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01 07:33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摘要
港股基金业绩:2025年二季度,港股市场呈急跌后修复的V型走势。港股基金跟踪的主要指数中,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分别收涨4.42%、1.9%,跑赢同期沪深300;科技板块承压调整,恒生科技收跌-1.70%;涨幅领先的是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25.6%、中证港股通非银金融指数21.8%。当季各类型港股基金回报均值皆收涨,领先的是“港股QDII-主动”平均涨10.22%,因大涨的创新药基金多为该类型;“港股通-ETF&被动指数”、“港股通-主动”、“港股QDII-ETF&被动指数”基金收益均值依次为6.68%、6.19%、4.48%。
港股基金规模发展:截至二季度末,港股基金规模合计6191.34亿元,环比上季度增长13.54pct;份额合计6238.3亿份,环比增7.45pct。二季度新发基金数量28只,较上季提升;但新发规模75.17亿元,低于上季水平。
港股基金持仓特征:1、二季度股票仓位平均92%,相比上季微升;指数型的股票仓位长期高于主动管理型。港股仓位平均85%,比上季提升,指数型基金的港股仓位长期高于主动管理型,但二季度差距缩窄。2、重仓板块配置上,科技(39%)、消费(25%)占比蝉联前二;增持居多的是有产业逻辑支撑和政策扶持的医药(+2.27pct)、金融(+2.25pct)、科技(+1.67pct);减持明显的是消费(-5.97pct),尽管新消费涨势犀利但传统消费及顺周期总体疲弱。3、重仓股行业分布上,传媒近四个季度均为第一,二季度环比+0.66pct;商贸零售近四季均位列第二,但环比-3.5pct;电子连续两季成为第三,环比+0.88pct;环比增幅最高的是医药生物,当季占比12.42%、环比+2.27pct;其次为非银,占比5.2%、环比+1.42pct;社会服务遭较大幅减持,环比-1.91pct。整体行业集中度有所下降。4、个股层面,基金对头部个股的“抱团度”有所下降。二季度港股基金重仓市值占比TOP10为腾讯、小米、阿里、美团、信达生物、快手、百济神州、中芯国际、比亚迪、三生制药;小米上升一位超越阿里成为第二;相较上季增幅明显的多为医药股;下降居多的为互联网平台龙头。个股的重仓基金数量看,TOP10重仓股分别为腾讯、阿里、小米、美团、中移动、快手、三生制药、建设银行、泡泡玛特、中芯国际;小米上升一位超越美团成为第三;三生制药、泡泡玛特近四季首次进入TOP10;环比增量较多的为药企、泡泡玛特;减持基金较多的是因“外卖大战”股价调整的美团,以及部分汽车股。持股风格的大盘特征强化,800亿市值以上大盘股占比升至90%。重仓股的集中度有所下降。
港股基金公司分析:二季度规模TOP5为华夏、易方达、富国、广发、工银,总规模皆较上季有不同程度增长;华夏的港股产品规模突破1000亿元;排名第五的工银规模环比+35.45pct;在港股业务投入较高的富国环比+19.88pct、与第二名易方达的规模差距迅速缩窄。规模TOP20中扩张最明显的是汇添富,环比+91.13pct,排名上升四位至第七;银华在二季度环比+63.39pct,跻身TOP20。
风险提示
基金相关信息及数据仅作为基金研究使用,不作为募集材料或者宣传材料。本文涉及所有基金历史业绩均不代表未来表现。海外货币政策路径、国内经济复苏进程、政策落实情况。
公募港股基金定义&样本筛选说明
《数说公募港股基金季报》将“公募港股基金”定义为:侧重投资港股的公募基金,包括港股通基金、港股QDII基金两大类。
筛选条件:最近一期季报基金的港股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50%(注:若ETF入选,则其联接基金在规模/份额统计及基金公司统计环节一并纳入)。
港股基金分类:
1、业绩&持仓统计:分类为“港股通-ETF&被动指数”、“港股QDII-ETF&被动指数”、“港股通-主动”、“港股QDII-主动”四类。
2、规模/份额&基金公司统计:分类为“港股通-指数及联接基金”、“港股QDII-指数及联接基金”、“港股通-主动”、“港股QDII-主动”四类。
3、另有“港股通-指数增强”、“港股QDII-ETF互挂”两类基金,但数量各仅1只,故暂不纳入详细统计图表,仅在计算港股基金总规模/总份额时纳入。
正文
01 港股基金业绩及规模发展
02 港股基金持仓特征
03 港股基金公司分析
04 绩优港股基金持仓展示及季报观点
风险提示
基金相关信息及数据仅作为基金研究使用,不作为募集材料或者宣传材料。
本文涉及所有基金历史业绩均不代表未来表现。
全球通胀背景下,海外货币政策进程预期修正,将造成市场加剧波动。
海外地缘政治事件及制裁手段升级,冲击全球金融市场。
国内政策节奏可能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