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长城晨会精选0801|策略/汽车/化工

2025-08-01 08:30

(来源: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

动 态 点 评

投资策略研究

稳中求进与保持定力——2025年7月政治局会议学习心得

政治局会议7月30日召开。本次会议决定10月召开二十届四中全会,锚定“十五五”关键奠基期,以“定力筑基、精准协同、内生驱动、制度突围”为总纲。工作下一阶段的工作总基调为“稳中求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本次会议仍强调“保持战略定力”,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这和此前“以我为主”的政策基调相一致。

7月政治局会议的核心内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经济形势判断强调“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将新质生产力纳入韧性体系,较4月政治局会议实现从短期修复到长期筑基的视角跃升。(2)宏观政策要求财政“加快债券发行+兜牢三保底线”与货币“结构性工具精准滴灌”协同发力,新增“强化政策取向一致性”。(3)提振内需再次强调“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并激活民间投资。(4)产业政策“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依法治理无序竞争”双轨并进,直击低价倾销与产能过剩痛点。(5)外贸领域通过“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建设+内外贸一体化”推动制度型开放。(6)风险化解以“严禁新增隐性债务+平台出清”彻底攻坚存量债务,辅以分层救助与能源保供兜底民生安全,标志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清淤,为现代化全局筑牢制度根基。

(一)经济形势判断:定力筑基,韧性托底

会议将“十五五”时期定位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强调“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同时明确“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趋势未变”,具体支撑条件指向“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相较4月会议“我国经济呈现恢复向好态势”的短期判断,本次新增“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核心指标,要求“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应对不确定性。

相较于4月会议聚焦“三重压力缓解”,7月会议实现三重跃升:

1. 视角升级:从短期修复转向中长期基础夯实;

2. 评价升级:将新质生产力纳入经济韧性体系,不完全是传统单一经济增速导向;

3. 风险表述复杂度提升:新增“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更直面外部环境复杂性。这标志政策重心从“稳预期”转向“谋长远”,为“十五五”规划定调。

(二)宏观政策:强化政策取向一致性

会议要求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更加落实落细,充分释放效应。财政政策“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并“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融资成本下行”。再次强调“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明确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细化“用好结构性工具支持科创、小微”。资本市场政策要求巩固回稳向好势头,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在宏观政策方面的表述,7月政治局会议有两点值得重点关注:

1.机制创新:强调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

2.工具精准化:提出“结构性工具定向支持科创、消费等领域”,体现从总量宽松到精准滴灌的转变。

(三)提振内需:服务消费破局,激发民间资本活力

会议再次强调“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将“保障改善民生”与消费扩张直接挂钩。本次新增“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投资重心从政府主导的新型基础设施转向“两重建设+民间资本”双驱动。

(四)产业政策:新质生产力+反无序竞争

会议新增“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相较4月仅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次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落地路径。首次要求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并重申“两个毫不动摇”激发民企活力。产业政策方面,7月政治局会议较4月会议实现三大突破:

1.从概念到实战:4月倡导新质生产力,7月部署“产业创新融合+国际竞争力培育”;

2.直击市场痛点:新增“反无序竞争,针对低价倾销、地方保护等扭曲行为”;

3.产能治理制度化:要求“重点行业产能治理”,破解4月未提的结构性过剩风险。差异本质是从产业倡导转向市场治理。

(五)外贸领域:自贸区制度突围

本次会议新增“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更注重制度型开放。延续“强化融资支持外贸企业”,新增表述“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本次会议在相关表述上兼顾防御与进取。会议要求“强化融资支持”帮扶受冲击企业,同时“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推动制度型开放。“促进内外贸一体化”、衔接双循环,“经济大省挑大梁”强化区域支撑。另外,会议揭示了短期通过退税优化等缓冲冲击,长期以自贸区制度创新提升竞争力,预计区域试点率先突破。

(六)风险化解:严禁新增债务,平台出清

会议在地方债务领域提出“严禁新增隐性债务”并首次要求“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较4月“继续实施一揽子化债政策”更彻底。房地产领域未提短期去库存措施,转向“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和“夯实三农基础,弱化地产依赖”;资本市场新增“增强吸引力和包容性”目标;民生风险首次部署“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及“能源保供”机制,填补4月政治局会议表述空白。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上市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冲突、消费复苏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市场波动风险等。

行 业 周 报

汽车

上海发布首批 Robotaxi 示范运营牌照,前三周乘用车零售同比+11%

行业概括:汽车板块本周(2025.7.21-7.25)上涨1.03%,跑输沪深300指数0.67个百分点。整车板块下,乘用车子板块上涨1.33%,跑输沪深300指数0.36个百分点,商用车子板块上涨4.26%,跑赢沪深300指数2.57个百分点,货车子板块上涨6.39%,跑赢沪深300指数4.7个百分点,客车子板块下跌0.5%,跑输沪深300指数2.19个百分点。本周汽车零部件板块上涨0.36%,跑输沪深300指数1.33个百分点;汽车服务板块上涨1.69%,跑赢沪深300指数0个百分点。本周上证综指低于沪深300指数0.02个百分点,汽车板块整体表现有所提升。

从估值水平来看,截至7月25日,汽车行业PE-TTM为27.17,较上周上涨0.48。汽车子板块估值:乘用车、商用车和零部件板块估值分别为26.61、39.83和25.41,本周乘用车板块上涨1.06,商用车板上涨1.6,零部件上涨0.08。从汽车相关概念板块来看,本周(2025.7.21-7.25)汽车相关概念板块表现有所提升。其中,智能汽车、车联网、锂电池指数、传统汽车、充电桩指数、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汽车热管理涨跌幅为3.13%、1.44%、3.69%、1.03%、1.11%、3.37%、0.15%、-4.02%。从原材料价格来看,截至7月25日,沪铝指数、沪铜指数、螺纹钢指数、沪胶指数分别为20730.7758、79223.686、3360.1669、15859.6011点,本周分别变化1.18%/1.06%/6.62%/5.36%,PP(拉丝)、99.5%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分别为7075元/吨和7.294万元/吨,本周价格分别变化0.35%/9.4%。

上海发布首批Robotaxi示范运营牌照。7月26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赋能自动驾驶创新发展论坛现场,上海正式发放了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本次发布牌照覆盖出租和货运两大领域,包括赛可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友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小马易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百度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入选。

7月前三周乘用车零售同比+11%,环比上月同期-12%。乘用车:7月1-20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97.8万辆,同比去年7月同期增长11%,较上月同期下降12%,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188万辆,同比增长11%;7月1-20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96.0万辆,同比去年7月同期增长22%,较上月同期下降12%,今年以来累计批发1,424万辆,同比增长13%。新能源:7月1-20日,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53.7万辆,同比去年7月同期增长23%,较上月同期下降12%,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渗透率54.9%,今年以来累计零售600.6万辆,同比增长32%;7月1-20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51.4万辆,同比去年7月同期增长25%,较上月同期下降12%,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渗透率53.6%,今年以来累计批发696.2万辆,同比增长36%。

风险提示:原材料涨价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新能源车产能供应不及预期;新能源车技术迭代不及预期

动 态 点 评

湖南海利(600731.SH)

公司季度业绩同比回升,看好新基地建设及现有基地技改

事件1:2025年4月28日,湖南海利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2024年收入为24.71亿元,同比上升4.06%;归母净利润为2.65亿元,同比下降3.0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47亿元,同比上升33.73%。对应公司4Q24营业收入为7.63亿元,环比上升14.52%;归母净利润0.65亿元,环比下降34.90%。

2025年4月28日,湖南海利发布2025年一季报。公司1Q25收入为4.31亿元,同比上升25.44%;归母净利润为0.57亿元,同比上升483.78%。

事件2:2025年5月29日,公司发布股票激励计划,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1676.00万股,约占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3.00%。其中首次授予1628.00万股,股票来源为公司回购的公司A股普通股股票。此次拟授予的激励对象为223人,首次授予价格为3.47元/股。

2025年7月15日,公司发布回购股份进展公告,自2025年4月24日回购方案首次披露以来,公司目前已累计回购100万股,回购金额为695.06万元,实际回购价格区间为6.88-6.99元/股。

点评:主要产品价格下跌,公司农药与锂电业务短期承压。公司2024年农业农药/锂电材料板块收入分别为22.52/2.19亿元,同比变化为16.94%/-51.25%,毛利率分别为28.35%/2.31%,同比变化为0.57/1.18pcts。

农药业务方面,由于产能过剩等原因,2024年大部分农药品种价格同比跌幅较大,行业景气度逐步触底。面对这一情况,公司实施差异化、阶梯式定价策略,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发新的客户。公司农药销量实现较好增长,减轻了农药产品价格下跌对于整体盈利水平的冲击。

锂电业务方面,2024年锂电行业呈现出探底回升的态势,在新一轮低端产能、落后产能集中淘汰后,国内电池企业数量骤减,头部企业市占率提升。公司子公司海利锂电公司是国内知名锰酸锂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在产能规模、产品品质、成本效率、技术研发等方面都具有较大影响力,细分市场始终占据行业前十地位。

产品价格方面,2024年公司农化农药类平均售价为9.33万元/吨,同比下降6.60%;锂电材料类平均售价6.28万元/吨,同比下降38.84%。

产销量方面,2024年公司农化农药类产量为2.66万吨,同比上升32.13%,销量为2.43万吨,同比上升46.81%;锂电材料类产量为0.30万吨,同比下降9.53%,销量为0.35万吨,同比下降20.03%。

费用方面,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同比上升5.20%,销售费用率为1.43%,同比上升0.02pcts;管理费用同比上升6.27%,管理费用率为6.51%,同比上升0.13pcts;研发费用同比上升17.04%。研发费用率为5.77%,同比上升0.64pcts;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82.64%。财务费用率为-0.94%,同比下降0.68pcts。

1Q25公司农药产品价格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同比提升。根据公司2025年1-3月主要经营数据公告披露,1Q25公司农业农药板块收入为3.48亿元,销量为4057.01吨,平均售价为10.21万元/吨,同比上升10.84%;锂电材料板块收入为0.14亿元,销量为244.14吨,平均售价为5.70万元/吨,同比下降15.78%。

2024年公司筹资及融资活动的现金流净额波动较大。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3.71亿元,同比下降9.45%;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67亿元,同比上升56.26%;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08亿元,同比下降171.38%。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为10.53亿元,同比下降0.38%。应收账款同比上升59.32%,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所下降,从2023年同期的6.56次下降到6.53次;存货同比下降1.79%,存货周转率有所上升,从2023年同期的4.32次上升到4.33次。

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看好公司多元销售策略。由于国内农化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行业整体短期呈现疲软态势。为应对这一情况,公司从销售政策及市场布局两个层面入手,助力农药业务稳步发展。销售政策层面,公司实施差异化、阶梯式定价策略,强化客户管理,深入挖潜合作机会,通过与跨国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确保公司农药新产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销售渠道方面,公司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不断强化在海外市场渠道布局,先在印度、巴基斯坦、泰国、阿根廷等取得16个产品登记权,新增客户273个,公司丁硫克百威、灭多威等核心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均保持领先份额。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公司在2024年全国农药行业销售百强企业中列第36位,全国农药出口50强企业中排第22名。

公司依托湖南化工研究院,不断实现技术突破。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湖南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具有70多年从事化工研究开发的技术积累,在农药原药、农药中间体、农药制剂和光气系列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低毒化产品研究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某些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于2014年成功收购湖南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100%股权,实现产研一体化。公司加快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储备战略性核心技术。与摩珈生物、省农科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新产品。截止到2024年12月31日,公司(包括各分子公司)总计有效专利为289件(其中发明专利251件),2024年完成科技成果鉴定2项,相关成果已经在生产基地进入产业化实施阶段。此外,公司加强科技成果管理。2024年公司合成活性化合物252个,申请发明专利20件,申请PCT专利1件,授权发明专利27件,实施成果登记2项。我们看好公司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做出的努力,核心竞争力有望逐步增强。

公司新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现有基地实施技改提升生产效率。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新基地方面,公司加快推进宁夏基地项目建设,宁夏基地项目部分生产装置已于2024年9月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目前各装置运行稳定,产品质量、收率均符合预期目标。现有基地方面,公司对常德和贵溪基地现有生产装置提质改造,提升了生产装置的稳定性和节能减排效应,确保稳产高产。根据公司2024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核查报告显示,海利贵溪项目已于2024年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宁夏基地方面,由于受到以下两方面影响:第一,工程建设前期因疫情封控以及西北地区冬季较长的严寒天气等原因影响施工进度;第二,受宏观经济、农药行业周期性波动及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部分产品价格波动较大。海利宁夏项目预计达到可使用状态时间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我们看好公司新基地的建设及现有基地的提质增效,有望为公司开辟新成长曲线。

公司回购股份以开展股权激励,彰显长远发展信心。根据公司2025年7月15日回购股份进展公告披露,2025年7月15日,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股份100万股,已回购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1790%,回购的最高成交价为6.99元/股,最低成交价为6.88元/股,支付的总金额为695.06万元(不含交易费用)。此次回购的股票将用于公司股票激励计划,公司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1676.00万股,拟授予的激励对象为223人,首次授予价格为3.47元/股。我们认为公司回购股份用于股票激励,彰显了公司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信心。

风险提示:重要原材料价格风险、产业政策风险、产品价格风险、地缘政治风险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