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31 17:06
(来源:中国再生金属)
7月29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以下简称“有色协会”)召开2025年上半年有色金属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有色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兼新闻发言人陈学森,有色协会副秘书长、重金属部兼矿产资源办公室主任段绍甫,有色协会轻金属部兼贸易救济办公室主任莫欣达回答了记者和企业代表的提问。以下为涉及到再生金属产业相关的问答录。
Q
新华社:自我国“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加快绿色转型,尤其是电解铝工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您能否详细谈谈我国铝工业碳达峰情况?
A
答:谢谢您的提问。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对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相继联合印发了《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对有色金属行业实现碳达峰提出了明确目标和要求。
据统计,2024年我国电解铝直接间接碳排放量约4.3亿吨,占铝工业碳排放量的80%左右,占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量的70%左右。电解铝碳排放是决定铝工业碳达峰的关键,也是有色金属工业碳达峰的牛鼻子。为此,行业将电解铝确定为行业碳达峰的主攻方向,构建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技术节能降碳、加快清洁能源替代、推动再生替代原生为主要路径,扎实有序推进电解铝绿色低碳转型工作。目前我国铝工业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实现碳达峰的主要情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定不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电解铝实施了法治化市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设定了产能天花板,制定了产能置换政策,实现电解铝产能总量控制,有效遏制了电解铝产能规模的无序扩张。2025年3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工信部联原〔2025〕62号),对新扩建氧化铝项目(包括使用铝土矿生产氢氧化铝的项目)提出了需有与产能相匹配的权益铝土矿产量新的政策要求,这将大大限制国内新增氧化铝产能,为实现铝工业碳达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优化能源结构,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不断提高。截至2024年底,电解铝运行产能使用绿电比例为26.2%,当年绿电铝产量超1100万吨,已提前完成国家对于2025年电解铝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25%的目标要求。今年发布的《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对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供政策支持和推动。
三是重视科技创新,能耗水平保持全球领先。在装备方面,近年来,电解铝节能技术不断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使用,装备水平也在不断提升,2024年我国电解铝建成产能中,500kA槽型产能占比为36%、600kA槽型已超过10%,未来产能置换或升级改造将全部采用500kA、600kA级槽型,为进一步节能降碳提供支撑。在工艺技术方面,我国电解铝能耗达国际先进水平,2024年,我国吨铝综合交流电耗为13262千瓦时,比全球平均水平低超700千瓦时,比北美洲、欧洲等传统产地低2000千瓦时左右,多年来保持国际领先地位。2025年,在全石墨化阴极、数智化电解槽等技术与控制优化下,电解铝电耗指标还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四是重视再生产业发展,保级利用水平在不断提升。再生铝能源消耗仅为原生铝的5%左右,能耗和碳排放显著降低。2024年,中国再生铝产量达到1055万吨,同比增长11.1%。大力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降低有色金属产业总体碳排放强度,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铝工业大力推进再生铝与铝加工融合发展,预计到2025年底,再生铝在变形铝合金领域用量将超过50%,铝加工产品和制品的碳足迹将大幅降低,将有力推动我国铝工业碳达峰目标的实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对于有色金属行业“双碳”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持续提升铝工业绿色化发展水平,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Q
中国工业报:在关键矿产供应链重构加速的背景下,我国将如何通过国际合作与国内勘探双轨机制,系统性提升铜铅锌等战略资源的自主保障能力?
A
答:谢谢您的提问。在当前全球战略矿产供应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保障铜、铅、锌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的自主安全,对我国产业链安全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资源保障战略,应当坚持“立足国内、强化基础、拓展海外”的思路,通过国内勘探与国际合作的“双轨并行”举措,切实增强自主保障能力,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在强化国内资源勘探开发方面,一是全力推进新一轮国内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点聚焦铜、镍、锂、锌等战略矿产重点成矿区带的调查与勘查,尤其是加大西部重点区域勘查力度,新增可供开发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储量。
二是加强深部勘查技术攻关与应用,重点突破深部探测、三维地质建模、智能勘探等关键技术。加大技术赋能深部资源开发,攻关2000米深井开采技术,推广智能化矿山系统。
三是加快国内重点项目的推进力度,包括西藏地区的铜矿和盐湖锂矿、贵州和新疆地区的铅锌矿、四川地区的锂辉石矿,均有望在“十五五”期间实现产能突破。
第二,在深化国际合作拓展多元化供给方面,一是继续支持和协助企业“走出去”,通过多元化渠道参与全球矿产资源开发与合作,与资源丰富国家构建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合作关系,共同增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二是完善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避免扎堆投资,降低境外投资风险。
第三,在完善循环经济与标准体系方面,持续强化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伴生资源、再生资源一体化发展,进一步重视钽、铌、铼、铍、锗、镓等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支持符合标准的再生资源进口,支持企业建立全球再生金属资源的回收网络和采购渠道,支持建设规模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再生金属基地,提高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水平。
第四,在进一步完善储备体系方面,聚焦战略性矿产资源,构建产品储备和产地储备相结合、战略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的储备调节机制。
总之,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以国内找矿增储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政策优化为驱动,深挖国内资源潜力,筑牢资源安全底线,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和回收,完善好储备机制,系统性地提升我国铜铅锌等战略矿产的自主可控保障能力,为维护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Q
中国冶金报:请问当前再生金属在有色行业原料中的占比有多少?“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在今年加力扩围实施,对再生金属有何影响?
A
答:谢谢您的提问。2024年,全球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5547万吨,在有色金属总产量中占比提升至33%。我国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1915万吨,约为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的24%。其中,再生精炼铜为精炼铜产量的33%,再生铝约为电解铝产量的24%,再生铅约为铅产量的47%,再生锌约为锌产量的18%。废旧新能源电池再生利用得到的钴约2.6万吨、碳酸锂约10万吨,分别占我国金属钴、锂盐产量的14%和10%。
关于“两新”加力扩围对再生有色金属的影响,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25年1—4月,报废汽车回收量达到276.7万辆,同比增长65%。从供销合作总社家电拆解企业数据来看,规范拆解各类废旧家电数量已超过700万台,同比增长25%。1—3月,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量同比大幅增长70%,主要互联网回收平台的废旧手机回收额同比增长50%。这一系列报废更新活动,有力推动了再生有色金属产量的稳步增长。1—6月,我国主要再生有色金属品种(铜、铝、铅、锌)产量合计达998万吨,同比增长4.55%,其中再生铝产量560万吨,同比增长10.89%。
一是扩大原料供应。2025年1—6月,随着“两新”行动的加力扩围,国内主要废旧有色金属回收利用量(金属量)增长至800万吨,同比增长3.22%。其中,废铜回收量为132万吨,同比增长1.54%;废铝回收量为465万吨,同比增长7.91%。
二是推动技术创新。为更好地落实再生材料推广应用专项行动,提高再生材料应用比例,相关企业加快老旧设备更新,不断加大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装备攻关力度,从而提高再生金属的回收率和产品质量,并开发出再生比例更高的产品。例如,立中集团生产的免热处理铝合金中再生铝使用比例可超过50%,中孚实业生产的易拉罐罐体中再生铝平均使用比例接近50%,最高已达85%。
三是促进产业升级。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的资金积极向民营企业项目倾斜,其中在工业设备更新、回收循环利用等领域支持民营企业项目的资金占比超过80%。这促使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的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加速升级,提升生产和管理水平,培育出更多的骨干企业。
Q
中国有色金属报:2025年6月,有色期货市场迎来首个再生金属品种——铸造铝合金,铸造铝合金期货上市一个月,其运行情况如何?对行业发挥了什么作用?
A
答:谢谢您的提问。自2025年6月10日,我国期货市场首个再生商品品种——铸造铝合金期货及期权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以来,市场运行平稳,产业客户积极参与,市场功能逐步发挥。一是市场规模逐步增长。截至2025年7月4日,铸造铝合金期货累计成交19.58万手;当日盘后持仓1.08万手,折合现货规模10.8万吨,约占国内铸造铝合金月度消费量的25%。铸造铝合金期权累计成交3.86万手;当日盘后持仓0.60万手。二是实体产业逐步参与。实体企业开始通过铸造铝合金期货及期权管理价格风险,部分生产和贸易企业开始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基差询价和基差贸易,更好满足产业链企业销售、采购以及库存管理需求。三是企业培训持续开展。从增强实体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出发,有色协会会同上期所不断加强培训力度,合作举办风险管理培训班,近400名企业代表参加培训。
铸造铝合金期货及期权上市,对提升我国铝产业国际影响力,助力产业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满足企业多元化风险管理需求,推进再生铝高质量发展有重大意义。有色协会将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期货交易、用好期货工具、做好风险管控。多年来,有色协会与上期所在有色金属期货产品创新、标准制定、行业培训、市场服务、绿色供应链建设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面向未来,期待有色协会与上期所继续携手,共同开创“期现联动、产融结合、互促发展”的新局面,推动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
资讯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资讯监督:张 琳 010-63963867
资讯投诉:杨 璐 010-63963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