企业挑大梁 “拼”出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
年初,摩根士丹利发布全球人形机器人价值链100强榜单,位于吴中区的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的谐波”)成为“身体(Body)”榜单下“减速器”领域唯一入围的中国企业,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在核心零部件企业竞相成立入局之际,一家成立20余年的老牌民营企业何以“丝滑”进入新赛道并登临顶峰?答案藏在“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超前认知、“把产品性能做到极致”的精密制造基因。
2003年起,绿的谐波历经多年自主研发,率先突破国外谐波减速器技术封锁,实现规模化生产,其产品在UR、新松机器人、新时达、节卡、遨博等知名企业获得广泛应用,凭借领先实力入围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协作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相通之处,为绿的谐波进阶布局奠定了基础。
五年前,全球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就找到绿的谐波,希望携手研发人形机器人谐波减速器。绿的谐波再次用“极致性能”产品回馈市场:瞄准关节“更轻”目标,公司在减速器上“下功夫”,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将减速器重量减轻60%以上。如今,绿的谐波再次获得全球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认可,北京、宁波、深圳、杭州、上海、无锡等地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以及关节模组企业均应用其解决方案。
放眼吴中区,在人形机器人技术前沿“狂飙”的不止绿的谐波。一批民营企业潜心修炼“独门绝技”,年度研发投入占比超10%的不在少数,不断把创新推向新高度。
“我们把机器人作为‘第二增长曲线’进行布局,形成人形类、移动类、工业类等机器人产品体系,所使用芯片、驱动器、电机、编码器均为自研。”伟创电气研发中心副总监何承曾说,公司近些年每年研发投入占比都在10%左右,基于自主研发芯片的关节模组驱动器有效降低功率半导体工作中的损耗,相比传统芯片驱动可降低40%、整机效率高达99%,解决了关节模组长时间运行后的发热问题,消除了功率器件开关过程中电压、电流超调及振铃现象,从根本上解决驱动器对机器人其它部件电磁干扰问题。
同样起家于具身智能核心驱动件的苏州卓誉,每年研发投入数千万元,拥有研发团队40余人,自主研发了行星关节模组、谐波关节模组、直线执行器、无框力矩电机、伺服驱动器、行星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其关节模组对标国际运动控制标杆企业,实现95%以上的零部件自主可控、性能稳定可靠,无框力矩电机产品半径覆盖14毫米~118毫米,已打造15个产品系列线、65款标准化产品,结构形式、功率密度位居行业领先地位;驱动器全系列则采用了功率密度高、发热量低的GaN(氮化镓)方案。
极致薄、极致小、极致节能、极致扭矩密度……吴中区民营企业对技术的极致追求,给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提供了充足的创新空间。
“之前内置于灵巧手手掌的执行器长度较长,导致灵巧手整体主动度只有五六个。我们把这款直径14毫米的力矩电机集成到手指关节模组后,相当于一个手指指节拥有一个主动度,整体可以达到20个主动自由度,灵活性更高,这种结构目前业内领先。”苏州卓誉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国内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宣布量产计划,规模在百余台到千余台之间,下游放量看似不大,但1台人形机器人就需要数十个关节模组、一个四足机器人就需要12个关节模组。吴中区零部件企业凭借卓越性能率先感受到行业发展“热度”。
2025年第一季度,苏州卓誉来自机器人相关业务收入占总体营收比重已达70%,比上年同期增长约15%。伟创电气相关产品在近30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得到应用。
吴中区这批“小而美”的“隐形冠军”,始终保有危机感、敏锐感,充分利用先前积累的大量工业自动化领域客户资源,先手布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关键技术,向“新”而行,推出性能可媲美甚至超越国际一流供应商的核心零部件,确保人形机器人有“强健体魄”,凭借品控实力获得业界认可,成为吴中区未来产业发展动能充沛的内在“密码”。
“智能机电技术需要沉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当我们开始公开运营某项技术的时候,至少2~4年前就已着手布局。”伟创电气机器人产品总监曾深宝说,为了做出一款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3年前公司就立项适用人形机器人的低功耗芯片,经过流片验证、改善性能,最终以稳定品控、卓越性能的产品赢得市场认可。
引入整机企业 致力打造自主可控供应链体系
继魔法原子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下称“魔法原子”)、鹿明科技之后,今年3月,苏州乐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乐享科技”)也落户在吴中区。
整机企业何以纷至沓来?吴中区完善的产业配套是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人形机器人的底色仍然是传统行业,得益于扎实的工业基础,企业研发一台机器人所需的伺服电机、减速器、关节模组、模具、注塑等核心零部件,在吴中区就能完成闭环采购。区内企业可在半径10公里内找到几乎所有配套供应商,显著缩短研发周期。
不仅如此,吴中区作为科沃斯、追觅科技等国内服务机器人头部企业所在地,集聚了大量机器人领域工程师以及销售运营人才,形成了覆盖全球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仅科沃斯就拥有一万名左右的员工,培育了一大批对消费电子产品前端研发、设计,中端加工、组装,后端物流、销售等全产业链有着深刻理解的行业“老兵”,这对于乐享科技等瞄准消费级市场的人形机器人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关乎整机企业产品成本控制、商业化落地。
“我们看重的是苏州的‘圈子效应’,各类机器人营销、研发人才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集聚在这里,形成了独特产业生态,确保我们能及时跟同行交流。”乐享科技PR赵然说,公司已在苏州布局人形机器人代工生产,未来将持续扎根长三角探索应用创新。
当吴中区以多年沉淀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吸引整机企业的同时,整机企业也在成就吴中区:这些企业的落户,“拼”齐了该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持续弥补该区在机器人核心算法、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方面的短板,这是一场互相成就的双向奔赴。
今年以来,魔法原子推出的通用型人形机器人“小麦”先后参与地方两会、苏州具身智能产业生态大会等活动,稳健走上舞台、灵活挥舞双臂,成为行业讨论热点。灵活身姿的背后,是魔法原子全栈技术布局的能力支撑。
魔法原子构建行业领先的快慢双模协同架构,一体推进大脑、小脑技术突破:“慢系统”基于通用大模型针对特定场景进行优化,让人形机器人能准确感知环境。“快系统”是给小脑输送指令的技能模型,生成实时运动指令。基于这一架构,小麦不断自我学习、执行流畅的动作。目前,魔法原子在苏州已形成200余人的研发团队,未来有望扩展至600余人,从而为吴中区和苏州带来更多高层次的具身智能科技人才。
其他整机企业也在大模型、小模型研发等领域蓄力。
乐享科技专注于AI和机器人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研发人员占比超过8成,自主研发了微型伺服电机、机器人小脑模型,并布局情绪识别大模型,通过学习用户表情、习惯等自我进化,已经形成3款产品规划,为走进千家万户做准备。鹿明科技也拥有覆盖软硬件全栈技术链路的成建制完整团队,在具身大脑、运动控制、核心零部件设计等领域积累深厚,已与多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鹿明机器人CEO喻超表示,公司将扎根吴中区,立足该区产业基础和自身核心优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软硬件性能卓越的通用机器人产品,为吴中区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赋能添彩。
硬的偏“硬”、软的偏“软”,是不少工业强区的软肋,吴中区也不列外。随着整机企业竞相落户,正带动该区软硬件技术一体突破,有望带动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全产业链协同 “拼”出融通发展新局面
在魔法原子合作伙伴的工厂里,“小麦”24小时不间断执行扫地机器人等产品的检测、物料搬运、零件取放、扫码入库工作,并不时与同伴进行小范围协同作业。
人形机器人何时能走入“寻常百姓家”?目前并没有标准答案。产业链上下游携手加速技术和产品升级,尽快拿出匹配市场需求的产品,将是破局的关键。
目前,魔法原子产线上的人形机器人“员工”已完成5次迭代升级,效率和准确度都有极大提升,有望形成“解决工厂真实痛点—市场需求增加—规模化生产—价格梯度下降”的闭环。
“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竞争终将回归到‘能否真正创造价值’这一核心问题,只有将技术与场景深度融合,才能推动人形机器人从概念走向现实,成为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魔法原子创始人吴长征说。
工业场景是魔法原子重点布局的赛道之一。据魔法原子副总裁陈春玉介绍,团队在部署相关工业产线前会提前派员工前往现场采集数据、进行模型微调。如果一个产线需要人形机器人完成十道工序,公司会先将其拆解成若干个1~2分钟的技能单元再串联起来,大幅度降低训练部署时间。
全球人形机器人仍在加速洗牌,如何帮助产业链上的企业形成竞争壁垒?吴中区采取务实姿态,密集下沉调研零部件、整机等企业,了解企业诉求,瞄准人才、资金、场景、数据等共性需求进行有力托举,主动布局了一批具有产业链融通发展效应的重大项目。
技术有支撑。在苏州市政府支持下,哈工大苏州研究院落户吴中区。“一子落,满盘活”。哈工大苏州研究院落户以来,形成以院士领衔、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为骨干的高水平创新队伍,与区内机器人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如与追觅科技联合申报苏州市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创新联合体,联合科沃斯、绿的谐波等企业组建机器人产业联盟,促进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助力苏州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
资金有保障。吴中区先后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追觅-翼朴基金”、总规模100亿元的吴中区机器人产业基金群和总规模50亿元的机器人专项基金,发挥产业资本力量助力强链壮群,魔法原子等机器人企业已获得投资。今年,该区出台《关于促进吴中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围绕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落户、大模型企业培育、应用场景开放、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产品推广等提供“真金白银”支持。
迭代有场所。苏州具身智能机器人综合创新中心(下称“中心”)6月已成功落户在吴中区。吴中区作为中心的总部负责具体建设工作,协同吴江、常熟等分中心以及魔法原子、绿的谐波、汇川技术、瑞盈智算等产业生态合作方,将共同推进项目招引、研发创新、场景训练、产业孵化、生态融合。
载体有建树。近期,吴中区在太湖新城、胥口镇等地布局具身智能产业园,分别瞄准人形机器人早期项目孵化、成长阶段的需求提供专业服务,加速产业链上下游集聚。
人才、资本、平台等要素加速集聚,多元场景持续开放,重点应用部署紧锣密鼓,人形机器人创新浪潮正在苏州形成。吴中区凭借完整的产业链、领先的技术实力、扎实的应用探索,有望成为这波浪潮的中心之一。下一步,吴中区将遵循未来产业发展规律、持续打造“学习型政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瞄准人形机器人应用创新落地持续完善服务体系,助力苏州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策源地和应用示范高地。(王梦菲 王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