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31 15:14
近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2025年省级重点项目调整名单,为山东省这一传统轮胎强省的未来发展路径投下了深刻注脚。在本次调整中,青岛赛轮轮胎有限公司备受瞩目的“年产3000万套高性能子午胎与15万吨非公路轮胎项目”被调出省级重点名单,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营市华盛橡胶旗下“吉星5G数字化高性能绿色新能源汽车轮胎技术改造项目”则成功由准备类调整为实施类。这一出一进”,不仅是单个项目的增减,更被视为山东省轮胎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信号。
赛轮“瘦身”背后的战略猜想
赛轮作为国内轮胎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大型项目被调出省级重点名单,无疑对项目的推进节奏及利益相关者产生直接影响。对于调整原因,市场普遍猜测纷纷。有分析指出,此举可能与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资金成本压力以及企业自身投资计划的阶段性调整有关。
然而,业内专业人士提出了更具前瞻性的解读:赛轮此次战略收缩,或许与其近期完成的一场重磅并购——收购普利司通(沈阳)轮胎有限公司,并更名为“赛轮新和平(沈阳)轮胎有限公司”——存在密切的战略联动。
“赛轮调出的是一个规划中的新增产能项目,而获得的却是一个已经投产、具备成熟技术、品牌和市场渠道的实体工厂,”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指出,“这是一种典型的‘存量优化’与‘增量补充’相结合的战略。与其耗费巨资和时间从零开始建设新厂,不如通过并购快速获得一个高质量的生产基地,实现‘弯道超车’。将部分资源从新建项目转移到并购后的整合与优化上,是完全符合商业逻辑的战略选择。”
这一观点认为,赛轮此举并非战略收缩,而是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更高效的配置。通过并购,赛轮不仅迅速扩大了产能规模,更重要的是获取了普利司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其自身的“液体黄金”橡胶新材料技术和智能制造优势形成强大协同,共同服务于高端市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轮胎这一快速增长领域。
政策风向: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升级
赛轮的战略选择,恰好与山东省最新的产业政策导向不谋而合。根据山东省政府2024年10月发布的《推动轮胎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计划(2024-2027年)》,山东轮胎行业的核心目标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到2027年实现总营业收入1800亿元,并强调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平均达到3%左右,数字化转型覆盖率提升至98%以上。
这一系列目标清晰地表明,山东省正力图引导轮胎产业摆脱对传统规模扩张的依赖,转向以科技创新、数字化和绿色低碳为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吉星橡胶5G数字化项目的加速落地,正是政策导向的直接体现;而赛轮的并购整合,则是企业在市场层面响应新质生产力号召的生动实践。
结语
总而言之,山东省轮胎产业正站在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十字路口。赛轮轮胎重点项目调出与华盛橡胶数字化项目提速的此消彼长,共同勾勒出一幅产业升级的新图景。这不仅是单个企业的战略博弈,更是整个行业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下,向着技术更先进、效率更优、绿色更可持续的未来迈进的坚定步伐。赛轮能否借并购东风,在新一轮的产业洗牌中占据制高点,市场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