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CGS-NDI观察】IMF《世界经济展望》:全球经济在持续不确定下的薄弱韧性

2025-07-30 16:18

(来源:中国银河证券新发展研究院)

背景

自2025年4月《世界经济展望》发布以来,虽然有效关税税率已经下降,但不确定性仍然维持在高位。不确定性上升可能逐渐对经济活动造成更严重的负面影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扰乱全球供应链并推高大宗商品价格。财政赤字的增加或避险情绪的上升可能会推高长期利率并造成全球金融环境收紧。人们对全球割裂的担忧会重新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在上述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29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2025年7月期)。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局势紧张、财政与金融脆弱性等多重因素下面临下行风险。虽然在本次更新版报告中上调了许多经济体2025年的增长预期,但多是由于短期政策等原因所呈现出的表面韧性,未来可持续性尚不确定。

一、全球经济尚具韧性

中、美两国于5月12日达成协议,降低了4月2日后加征的关税,期限为90天。美国暂停对大多数贸易伙伴加征关税,截止日期从原定的7月9日推迟至8月1日。美国政府还于7月致函部分贸易伙伴,威胁将征收比4月2日所宣布的更高的关税,相关法律程序也正在被推动。7月通过的“大而美法案”,虽明确了美国财政政策的近期路径,但给长期财政可持续性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

(一)全球金融环境有所宽松

美股强劲反弹、美元贬值、新兴市场资本流入增加,共同营造出一个“意外宽松”的金融环境。美国股市已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反弹,抹去了4月2日关税影响造成的损失并创下新高。此外,受关税相关公告和新发布宏观经济数据优于预期的影响,全球其他地区的股市也纷纷上扬。美元出现进一步贬值的现象,违背了市场对于加征关税和更多财政赤字会导致货币升值的预期。发达经济体的隐含政策利率路径已趋于平缓,而美元的持续疲软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提供了货币政策空间。

(二)全球经济的稳定表面下隐藏扭曲与失衡

全球经济继续保持稳定,但经济活动的构成表明关税带来了扭曲,而并未指向底层的稳健性。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经济增速较4月的预测高出了0.3个百分点。

美国:实际GDP有所下降,折年率为-0.5%,这是三年来首次出现季度收缩。消费支出仅增长了0.5%,2024年第四季度曾快速大幅增长4.0%,反映出当前私人消费的疲弱。进口和企业投资激增,反映出经济活动过于依赖前置效应而非内生动力。

欧元区:尽管私人消费动力减弱,但在投资和净出口的推动下,GDP增速提高至2.5%。但其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爱尔兰拉动。如果不包括爱尔兰,欧元区的经济增速将萎缩至1.4%。

中国:实际GDP增长折年率为6.0%,超出预期。出口是这一增长的主力军,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人民币紧跟美元发生贬值,二是中国对世界其他地方的强劲出口抵消并超过了其对美国出口的下降,三是在一定程度上财政措施为消费提供了支持。

日本:经济有所收缩,增长折年率为-0.2%,原因是疲弱的私人消费和疲软的净出口拖累了增长,而强劲的私人投资则帮助缓冲了增长的放缓。

全球贸易在第一季度强劲增长,但高频指标显示,进出口前置效应将在第二季度减弱。

(三)全球通胀喜忧参半

全球各国环比总体通胀率的中位数小幅上升,但核心通胀率已大幅回落,目前低于2%。欧元区等部分经济体的通胀意外下行。美国的通胀有所上升,初步迹象显示,关税措施和美元走弱对一些进口敏感类产品的价格产生了传导,且生产商的中间品成本在此过程已经上升。

二、多重因素交织下各国前景分化态势明显

(一)全球经济增长

2025年和2026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值分别为 3.0%和 3.1%,低于2024年3.3%的增速和疫情前 3.7%的历史平均增速,但高于4月的参考预测。2025年增速预测值的上调十分广泛,主要由于国际贸易的前置效应强劲,全球有效关税税率低于4月参考预测中的假设,以及全球金融环境有所改善。

1.发达经济体

发达经济体在 2025 年和 2026 年的经济增速预计分别为 1.5%和 1.6%。

美国:由于关税税率低于4月2日宣布的水平,加之金融环境变得更加宽松,预计2025 年经济将增长1.9%(比4月的预测高0.1个百分点)。“大而美法案”将在短期内通过对企业投资的税收优惠提振经济,故而2026年的经济增速预计将小幅回升至2.0%(比4月的预测高0.3个百分点)。

欧元区:2025年和2026年的经济增速预计将分别提高至1.0%(比4月的预测上调0.2个百分点)和1.2%(与4月预测相同)。2025年的上调主要源于爱尔兰在今年第一季度实现了强劲增长,出口的前置效应以及新生产设施的投产使得爱尔兰对美国药品出口的历史性大幅增长。

其他发达经济体:增速预计将在2025年放缓至1.6%,并于2026年回升至2.1%。

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2025 年的经济增速预计为 4.1%,2026 年为 4.0%。

中国:2025年的增速预测值为4.8%(比4月的预测上调 0.8个百分点)。反映出其2025年上半年经济活动强于预期,以及美中关税的大幅下调。库存积累的恢复预计将部分抵消2025年下半年出口前置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2026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值为4.2%(比4月的预测上调0.2个百分点),反映出较低的有效关税税率影响。

印度:2025年和2026年的增速预测值均为 6.4%(较4月的预测略有上调),主要由于外部环境有所改善。

中东和中亚:2025 年经济增速预计为3.4%,2026 年将升至3.5%。

撒哈拉以南非洲:2025年经济增速预计将相对稳定保持在4.0%,2026 年将升至 4.3%。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2025年经济增速预计将下降至2.2%,并于2026年将恢复至2.4%。

欧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预计也将放缓并持续低迷,在2025年和2026年分别为1.8%和 2.2%。

(二)全球贸易量

全球贸易量2025年上调0.9个百分点,2026年下调0.6个百分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和预期贸易限制收紧,导致部分贸易流动出现前置效应,短期内抵消作用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消退,负面效应预计在2026年显现。

(三)全球通胀

全球通胀预计持续下行,2025年的总体通胀率将降至4.2%,2026年将降至3.6%(与4月的预测几乎相同)。需求降温和能源价格下跌的趋势仍然存在。

美国:关税作为一种供给冲击,预计将在2025年下半年逐渐传导至美国消费者价格并打击通胀。预计到2026年,美国通胀率将持续高于2%的目标水平。

其他地区:关税对其他地区构成了一种负面需求冲击,降低了通胀压力。

欧元区:通胀状况预计更加低迷,部分源于货币升值和一次性的财政措施。

中国:总体通胀率预计与4月的预测值基本持平,核心通胀率被小幅上调至2025年的0.5%和2026年的0.8%。

三、全球经济前景仍面临下行风险

当前全球经济前景仍面临显著下行风险,延续了4月报告的判断。这一风险主要体现在贸易政策、地缘政治局势、财政脆弱性和企业库存调整等多个维度。

一是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仍是核心风险之一。若美方于8月重新实施更高关税, 预计将使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下调0.2个百分点。此外,如果进一步由铜产品扩大至电子、制药等关键行业,还将推高有效关税税率,加剧全球供应链瓶颈,并可能引发持续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二是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地缘政治风险,尤其是中东、乌克兰局势,可能引发供给中断和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形成新的通胀压力,加剧央行在稳增长与控通胀之间的政策两难。

三是财政赤字与金融脆弱性。美国、法国等国高债务与财政赤字问题突出,若市场对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上升,可能推高期限溢价、收紧全球金融环境,并引发更大金融市场波动。

四是库存积压与需求回落。前期“抢出口”所带来的贸易前置效应也加剧了企业风险暴露,可能放大未来负面冲击的影响。例如,库存积压导致企业资金成本上升和过时损耗风险增加,若同时面临需求回落或融资环境收紧,将显著抑制企业投资和生产。

尽管如此,也存在潜在的积极因素。如果全球贸易谈判实现突破,建立起一个可预期的多边框架,不仅有望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缓解政策不确定性,还能带动企业信心回升、促进跨境投资与数字服务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若贸易协定能涵盖更广泛的改革议程,如推动劳动市场流动性、提升技能、简化监管及鼓励创新竞争等,将在中长期增强全球生产率、提升抗外部冲击能力,并为全球经济恢复注入更强韧性与活力。

四、亟需恢复市场信心并保障政策可持续性

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各国亟需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内部政策协调,恢复市场信心并确保中长期经济的可持续性。

贸易合作方面,应构建清晰透明的多边或区域贸易框架,通过现代化贸易规则与务实的双边谈判,缓解外部紧张局势,减少贸易与投资壁垒对第三方的不利影响。根本上,应解决由内部政策失衡所引发的外部失衡问题,避免以扭曲性产业补贴或保护性政策代替结构性改革。

财政政策方面,各国应推进具有增长友好型特征的中期财政整顿,重点在于恢复财政空间、提高支出效率、吸引私人投资,并保障关键群体的临时性支持措施具有明确退出机制。

货币政策层面,央行应根据各自面临的供需冲击精准调控,确保在关税冲击引发的通胀与增长风险之间做出审慎平衡;必要时可使用临时汇率干预或资本流动管理工具,但前提是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与透明度。

此外,在不确定性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必须强化情景分析与应急预案体系,增强政策前瞻性和应对能力。从根本上看,唯有通过结构性改革(如劳动力市场、教育、监管与竞争政策)和推动技术进步(如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应用)来提升生产率和潜在增长率,才能在可持续路径上减轻宏观政策权衡压力,推动全球经济走出低迷。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众号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众号

编译:国际经济研究团队

本公众订阅号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运营的研究官方订阅号(“中国银河证券研究”“中国银河宏观”“中国银河策略”“中国银河总量”“中国银河科技”“中国银河先进制造”“中国银河消费”“中国银河能源周期”“中国银河证券新发展研究院”)。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名义注册的,或含有“银河研究”,或含有与银河研究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银河研究官方订阅号。

本产品中的信息是基于公众媒体或其它第三方公开披露的信息编制而成。银河证券对所转发信息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默示的保证。本产品不属于银河证券的证券研究报告,不构成买卖任何投资工具或者达成任何交易的推荐,亦不构成财务、法律、税务、投资建议、投资咨询意见或其他意见。本产品所提供信息仅供接收者参考,任何人依赖本产品中任何信息、观点以及数据行事而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行事者自负,与银河证券无关。本产品内容的版权归银河证券或相关方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