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01 06:01
(来源:新华日报)
□ 陈世华
近年来,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已成为提升其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效能的关键。然而,职业院校在治理过程中仍面临产教脱节、协同不足、资源分散等挑战。产业学院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创新载体,其治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破解上述难题、推进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系统性框架。
党建引领:筑牢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的政治根基
党建工作在职业院校及其产业学院治理中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产业学院通过构建“双融双促”模式,将政治建设深度融入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核心业务,实现顶层设计的同频共振。强化党组织的统筹协调功能,打破部门壁垒,构建“组织共建、人才共育、发展共促、资源共享”的协同治理格局,确保治理方向与国家战略、产业需求高度契合。推动红色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构建产业学院独特的文化认同体系。这种文化融合不仅塑造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文化,增强了师生的职业认同感,更为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深层次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使党建成为驱动治理现代化的“红色引擎”。
治理创新:提升育人质量的核心路径
产业学院是职业院校提升育人质量的关键平台,其治理创新聚焦于构建“多元协同、需求导向、实践赋能”的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传统办学壁垒,建立“政行企校” 协同创新机制,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行“企业点单、园区派单、学校接单”的定制化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以实践教学为核心,构建“校内练岗、园区轮岗、企业顶岗”的三阶递进式实践体系,强化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的技能锤炼。建立“过程性+增值性+结果性”多元评价体系,利用评价数据反哺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优化。依托企业重大项目,将前沿技术融入教学内容,打造“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平台,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强化校企协同开发能力,共同开发“活页式”教材、核心课程、融入新技术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实施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引进企业工程师担任兼职导师,促进师资队伍“双师”素质提升。
评估保障:健全质量监控体系的治理机制
数字化转型为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与治理模式升级提供了契机。建立涵盖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多维度的数字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周期性智能分析,动态监测并优化治理实践。利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对教师企业实践、企业导师引进、分层分类培训等师资建设工作的全流程监控。运用虚拟仿真实验、智能教学辅助系统等数字化工具提升教师教学与实践能力。搭建校企数字化协同平台,建立产业学院合作项目从立项到成果产出的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机制,打破信息壁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对项目过程、资金使用、成果产出的闭环监控与数据驱动决策。数字化治理机制的建立,可有力推动职业院校质量监控体系向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转型,全面提升治理效能与办学质量。
治理拓展: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在全球化背景下,拓展国际合作治理是提升职业院校国际化水平的关键。践行“走出去、引进来” 双向发展战略,积极引入国际先进教育标准、资源与前沿技术标准,重构课程体系与评价机制,建立跨国师资共建共享机制,推动“双师型”队伍国际化升级。以服务中资企业海外发展为着力点(如江苏“郑和计划”的郑和学院模式),结合当地产业需求开发本土化课程,为海外项目培养适配人才,推动中国职教标准国际化。通过深化国际合作治理,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国际化办学新范式,为中国企业全球化提供人才支撑,增强中国职业教育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全球产业发展输送人才。
治理深化:强化社会责任担当
推进社会服务治理是职业院校深度融入区域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核心。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社会服务体系,将产业学院的人才、技术、智力资源转化为服务效能。依托专业集群优势,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服务区域产业升级。联合人社部门、行业协会共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发符合需求的培训课程,为下岗职工等群体提供定制化“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在乡村振兴中,组建“高校专家+企业技术骨干+乡村人才”服务团队,形成“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服务落在乡村田头”的服务模式。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职业体验等科普活动,开放实训资源服务社区,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
以产业学院为纽带的社会服务治理,可实现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的深度融合,强化职业院校作为“区域发展重要支点”的社会责任,也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提供了实践样本。
产业学院治理为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开辟了创新实践路径。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把握方向,依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数字化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国际化办学拓展和社会化服务深化等多维度协同,产业学院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框架。这一体系不仅有效解决了职业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产教融合不深、资源配置分散等结构性矛盾,而且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职业教育在新时代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新突破与飞跃。
(作者为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数据治理助推江苏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的实现途径”〈YB06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