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31 08:0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华安证券研究)
Q2公募主动权益超额显著,但份额继续下跌
根据基金披露的2025Q2季报数据,我们统计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性+灵活配置型口径下的基金规模,目前在3.40万亿左右,环比下降了1.19%,Q2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885001.WI)上涨3.06%,涨幅持续胜过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这些宽基指数。
仓位上升,持股分散化
2025Q2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90.10%,偏股混合型88.46%,灵活配置型78.38%,相比2025Q1分别上升了0.75pct、0.28pct、0.87pct。且持股分散度提升。
港股小幅加仓,创业板大幅增配
2025Q2,港股配置占公募主动权益市值的19.88%,较2025Q1上升0.81pct。创业板配置比例从Q1的16.69%大幅上升至19.03%。
大幅加仓通信、银行、非银,减仓食饮、汽车
公募主动权益基金实际大幅加仓的行业为通信、银行、非银金融、国防军工、传媒(幅度超0.5pct),主动大幅减仓的行业为食品饮料、汽车、机械、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家电、计算机。
2025Q2公募配置比例最高的个股有腾讯控股(3.58%)、宁德时代(3.15%)、贵州茅台(1.77%)、美的集团(1.66%)、紫金矿业(1.35%)等;主动加仓最多的个股有中际旭创(+0.81pct)、新易盛(+0.50pct)、沪电股份(+0.48pct)、顺丰控股(+0.33pct)、信达生物(+0.32pct)。
文中数据基于公募基金披露季报的前10大重仓股进行分析,与实际持仓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数据统计截至2025/7/21 15:30前披露的公募基金季报数据。公募基金历史持仓与历史业绩不能代表未来,数据仅供参考。本报告基于历史数据进行评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1
Q2公募主动权益超额显著,但份额继续下跌
根据基金披露的2025Q2季报数据,我们统计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性+灵活配置型口径下的基金规模,目前在3.40万亿左右,环比下降了1.19%,基金持股市值约2.93万亿元,相比于2025Q1环比下降了0.61%。
2025年以来,公募主动权益基金超额持续强劲,截至7/21,涨幅已连续三个季度同时胜过各宽基指数(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例如Q2,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885001.WI)上涨3.06%,而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涨幅仅为1.25%、0.98%、2.08%,主动权益基金超额显著。
从公募主动权益基金份额来看,2025Q2,整体份额仍然维持下降,环比降幅约2.57%。从新老基金份额变动来看,如图表 6所示,新基金发行规模为289亿元左右,发行市场略有回暖,但老基金份额有继续赎回的现象。
2
仓位上升,持股分散化
图表 7统计了三大类基金的规模加权平均仓位变动情况,2025Q2普通股票型仓位90.10%,偏股混合型88.46%,灵活配置型78.38%,相比2025Q1分别上升了0.75pct、上升了0.28pct、上升了0.87pct。
将单只基金的前10大重仓股占持股市值的比例作为基金经理的持股集中度指标,统计全市场公募主动权益基金的规模加权平均,持股集中度下降,趋于分散持股态势,目前普通股票型基金持股集中度约为55.67%,较上期下降0.58pct,偏股混合型持股集中度约为55.99%,较上期下降0.46pct。
3
港股小幅加仓,创业板大幅增配
从公募主动权益基金持有的港股比例来看,2025Q2相比于上期小幅上升,基金持有的港股比例占其持股比例的19.88%,较2025Q1上升0.81pct。2025Q2,港股表现优于A股,因此剔除涨跌幅带来的被动权重变化后,本期港股主动加仓幅度为0.58pct。
2025Q2,主板配置比例相对于上季度有所下降,从Q1的67.91%下降至65.22%,创业板配置比例从Q1的16.69%大幅上升至19.03%,科创板配置比例从Q1的15.17%上升至15.35%,本期主板配置比例下降,创业板、科创板上升。
从相对于市场的超配比例来看(即剔除了板块本身涨跌幅影响后),实际主动加仓的确为创业板,而主板主动减仓。
为观察公募基金的市值偏好,我们将超大盘定义为中证100指数成分股,大盘定义为沪深300成分股中不在中证100中的部分,中盘定义为中证500成分股,小盘定义为沪深300、中证500以外的股票。2025Q2公募超大盘配置比例从37.26%降至35.57%,大盘配置比例从21.29%降至20.39%,中盘配置比例从20.60%升至22.76%,小盘配置比例从20.85%升至21.28%。整体来看,2025Q2公募主动权益基金市值风格从大盘向小盘切换。
4
大幅加仓通信、银行、非银,减仓食饮、汽车
我们将持仓股票划分为5大板块行业:上游周期,中游制造,下游消费,TMT/科技,大金融。2025Q2大类行业持仓比例增幅最大的为大科技,从Q1的25.96%增加至28.60%,其次是大金融板块,从Q1的5.48%上升至7.33%,持仓比例减幅最大的为大消费板块,从Q1的33.97%降至30.49%,其次是大制造板块,从Q1的21.79%下降至20.91%,公募资金主要从大消费、大制造板块向大科技、大金融板块切换。
细看中信30个行业的持仓占比,配置比例上升幅度最大的行业为通信,2025年Q2配置比例为5.26%,相对上期增长了2.63pct,其次为银行、国防军工,其2025年Q2配置比例分别为4.84%、3.67%,环比上升1.13pct、0.91pct。非银金融、传媒配置比例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2025Q2配置比例分别为1.77%、1.95%,环比上升0.78pct、0.58pct,其中,传媒行业配置比例已连续4个季度上涨,其在2024Q2~2025Q1的配置比例分别为0.68%、0.84%、0.91%、1.38%。
食品饮料、汽车配置比例降幅显著,其2025Q2配置比例分别为6.65%、5.43%,环比分别下降2.17pct、1.37pct,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机械、家电、计算机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2025Q2配置比例分别8.81%、5.59%、3.99%、2.51%,相对上期跌幅为-0.97pct、-0.96pct、-0.88pct、-0.55pct。
电子维持公募第一大重仓行业,目前,前5大重仓行业分别为:电子(18.87%)、医药(11.11%)、电力设备新能源(8.81%)、食品饮料(6.65%)、机械(5.59%),共占公募持仓的51.03%,前五大重仓行业占比之和有所下降。
接着我们比较行业配置比例与自身历史分位数。图表 15中,红色的“×”代表2025Q2某行业的持仓占比,灰色箱型代表该行业2010年以来配置比例的25%~50%分位数,蓝色箱型代表该行业2010年以来配置比例的50%~75%分位数,黑色实线代表0~25%分位数和75%~100%分位数。与历史行业配置比例相比,2025Q2的电子处于历史最高位,电力设备新能源、机械、汽车、通信、有色金属处于历史相对高位,而医药、食品饮料等配置比例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图表 16展示了2025Q1至2025Q2,行业指数上涨比例和公募主动权益基金持仓占比的变动,两个报告期间的配置变动比例实际上包含了两个部分:1、行业自身涨跌相对幅度带来的被动权重变动;2、基金主动增持或者减持行为。如下所示,将权重变动拆解为两部分:
2025Q2板块内涨幅分化较大,国防军工、银行、通信表现优秀。剔除了行业自身涨跌幅带来的影响后,公募主动权益基金实际大幅加仓的行业为通信、银行、非银金融、国防军工、传媒(幅度超0.5pct),小幅加仓的行业为农林牧渔。主动大幅减仓的行业为食品饮料、汽车、机械、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家电、计算机。
当前的主动权益配置比例相比于中证800指数的超配情况如图表 17所示,公募主动基金在电子、医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行业配置比例大幅高于指数,而在非银、银行的行业配置比例仍大幅低于指数。
图表 18展示了公募主动权益基金在热门主题上的配置占比情况,2025Q2新基建、5G等主题配置占比上升,而茅指数、宁组合等主题配置占比下降。
5
中际旭创、新易盛获公募主动权益加仓
本节中,我们将公募主动权益基金的持仓下沉至个股层面,探究2025Q2公募持仓的个股配置比例和加仓幅度。
个股配置比例用机构持有的某个股的市值除以基金权益市值,代表哪些股票机构买的最多,是机构长期持有的底仓股。2025Q2公募配置比例最高的个股有腾讯控股(3.58%)、宁德时代(3.15%)、贵州茅台(1.77%)、美的集团(1.66%)、紫金矿业(1.35%)等。
我们采取类似于第四节的算法,计算个股剔除涨跌幅后,基金经理主动加仓的个股TOP20,如图表 20所示,加仓最多的个股分别为中际旭创(+0.81pct)、新易盛(+0.50 pct)、沪电股份(+0.48 pct)、顺丰控股(+0.33pct)、信达生物(+0.32 pct)。
基金经理主动减仓的个股TOP20如图表 21所示,减仓最多的个股分别为比亚迪(-0.80pct)、腾讯控股(-0.57pct)、阿里巴巴(-0.49pct)、五粮液(-0.30pct)、立讯精密(-0.30pct)。
6
头部基金经理调仓方向
我们统计管理规模较大的70位公募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在2025年Q2的主要调仓方向。由于基金季报仅披露前10大重仓股,因此统计时有一定的估算成分。
我们将基金经理管理规模最大且披露过至少两期持仓数据的公募主动权益基金作为基金经理的代表基金,依据个股持仓市值占基金净资产的比例,剔除个股涨跌幅影响后,统计基金经理在个股仓位上相对而言主动加减的比例。
具体而言,①若个股同时出现在Q1与Q2前10大重仓股中,则调仓幅度为具体数据;②若个股出现在Q1前10大重仓股中,未出现在Q2前10大重仓股中,则此个股在Q2低于第10大重仓股仓位,可以计算出其仓位在Q2至少下调的比例(实际下调比例高于展示数据);③若个股出现在Q2前10大重仓股中,未出现在Q1前10大重仓股中,则此个股在Q1低于第10大重仓股仓位,可以计算出其仓位在Q2至少上调的比例(实际上调比例高于展示数据);④部分数据为空,主要由于基金持股过于分散或调仓幅度较小,无法计算结果。调仓幅度较大的个股(超过3%)以颜色突出,如图表 22所示。
文中数据基于公募基金披露季报的前10大重仓股进行分析,与实际持仓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数据统计截至2025/7/21 15:30前披露的公募基金季报数据。公募基金历史持仓与历史业绩不能代表未来,数据仅供参考。本报告基于历史数据进行评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报告摘自华安证券2025年7月23日已发布的《【华安证券·金融工程】专题报告:公募主动权益基金加仓通信、银行、非银,减仓消费》,具体分析内容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等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