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夺下全国第一,双林股份,豪揽50亿!

2025-08-01 18:01

(来源:浪哥财经)

宇树科技,大动作!

725日,宇树科技正式发布第三款人形机器人Unitree R1,重量仅25kg,起售价却低至3.99万元。

3.99万元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波士顿动力一条入门级机器狗都要50万元,而这台能跑步、打拳、翻跟头的人形机器人,显著拉低了行业价格门槛。

机器人的价格下来了,但它能够进入应用场景吗?

726日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给出了答案。展会上的机器人能打冰激凌、做咖啡、导诊咨询,在多样场景里“干实事”。

更关键的是,7月人形机器人大单密集落地。智元机器人与宇树科技中标中国移动1.24亿人形双足机器人项目,优必选也拿下上海觅亿汽车公司机器人项目近亿元订单。

当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像两股洪流交汇时,人形机器人的时代浪潮,已轰然来临!

在其加速落地的背后,核心零部件的竞争才是真正的暗战。

在人形机器人成本构成中,丝杠以19%的价值量占比居首,领先于无框力矩电机、减速器、力传感器等部件。

丝杠中,行星滚柱丝杠技术壁垒极高,它主要用于机器人关节,可以把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执行器的直线运动,驱动机器人完成行走、转身等动作。

可长期以来,生产这种丝杠的关键设备螺纹磨床,被德国林辛格、瑞士莱斯豪尔等海外企业垄断,成了国内企业的“卡脖子”难题。

双林股份的一笔收购,硬生生砸开了一个缺口。

其实,在2024年公司启动行星滚柱丝杠研发时,其仍需采购高价螺纹磨床。

20251月,双林股份通过收购科之鑫,实现了对核心设备的掌控。科之鑫手握国际领先的数控螺纹磨床技术,内螺纹磨床加工精度达C3C2级,外螺纹达P3P2级。

更为强悍的是,其自主研发的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磨床,能够将单台设备成本从千万元级降至300万元,交付周期压缩75%

这步棋,让公司直接掌控了滚柱丝杠产业链上游的核心,设备端的“卡脖子”问题迎刃而解。

不过,双林股份想要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光靠掌控上游设备就够了吗?

当然不是,公司已经埋下了技术伏笔。

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HDM),是双林股份的拳头产品。2023年,公司HDM产品国内市占率约为40%,夺下行业第一。

更关键的是,行星滚柱丝杠与HDM在齿轮加工等生产工艺上存在技术共通性。这种技术迁移能力,让双林股份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时如鱼得水。

有了设备和技术打底,双林股份的动作极快。

公司于2024年启动研发,短短一年间,其不仅自主研发出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还建设了年产1.2万套行星滚柱丝杠的试制产线。目前,公司产品已向客户送样,处于客户验证阶段

公司的这一布局,恰好迎合了下游市场需求的快速扩张!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仅10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飙升到150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超50%

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的扩大,行星滚柱丝杠的市场需求也将同步增长,预计2030年全球行星滚柱丝杠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

在机器人加速量产时,提前打通设备、技术、产线的双林股份,已经攥住了行业发展的钥匙。

那么,双林股份是把希望都寄托于人形机器人业务了吗?

并不是,其汽车零部件业务已经构建起稳固的基本盘:

一个是智能化部件。

在汽车智能化渗透下,汽车座椅的舒适度和功能大幅提升,智能座椅需求迅速增长,从而带动了座椅市场规模的扩大。

预计20232027年,全球乘用车座椅市场规模将从2953亿元增长到3400亿元。

目前,全球汽车座椅市场中,安道拓、李尔、佛瑞亚等海外巨头占据了约70%的市场份额。

座椅电机作为智能化座椅的关键零部件,未来成长空间广阔。目前,双林股份的座椅电机产品已通过安道拓等客户的验证,这为其打开了增长空间。

另一个是新能源电驱。

如果说智能化部件是双林股份的“稳定器”,那新能源电驱业务就是它的“增长引擎”。

电驱系统,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主要由驱动电机、减速器和控制器三大部分构成。

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仅186亿元,预计2025年将飙升到2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0%

2015年,通过收购德洋电子,双林股份在这一领域展开了布局。

在新能源电驱领域,双林股份产品包括驱动电机、二合一和三合一一体化电桥,核心客户为五菱,主要应用于中小功率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

2024年以来,公司又陆续斩获了一汽奔腾、奇瑞等车企的电机项目。

近年来,公司新能源电驱业务迎来了迅猛增长。20222024年,双林股份新能源电驱业务营收从2.99亿飙升到6.75亿,实现了翻倍增长。

两大业务齐头并进,为双林股份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能。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双林股份实现营收49.1亿,同比增长18.64%,净利润达4.97亿,同比飙升514.49%

2025年一季度,公司继续保持了业绩的稳健增长,当期实现净利润1.59亿,同比大增105.49%

最后,总结一下。

当同行还在为设备和技术发愁时,双林股份已经悄悄织好了一张网——上游握有核心设备,中游有技术迁移的底气,下游踩着行业增长的节奏,还有传统业务提供发展底气。

这场关于人形机器人的竞速赛,它或许已经抢跑领先了半个身位。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