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原晨会0731】市场分析:金融消费行业领涨、汽车行业深度分析、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专题研究

2025-07-31 07:33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本订阅号信息仅面向中原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若您非中原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本订阅号,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本期重点研报目录

【中原策略】市场分析:金融消费行业领涨 A股小幅上行

【中原汽车】汽车行业深度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及河南省概况

【中原电气设备】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专题研究:新型储能产业链之河南概况(一)

主要内容

【中原策略】

市场分析:金融消费行业领涨 A股小幅上行

周三A股市场冲高遇阻、小幅震荡上行,早盘股指低开后震荡上行,盘中沪指在3634点附近遭遇阻力,午后股指震荡回落,尾盘震荡上行,盘中银行、保险、游戏以及消费等行业表现较好;电池、多元金融、小金属以及工程机械等行业表现较弱,沪指全天基本呈现小幅震荡上行的运行特征。当前上证综指与创业板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4.81倍、41.76倍,处于近三年中位数平均水平,适合中长期布局。两市周三成交金额18713亿元,处于近三年日均成交量中位数区域上方。中国经济延续温和复苏态势,消费与投资成为核心驱动力。长期资金入市步伐加快,ETF规模稳步增长,保险资金持续流入,形成显著的托底力量。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维持利率不变,但降息路径仍存不确定性,若释放明确降息信号将显著提振全球风险偏好。当前A股市场已进入政策与资金双轮驱动阶段,慢涨格局基本确立。虽然短期面临技术性调整压力,但中期上行趋势未改。配置上建议关注科技成长+周期制造双主线,同时继续关注高股息银行、公用事业及战略新兴产业。预计短期市场以稳步震荡上行为主,仍需密切关注政策面、资金面以及外盘的变化情况。短线建议关注金融、游戏、文化传媒以及食品饮料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海外超预期衰退,影响国内经济复苏进程;国内政策及经济复苏进度不及预期;宏观经济超预期扰动;政策超预期变化;国际关系变化带来经济环境变化;海外宏观流动性超预期收紧;海外波动加剧。

摘要选自中原证券研究所研究报告:《市场分析:金融消费行业领涨 A股小幅上行

发布日期:2025年7月30日

【中原汽车】

汽车行业深度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及河南省概况

新能源汽车产业概述: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覆盖范围广泛,从上游环节来看,涵盖锂矿等资源的开采,以及电芯生产所需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电池材料;中游聚焦于关键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以及智能驾驶、网联化系统配套的各类零部件制造;下游则延伸至整车的生产制造,以及后续市场的服务环节,包括售后、充换电、金融等相关业务。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在环境压力、能源转型及科技进步的多重因素推动下,全球各国出台政策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渗透率持续提升,销量从2010年的0.75万辆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1750万辆,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4%,2024年市场份额首次突破20%;预计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突破2000万辆,2030年前全球电动汽车市占率有望突破40%。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全球保持领先地位,总量及增速优势明显,自2015年起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销量连续10年保持领先地位,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达1130万辆,同比增长40%,渗透率达48%,占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比重的65%。

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持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全力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量呈爆发式增长,排名跃升至全国前十名。河南省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规模化集群化显现,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来看,涵盖了上游原材料、中游核心零部件、下游整车制造及服务等环节,且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省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600余家,集群效应逐步显现。上游环节中,新能源电池材料方面竞争力较强,重点企业包括多氟多天力锂能(维权)等;中游环节中,覆盖了汽车热管理、汽车动力系统、汽车底盘、汽车电子及汽车车身等领域,重点企业包括飞龙股份中创智领远东传动中原内配(维权)等;下游环节中,河南省已拥有完备的乘用车、商用车以及专用车生产基地,包括宇通客车宇通重工等新能源客车、专用车制造企业,以及比亚迪、上汽、东风日产、郑州日产、海马汽车、奇瑞开封等整车生产基地。

风险提示:1)行业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2)地缘政治及贸易摩擦的风险;3)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4)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5)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6)智能化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摘要选自中原证券研究所研究报告:《汽车行业深度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及河南省概况》

发布日期:2025年7月30日

【中原电气设备】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专题研究:新型储能产业链之河南概况(一)

新型储能指除了抽水蓄能以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技术。我国新型储能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电磁储能、热储能、氢储能等。得益于锂离子电池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快速响应、综合效率高、产业链成熟和成本不断降低等优点,锂离子电池储能已成为全球最大储能技术,而压缩空气、氢储能等超长时储能技术得到不断发展。受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及储能技术迭代和成本的影响,2024年,全球新型储能新增装机74.1GW/177.8GWh,分别同比增长62.5%和61.9%,其中,我国新型储能新增投运43.7GW/109.8GWh,同比增长+103%/+136%,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储能电池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原材料及设备,中游储能设备生产、系统集成及运营维护,下游应用三大部分。储能电池上游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储能电芯、电气件、电子件和结构件等。产业链中游包括电池模组、电池PACK、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功率协调控制系统(PMS)以及储能变流器(PCS)五大组成部分。产业链下游的应用包含新能源电站、传统发电企业、电网公司、工商业储能和家用储能等。

政策从多维度支持新型储能快速发展。2021年以来,中央政府各部门出台系列文件,从完善政策机制,推动储能技术进步,提高谷峰电价价差,鼓励技术多元化发展,规范行业管理等多个层面来为储能发展奠定基础。政策强调,加快新型储能本体技术多元化发展,加快落实分时电价政策,建立尖峰电价机制,拉大峰谷价差,引导电力市场价格向用户侧传导,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电网侧储能合理化布局,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等。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

储能系统集成是指将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以及其他电气设备集成一体,实现储能电站一体化解决方案。储能集成商位于储能产业链中游,上游为各类储能零部件,下游为储能电站EPC总包商或者储能电站开发商。储能上游电子电气零部件种类繁多,较为考验集成厂商的设备软硬件整合协同能力。储能集成商直接面对终端客户,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储能系统的产品要求和产品规模。储能系统集成的竞争壁垒存在于技术、市场、资金等多个维度。目前储能系统集成参与者竞争激烈,主要包括专业系统集成厂商、锂电池厂商和储能变流器以及电力设备厂商。2024年,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出货前十名为:特斯拉、阳光电源、中车株洲所、Fluence、海博思创、远景能源、Powin、NextEra Energy、阿特斯、山东电工时代。

储能变流器是电化学储能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前景广阔。储能变流器应用领域极为广泛,涵盖新能源电站、微电网、智能电网、交通运输、船舶、风电、太阳能等多个行业。随着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并网对储能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带来储能变流器市场的快速发展。储能变流器技术迭代推动行业向高效化、智能化、模块化方向发展。储能变流器市场竞争激烈,拥有品牌优势、技术优势、高产品渗透率的头部企业领先。目前,国内外参与者包括华为、固德威上能电气科华数据许继电气盛弘股份、古瑞瓦特、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德业股份、ABB、西门子、施耐德、SMA Solar Technology AG、SolarEdge Technologies、安川电机株式会社等。

河南支持新型储能多元技术路线协同发展,鼓励合理建设新型储能设施。河南新型储能政策要求加强新型储能关键技术研发,在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据主流背景下,开展大容量、中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应用,重点应用液流电池、压缩空气等长周期储能技术,满足多时间尺度应用需求。政策鼓励在调峰调频困难或电压支撑能力不足的大电网关键节点建设新型储能设施,鼓励增量配网和智能微网等建设新型储能设施,支持工业、通信、金融、互联网等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电力用户因地制宜配置新型储能设施,鼓励党政机关、数据中心等重要电力用户建设一批移动式或固定式新型储能设施。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项目配套储能规模470万千瓦以上,用户侧储能规模3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规模500万千瓦以上。

河南打造以锂离子电池主导的新型储能产业链,并在上游的电池材料和电池集成以及氢能方面具备比较优势。河南储能产业形成了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导,钠离子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局面,覆盖储能系统集成、电池制造、项目开发运营的完整产业链。河南在全省范围内拥有多个新型储能产业链集群,做到产业基础与资源匹配的原则,储能产业主要集中在上游的电池材料和电池集成以及氢能方面,储能变流器和系统集成类企业不多。其中,新型储能材料及电池制造产业主要分布在在郑州、焦作、新乡、洛阳、驻马店,氢能布局濮阳、新乡、平顶山,储能装备与系统领域分布在郑州、许昌、平顶山等市。河南储能系统集成及变流器主要公司包括郑州弗迪电池有限公司、许继电气、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鹏辉电源有限公司、易事特储能科技有限公司、金冠电气、河南创博科技有限公司、开封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郑州嵩山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等。

风险提示: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行,盈利能力下滑风险;关税变动,国际贸易摩擦风险;技术迭代较快,产品升级速度不及预期风险。

摘要选自中原证券研究所研究报告:《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专题研究:新型储能产业链之河南概况(一)》

发布日期:2025年7月30日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