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31 09:12
(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唐潇伦
通 讯 员 孟庆怡 彭形衫
王 雯 黄妙妙
本报讯 当24.01吨废矿物油被运往异地炼化,浙江省内首例跨地市危废“内部共享”业务得以完成。
日前,记者从嘉兴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从嘉兴港区中国石化销售华东分公司陈山油库发往宁波的一辆载有24.01吨废矿物油的槽罐车已顺利抵达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随后将在当地通过焦化污油回炼等装置,生产出可二次利用的成品油,实现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
废矿物油是指从石油、煤炭、油页岩中提取和精炼,在开采、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因杂质污染、氧化或热作用等丧失原有性能的矿物油。在陈山油库,每年都会随着清罐作业产出五六十吨废矿物油。据了解,1吨废矿物油如果没有得到合理处置,能污染近100万吨饮用水,但其实际变质的部分只有不到10%,具有较大的废物资源化利用空间。
那么,如何让这些废弃资源得到综合再利用?从去年开始,陈山油库就在探索“内部共享”流程,希望解决危险废物处置出路难、资源化利用率低的问题。2024年11月,中石化销售华东公司与镇海炼化、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了《集团内部共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工作方案》,在省内率先打通跨地市危废“内部共享”流程。
“‘内部共享’既降低了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处置成本,还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示范推广意义,符合‘减量化、循环化、资源化’理念。”陈山油库负责人张青告诉记者,根据测算,仅陈山油库每年就可以节约处置费用约50万元,同时可以为利用单位节约原料费用,对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例危废“内部共享”业务的顺利完成,将以点带面打通流程,为全市乃至全省其他企业开展“内部共享”打造样板让更多危废资源“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