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十年未投产,上峰水泥9000万元转让吉尔吉斯坦水泥项目

2025-07-31 12:16

作为甘肃水泥龙头企业,上峰水泥近日的一则资产转让公告引发行业关注。7 月 24 日,公司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浙江上峰建材有限公司(下称 “上峰建材”)将持有的吉尔吉斯斯坦上峰 ZETH 水泥有限公司(下称 “上峰 ZETH”)58% 股权及对应约 2.11 亿元债权本息,以 9000 万元总价转让给浙江省第一水电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浙水股份”)。这意味着,这个承载着上峰水泥国际化愿景、布局十年却始终未能投产的海外项目,最终以 “割肉” 离场告终。

十年布局终 “止损”,9000 万元剥离股权与债权

顾项目设立之初,2014 年,国内水泥行业正深陷产能过剩泥潭,彼时业绩领跑行业的上峰水泥将目光投向了中亚市场。当年,公司决定以全资子公司上峰建材为主体,与吉尔吉斯斯坦 ZETH 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下称 “ZETH 国际”)合资设立上峰 ZETH,其中上峰建材出资 1.16 亿元持股 58%,计划在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克明区建设一条日产 2800 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及配套粉磨站。

据当时规划,该项目定位为吉尔吉斯斯坦 “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能耗最低、最环保” 的水泥生产线,预计 2016 年 4 月投产,投产后熟料产能将占上峰水泥总产能的 9%,水泥产能占比达 15%,一度被视为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关键落子。

然而,这场跨越十年的海外征程却充满波折。项目启动后,受当地政策变动、建设环境复杂等多重外部因素影响,建设进度持续滞后,直至 2025 年仍未实现投产。更致命的是,2025 年 5 月,合作方 ZETH 国际以 “未及时召开股东会” 为由,向当地法院起诉要求剥夺上峰建材的控股股东资格,并获得了对其有利的缺席裁决。

股东纠纷成为压垮项目的最后一根稻草。为彻底解决股权争议及资产权益问题,上峰水泥最终选择 “断舍离”。根据转让协议,上峰建材将 2.11 亿元债权本息以 9000 万元转让给浙水股份,而 ZETH 国际则将登记在其名下的上峰 ZETH 58% 股权以 1 万索姆(约合人民币 820 元)转让给同一受让方。交易完成后,上峰水泥将彻底退出该项目,不再持有任何股权、债权,也不承担任何债务,上峰 ZETH 将移出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上峰水泥坦言,此次交易预计导致公司 2025 年净利润减少约 3650.55 万元。但从长远看,剥离这个持续 “失血” 的项目,有助于公司回笼资金、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摆脱潜在法律纠纷。

中亚拓展多波折:仅乌兹别克斯坦项目落地

吉尔吉斯斯坦项目的折戟,并非上峰水泥海外拓展的孤例。过去十年间,公司在中亚地区三度布局,仅与海螺水泥合作的乌兹别克斯坦项目顺利投产,其余均因各种问题搁浅。

时间线拉回 2015 年,上峰水泥曾计划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 15 亿元,在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各建设一条 3200 吨 / 日熟料水泥生产线。彼时公司预测,乌兹别克斯坦项目总投资 1.38 亿美元,达产后年均营业额 9950 万美元,利润总额 6451.90 万美元;塔吉克斯坦项目总投资 1.31 亿美元,年均营业额 1.01 亿美元,利润总额 6405.10 万美元,前景看似可观。

然而,这一计划在 2016 年遇挫。因塔吉克斯坦库尔干丘别项目未能取得完整合法的审批文件,定增事项被迫终止,塔吉克斯坦布局宣告失败。

直至 2022 年,上峰水泥调整战略,联合海螺水泥全资子公司海螺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及乌兹别克斯坦乔伊丹姆房屋建设装饰有限责任公司,将原计划在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的 1 条 3200 吨 / 日生产线,升级为 2 条 5000 吨 / 日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及 100 万吨骨料项目。其中,海螺国际控股持股 51%,上峰建材持股 29%,乔伊丹姆持股 20%。目前,该项目已顺利投产,成为上峰水泥在中亚地区仅有的成功案例。

从吉尔吉斯斯坦项目十年未投产,到塔吉克斯坦项目因审批终止,再到乌兹别克斯坦项目通过合作模式落地,上峰水泥的海外拓展之路折射出中国水泥企业 “走出去” 面临的共性挑战:地缘政治风险、本地化运营难度、政策不确定性等系统性风险,往往比初期预判更为复杂。

行业下行期的战略转向,聚焦国内与新质业务

此次剥离海外项目,恰逢水泥行业承压期。2024 年,全国水泥销量同比下降约 10%,行业面临需求收缩与供给过剩的双重压力。反映到上峰水泥业绩上,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4.48 亿元,同比下降 14.83%;归母净利润 6.27 亿元,同比下降 15.7%,营收与净利润已连续三年下滑。

在此背景下,上峰水泥的战略调整路径逐渐清晰:从分散精力布局海外,转向聚焦国内主业延伸与新质业务培育。公司在 2024 年年报中明确,将优化主业结构,同时加大在新经济领域的股权投资。

事实上,其股权投资已初见成效。2020 年 9 月投资晶合集成以来,上峰水泥在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累计投资 24 个项目,投资额超 17 亿元。2024 年,股权投资对净利润的贡献比例达 22.6%,五年累计盈利 5.3 亿元,其中晶合集成已实现退出,净收益 1.66 亿元,多个项目处于上市进程中。

这一战略转向在 2025 年一季度业绩中得到体现: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4.64%,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 447.61%,毛利率提升 5.05 个百分点至 27.41%,回暖态势显著。

及时止损为长远发展 “减负”

十年布局、2.11 亿元债权折价至 9000 万元转让,上峰水泥的吉尔吉斯斯坦项目最终以 “割肉” 收尾,虽带来短期约 3650 万元的净利润损失,却也让公司摆脱了持续投入的隐性成本与法律纠纷风险。

在行业深度调整期,对于上峰水泥而言,剥离非核心资产、聚焦优势领域,或许是更务实的选择。正如其公告所言,此次交易旨在 “提高资产质量、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助力公司长期持续稳健发展”。未来,随着国内主业优化与新质业务的发力,这家甘肃水泥龙头能否在行业周期中实现突围,值得行业关注。

来源:东方财富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