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华建股份建成中国首个花岗岩智慧工厂

2025-07-31 07:25

华建石材股份有限公司整齐有序的生产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毅 摄)

华建石材股份有限公司整齐有序的生产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毅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毅

通讯员 陈珏 秦楣

7月28日,湖北省华建石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建股份”)的办公大厅,一块大屏格外醒目。跳跃闪烁的数字背后,一张无形的网络从十余公里外的白鸭山矿区起步,伸展到整齐有序的加工车间,再沿着物流链路远达韩国、中东、南美……

2019年起,华建股份累计投资超2亿元,全面启动技术改造,引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全国花岗岩行业首个数字与实体孪生的智慧工厂,先后荣获国家级智能制造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两化融合贯标企业等殊荣,成为麻城打造石材产业“金石链”的缩影。

石材大切机与众不同

走进华建股份的加工车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橘红色的大切机下方整齐地排列着10块荒料(即从矿山采回的原石),每块重达12吨。在有节奏的磨削声和飞溅的水花中,圆锥形的塔锯像切豆腐一样,轻松切入荒料,将其分割成一块块石板。

除了机器的巨大,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更让记者惊叹的,是这台机器的与众不同。

将荒料切割成石板,是石材加工的第一步。2021年,当其他石材加工厂还在采购塔锯以取代组合锯时,华建股份已经联合山东大学、中国移动科远智慧等合作伙伴,着手开展大切机的数字化改造。

2022年9月,全国首台5G智能石材大切机试车成功。新加装的传感、计算、网关等控制模块以毫秒级的速度实时采集产能、能耗、成材率、下刀量等参数,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生成能耗最低、效率最高的生产方案。不仅如此,系统还能根据以往的故障发生参数,进行预警和自动停机,减少故障风险。

参与项目的山东大学教授张进生表示,这台5G智能大切机首次突破石材加工毫米级的业界标准,可以降低50%以上故障率,提高产量25%以上。

麻城是全球最大的花岗岩临矿生产基地,产品应用于全国70%以上的地铁、高铁车站和机场,出口欧美、亚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因为长期粗放经营,且产业链长,改造难度大等原因,行业的智能化水平一直较低。

作为麻城石材产业链链主企业,华建股份率先开始探索建设智能工厂。不仅在全国首创石材矿山无间隙开采技术,上线行业首台5G智能石材大切机,还引进国产全自动红外线桥切机、数显双头连续定厚机、数码雕刻机等设备100余台,为国产化替代作出巨大贡献。

安全帽上有“奥妙”

几千年来,人类采石为用。加工工艺万变不离其宗,但系统管理理念却日新月异。

“石材产业看似傻大黑粗,其实非常复杂。”华建股份经理谢新军说,“仅从矿山开采来看,除了机械,还涉及物理、地理、农业、环保,任何一项都非易事。”

将矿山进行智慧升级,华建股份通过架设5G基站和近百个高清视频采集设备,将视频信息和数据实时传入集中控制室,操作员在智慧平台上就可以看到2.3平方公里矿山的全部作业面,对开采机械的运作情况了如指掌。

“由于你今天运送石料出现超速,将按规定扣罚运费。”6月28日,司机钟涛收到公司发来的通知,懊悔地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华建股份通过在每台运输车辆和每个安全帽内装置北斗导航芯片,实时掌握工作中车辆和人员的相关信息,从源头上减少危险操作。

“今日能耗监测:用电量6226.80度,用水量158.0吨。”打开智慧平台的能源监视与调度管理系统,当天的主要能耗数据一目了然。

水可以给切刀降温,增加润滑,减少粉尘,在石材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用量巨大。在厂区,一个直径18米、高16.5米的黑色大罐引起记者的注意。“这个沉淀罐是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最核心的部分。现在,石材加工已经告别高耗水的历史。”公司品宣部负责人宋谦说。

华建股份在工厂和矿区建立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将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水进行沉淀、压榨,实现水泥分离。水循环利用,碎渣和矿泥则销往水泥厂做砂石骨料,让每块石头都物尽其用。

宋谦介绍,这套能源管理系统,投资仅280万元,但每年可为公司节省130万元。

生产线上的“云”管理

三号车间里,黄色的工程板连续生产线分外醒目。传动臂带动十几个吸盘,稳稳地吸起一块花岗石板,抓放到传动带上。四轴桥切机根据云端传送来的订单数据,扫描确定下刀路线。随着机器运转,石板被分割成不同规格,随即又被逐块吸起,整齐地码放在架子上。

与此同时,原料库和成品库的数据也同步更新。这批石砖被贴上标签,当天就打包装上集装箱,运往陕西富平南站建设工地。

谢新军说,工程板连续生产线能实现用人减少三分之二,产量却是原来的3倍。提高效率的原因,就是2024年投入运行的“华建星空云”。

在云系统的调度下,公司这些年新上的智能化设备,其数据能在一体化的数据平台上整合和利用,从而消灭“数据孤岛”。

对这一变化感受最明显的是公司的统计员。

原来一个车间需要3名统计员,数据还经常出错。现在整个工厂的订单、生产、传输、库存、物流等系统全部进行了整合,车间的统计员精简到1人,数据也是自动生成,准确又高效。

特别是成品管理。以往,由于不同的订单往往只有细微的尺寸区别,产品很容易弄混。为此,华建股份通过云系统,引入手持数据终端、条码、系统集成等信息技术和设备,对物料仓储环节进行数字化管理。现在,操作人员从20人减少至10人,效率还提升了30%,差错率更是大幅下降。

谢新军介绍,凭借智慧工厂互联网平台,公司直接降低年运营成本10%以上,年新增净利润超2000万元。2025年,公司产值有望突破10亿元大关。

华建股份的头雁带动效应明显。麻城市科经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已有十余家麻城石材企业开始智能化升级,其中,众磊新型建筑材料公司、磊雅鑫盛石业公司已建成智慧工厂。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