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突发停牌!又一光伏企业控制权或变更

2025-07-31 19:11

(来源:维科网光伏)

7月30日晚,光伏金刚线龙头三超新材(SZ:300554)发布公告,宣布公司正在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

为避免股价异常波动,经向深交所申请,公司股票自7月31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公告强调,交易能否最终完成仍存不确定性,但未披露接盘方具体信息。

截至停牌日,三超新材股价收于24.09元/股,总市值27.51亿元。

金刚石工具隐形冠军

资料显示,三超新材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专注于**精密金刚石工具**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涵盖电镀金刚线、金刚石砂轮等,广泛应用于光伏硅片切割、半导体晶圆加工等精密制造环节。

股权结构,公司实际控制人邹余耀直接持有35.49%的股份,联合创始人刘建勋持股比例为11.58%。公司管理层深耕行业超20年,拥有多项专利技术。

业务布局上,公司形成了“光伏+半导体”双主线,光伏领域以金刚线为核心,半导体领域则布局砂轮、划片刀及CMP-Disk(化学机械抛光钻石碟)等高附加值耗材。

光伏产能扩张与技术突围

光伏业务方面,三超新材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金刚线技术。其产品主要用于硅棒开方、截断及切片,线径最细可达0.035mm,技术壁垒显著。

产能规模上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光伏金刚线的产能已达到每月100万公里,并计划在2023年扩产至每月400万公里,同时与晶澳、协鑫、高景太阳能等行业领军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钨丝新赛道,针对行业细线化的发展趋势,三超新材积极布局钨丝金刚线这一新兴领域,公司开发28-32μm钨丝金刚线产品,试图在硅基金刚线红海中开辟差异化道路。

然而,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公司的盈利能力承压。2022年,光伏金刚线作为公司的主力产品,收入占比高达82.06%,但价格战导致毛利率下滑,2023年后公司的业绩增速明显放缓。

一季度明显承压 同比暴降267.47%

尽管2022年三超新材营收4.065亿元、净利润1283万元,短暂走出2021年亏损1.4亿的低谷。到2023年,公司营收增长至4.81亿元,同比增幅达18.33%;归母净利润大幅提升至2692万元,同比暴涨109.90%。

然而,这一增长势头并未持久。2024年,公司营收降至3.48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27.48%;归母净利润更是亏损1.409亿元,同比暴623.33%

进入2025年,三超新材一季度营收骤降54.78%,至5039.9万元;亏损扩大至625.58万元,同比降267.47%。这一业绩反映出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公司的经营困境正在加深。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整体财务状况不佳,公司现金流状况却有所改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到1556.14万元,同比增长129.8%。

实际上,为对冲光伏波动,三超新材正加速半导体业务的拓展步伐。

在耗材国产替代方面,其背减砂轮、CMP-Disk等产品已成功打入日月光、长电科技华天科技等供应链体系,2021年半导体工具业务毛利率高达53.55%,远超光伏业务。

同时,在设备领域也取得外延突破,2022年合资成立的南京三芯,致力于硅棒开方磨倒一体机、减薄机等设备的研发,力图打破日本DISCO的市场垄断。然而,目前该业务规模尚小,2021年销售收入仅为770.55万元,对整体业绩贡献有限。

创始人退出 控制权变更猜想

此次控制权的变动时机颇为微妙。创始人邹余耀选择此时退出,或基于三重考量:一是业绩压力,主营光伏金刚线业务面临美畅股份高测股份等头部企业的激烈竞争,业绩连续多季下滑;二是转型成本高昂,半导体设备研发投入大、周期长,亟需强有力的资源支撑;三是战略重组需求,或意在引入产业资本,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此外,潜在接盘方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光伏产业链上的巨头企业,如既有客户,有望通过纵向整合降低成本;二是半导体设备厂商,或借壳切入材料耗材赛道。

对投资者而言,需警惕复牌后的股价波动:若引入产业资本,或提振市场对业务协同预期;若交易终止,则基本面颓势难改,股价承压风险陡增。

这场控制权更迭,或将成为检验金刚石工具行业“技术护城河”与“资本整合力”的关键一役。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