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当公益遇上AI——腾讯发布15款数字化系列工具探索公益创新路径

2025-07-30 15:07

(来源:中国社会报)

当公益遇上AI,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日前,在以“TECH FOR GOOD:重新想象公益”为主题的“腾讯公益开放日2025”活动上,腾讯公益集中发布包括AI公益应用在内的15款公益数字化系列工具,全面覆盖公益项目执行全链路及捐赠人服务等核心业务场景,让公益执行更高效、信息反馈更及时、捐赠体验更流畅,以科技助力公益行业的数智化转型升级。

“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将为公益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负责人陈菊红表示,“在新技术的助力下,不仅当前公益行业的体验落差可以被追平,整个公益生态也可能因此而重构。”

数字化执行工具精准破解公益痛点

AI能为公益组织带来哪些机会?中小公益组织如何低成本实现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公益平台能否帮助公益机构实现项目与资源的精准匹配?这些都是公益人最关心的话题。自2024年开始,腾讯公益的多款数字化工具产品已在公益行业落地试点。

“过去,我曾经背着几十万元现金在云南各地奔波,为当地的‘春蕾女孩’发放助学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春蕾陪伴计划”的一线执行机构负责人小闫老师介绍。因为涉及的人数多、金额大,小闫老师不得不经常在宾馆里、出租车上进行现金清点和分装,这个过程给她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果钱丢了怎么办?数错了怎么办?如果中途出了事,该怎么跟孩子们和捐赠人交代?”

如今,小闫老师用上了腾讯公益的数字化资金拨付工具。“助学金可以通过银行卡或微信转账的形式发放,不但安全性大大提升,速度也快了很多。现在,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满足‘春蕾女孩’成长需求的陪伴工作。”

小闫老师遇到的资金拨付问题并非个例。长期以来,公益资金拨付的效率、透明度与精准度,是困扰许多公益组织的老大难问题。针对资金拨付流程中的痛点,腾讯公益推出了数字化资金拨付工具,能够让善款直达受助人微信账户或通过银行卡、社保卡实现拨付,拨款周期从一两个月缩短至最快10分钟,还实现了拨付全流程可记录、可追溯。

据悉,截至目前,已有超过800个公益项目开始使用数字化工具执行,累计拨付5000万元善款。

除了资金拨付工具,腾讯公益还发布了数字化物资执行工具与服务执行工具。其中,物资执行工具通过引入顺丰、EMS等物流合作伙伴,构建起公益物资在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的标准流程,不仅帮助公益组织降本增效,捐赠人还能获得精确的物流信息,体验感接近电商购物;服务执行工具则致力于将公益组织的执行动作进行标准量化,实现对服务和项目的精准便捷管理。

AI为公益行业带来全新体验

AI会给公益带来哪些改变?

“AI能够帮助公益行业在设计项目和与公众沟通交流过程中提高效率,减少错误,避免产生误解。”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腾讯公益平台负责人赵国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AI对公益行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公益行业知识共享领域,以及解决个人客户各项疑问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基于在公益数字化领域的长期实践,自2024年开始,腾讯公益启动了基于AI技术的公益数字化工具研发及落地试点——“AI问项目”帮助捐赠人筛选优质的公益项目、ima知识库帮助公益组织整合全网的有用信息、残障类AI应用为有需要的家庭答疑解惑……多款AI公益创新应用背后,是腾讯公益携手行业伙伴在通往未来公益道路上的共同探索。

现在,当用户在腾讯公益平台上进入项目详情页时,就能看到“AI问项目”的入口。该产品基于腾讯混元大模型,深度整合腾讯公益平台超百万的项目信息库、微信公众号信息库与互联网公开信息,捐赠人所有想要了解的问题都可以交给这个公益专属的AI助手来回答。

腾讯公益数据与算法负责人张骁表示,AI工具的目的不是替用户作出决定,而是帮助用户看清项目全貌,“我们希望通过提问与回答,把瞬间的善意变成长久的善意,也让真正有价值的项目能经得起考验。”

除了面向捐赠人的“AI问项目”之外,腾讯还发布了面向公益行业的“AI辅助优化工具”,辅助公益机构完成项目方案的优化;依托公益平台知识库的“AI答疑助手”,可以快速为公益机构解答关于公益项目上线、运营、产品工具使用等方面的疑惑,并提供全面的学习指引、行业案例等。

行业资助、培训计划让技术工具降低门槛

“讲到技术工具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有门槛。”赵国臣说,“我们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普惠性的问题,要让技术工具变得低门槛、无门槛,让更多有意愿尝试的公益机构,特别是中小机构都能使用。”

为了帮助更多的中小公益组织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腾讯公益发布了2025年行业资助和培训计划,在今年的第一期行业资助计划中,腾讯公益设置了1.35亿元的非限定资助金,其中有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非公募机构的高质量发展,希望通过技术赋能、行业资助和人才培育等方式,探索数字化技术助力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除了中小公益组织,“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数字化程度欠发达地区怎样才能享受到技术带来的便利?腾讯公益通过技术兼容的特殊性,以技术弥补局部差异性。“比如在老年助餐项目中,有的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我们就给助餐机构设置‘刷掌’功能,老人的支付难题便解决了。”赵国臣介绍。

随着公益数字化进程的加深,今年的久久公益节将从“连接捐赠”升级为“连接服务”,整合微信、QQ等生态,联动丰富的线下场景,引导更多的用户参与公益。除了捐款之外,捐物、志愿服务、技能分享等将成为公众参与公益的重要形式。

“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公益效率,还可以推动行业跃迁发展,”赵国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数字化工具的助力下,公益人可以去做更深度的服务,受益人能在细节中感受到更多温暖,捐赠人的公益参与形式也更丰富,“有了新的技术与产品,‘做好事’就能真正融入每个人随时可及、随处可行的生活场景中。”本报记者   周冉冉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