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30 11:52
专题:娃哈哈豪门恩怨,宗馥莉被3名“同父异母弟妹”起诉
来源:私域商业观察
在中国饮料行业,宗庆后和钟睒睒可以说是最具有传奇性的人物。
这对行业CP一生都在做量子纠缠:两个人都生活在杭州,都是做保健品起家,随后打造各自的饮料帝国,并先后登上中国首富之位。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一生都在为彼此做局。宗庆后曾借法国达能成就了娃哈哈帝国,而钟睒睒则通过娃哈哈的水战博弈,奠定了农夫山泉的行业地位。
宗庆后去世后,他的名声被用于最后一局,差一点将农夫山泉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2024年2月宗庆后去世后,一妻一女一布鞋的仁义首富形象突然被推上神坛。有人去磕头送终,有人要求杭州市政府给他树碑立传。在网友的汹涌激情支持下,娃哈哈的业绩迅速暴涨,一年就重返10年前的巅峰。
所谓此消彼长。当“躺着中枪”的钟睒睒无辜成为众矢之的,被诬陷是“日本公司”,连红色瓶盖都被曲解为“致敬日本国旗”时,农夫山泉股价暴跌,市值从5000多亿缩水至2500亿。
要知道,2023年的农夫山泉如日中天,业绩一直双位数增长。如果不是这场风波,在2024年农夫山泉或许可以超越娃哈哈成为中国饮料第一。
但剧情在一年后的7月迎来惊天逆转。彭博社披露宗家三弟妹与宗馥莉的遗产争夺诉讼案后,人们突然发现,宗庆后并非“一妻一女”,可能多达7个,而且多人拥有美国身份。
此外,曾经被誉为国民之光的娃哈哈,被质疑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宗家大量公司注册在维京群岛。并且,还有大量关于娃哈哈和宗馥莉的未解之谜。
比霸总爽剧还魔幻的现实,让很多人眼镜碎了一地,震惊错愕之余,社交媒体开始对宗庆后人设鞭尸,痛骂宗庆后的虚伪。
那些曾经在直播间狂炫娃哈哈的人,又开始对钟睒睒的隐忍钦佩不已。甚至支持宗馥莉的营销号,也迅速转向,把宗馥莉从一个“父慈女孝的接班人”,重塑为“隐忍30年向父亲复仇的大女主”。
这就有点墙倒众人推的意思了。
媒体统计,宗家遗产争夺战爆发两周内,农夫山泉市值暴涨800亿,股价创下历史新高。而宗庆后人设崩塌后,娃哈哈被一年前扔向农夫山泉的回旋镖射中自己——
南方都市报报道,从7月中旬开始,娃哈哈销量骤降50%,公司内部矛盾激化,杭州政府不得不成立专班介入,“家事”升级为“国事”。
那么,该如何评价宗庆后?
我和宗庆后的初次接触是在2000年前后。当时的他既不是去年万众敬仰的形象,更不是今年这样声誉扫地的状态。
作为纯净水行业盟主,他召集大家讨论如何应对农夫山泉的进攻,大家七嘴八舌讨论。他却像一个静静的“思想者雕像”,兀自坐在会议桌的尽头,也不大说话,只是一根接一根抽烟。
此后还有几次采访见面,也都是话语不多,但总能字字珠玑道出他的战略布局和营销思想。
在此期间,虽然隐约听说他和杜建英的关系非同一般,但总觉得那是私事,没有过多打探。
在我的印象中,宗庆后是一个事必躬亲的专权者。不讲究管理层分工,基本上自己一管到底,甚至连仓库钥匙都不放过。宗庆后人很勤快,一年300天都在一线市场,和经销商打成一片。
那个时候,宗庆后最值得研究的是产品战略布局,和钟睒睒形成鲜明对比。
行业有个公开的秘密,钟睒睒是头啖汤思维,经常去国外市场(尤其是日本)看产品机会,然后在国内提前布局。
比如东方树叶,就是在日本市场看到纯茶饮料机会而提前投入。只是没想到,这个投入超前了整整10年。
相反,宗庆后是跟随者策略。他不会提前研发布局新产品,更喜欢在一线市场看新产品的销售数据。
如果看到竞争对手某款新品销量不错,他就拿来研究和复制,并通过自己的品牌和渠道优势迅速占领市场,最终成为领导者。
我和宗庆后交流中,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控制和反控制策略。他认为世界就是博弈关系,一切事物都是控制和反控制的过程。被控制有时候是不得已的结果,关键要善于通过反控制掌握主动,并建立多重利益的平衡关系。
作为一个做局大师,宗庆后的一生用反控制手段做了三个局:股权平衡局、爱国营销局,和家族利益局。
娃哈哈一直有股权先天不足的毛病,集团公司大股东是杭州国资。从根子上说,娃哈哈还是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
作为一家校办工厂,在创业早期和达娃战争期间,他享受过国有股权的红利。他也曾经有机会解决这个问题,但不知道为何没有最终私有化。也许是当时和达能官司缠身,也许是后来的改制成本太高,但无论如何这件事都给自己留下了无穷后患。
为了反制大股东,宗庆后采取了两个策略。首先,和职工持股会成为一致行动人。娃哈哈集团的股权中,大股东占比46%,职工持股会24.6%,他自己是29.4%。成为一致行动人后,他和职工持股会的股份达到了54%。
为了获得职工持股会的控制权,他又安排杜建英做了负责人,并承诺不开除45岁以上员工。当然,他和杜建英的密切关系,也成为控制职工持股会的关键。
此外,宗庆后对经销商的控制也颇有手段。为了让经销商更好为自己所用,开创了“联销体”的模式。通过利益捆绑,让经销商死心塌地和他一起做事。
宗庆后第二个对大股东的反控制策略是搞体外循环。他通过品牌授权和代加工模式,把利益留在了200多个体外公司,甚至把这些公司都注册在维京群岛,很多子公司成为外商合资企业。
这种模式之下,所有的关系都得到了平衡,政府拿到了税收,娃哈哈获得了最大化的利益。
但是,这个布局也有一个显著弊端,就是涉嫌掏空了大股东利益,让合作伙伴利益受损。比如在早期的达能合资期间,就是如此,所以达能才把娃哈哈告上法庭。
吊诡的是,帮助娃哈哈赶走达能后,杭州国资又成为这样的接盘侠。《经济参考报》报道,2022年,娃哈哈价值300多亿的庞大资产背后,集团只有1870万的分红,可见大量公司已经和国资无关了。
可是,宗庆后在世的时候,外界并没有人深究这层关系,再加上大股东从来不说话,这就造成大多数国人觉得,娃哈哈是宗庆后打造的纯粹私人企业,怎么做都合理。
正所谓,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宗庆后显然非常喜欢这样的模糊定位,这样的平衡方式更有利于他掌控局面。
为了更好控制,他又为这个定位加了一些带刺激的调料——爱国营销,这才是让他走上人生巅峰的关键。
比如,宗庆后说过“企业做大之后都是国家的”,任何时候都可以收走;比如他曾经问马化腾和马云,“你们的服务器都在中国吗”?
现在复盘这些点燃网友爱国热情的话,不得不佩服宗庆后的高明。人生如戏,这才是真正的情绪价值高手。
宗庆后一生有两次重大的爱国营销,第一次是针对达能,做局者是宗庆后本人。2006年,达能发现娃哈哈搞体外公司,利润高达10亿以上,就以同业竞争和滥用商标等理由发起29项诉讼。
结果,宗庆后就通过媒体带动情绪,抱怨达能欺人太甚,最终通过政府用4.5亿美金收回了达能的51%控制权。
宗庆后的第二次爱国营销则是他过世后,做局者是宗馥莉,对手是农夫山泉。
宗庆后的弟弟宗泽后前段时间公开揭露,宗庆后去世后,宗馥莉雇佣了大量水军,借助社交网络对于宗庆后的好感,趁机打造一妻一女一布鞋的爱国人设,同时把农夫山泉狠狠踩在脚下。
这场长达一年多的舆论战,可以说是爱国营销的登峰造极之作。不仅让宗馥莉获得了空前的人气,而且带动了娃哈哈的销售暴涨。
在支持娃哈哈就是爱国的情绪下,全国网友都在激情购买娃哈哈,带动娃哈哈2024年业绩回到700亿区间。
不过,宗馥莉之所以花大力气给宗庆后造神,背后的目的没有那么简单。
这是一场针对大股东杭州国资的品牌夺权之战——完成他父亲未竟事业,也是针对同父异母弟妹的遗产争夺战。她希望通过一系列操作,既强调了自己的唯一合法继承身份,又警告“美国人”身份不能分割资产,可谓是一箭双雕。
只不过,这样的结果,绝对是宗庆后无法想到的。因为在他设计的家族利益局中,宗馥莉是娃哈哈家族的最大受益者,但不是唯一的受益者。
为了让其他的后代获得应用的利益,宗庆后把200多个体外公司中的18个给到杜建英和她的子女,并在汇丰银行为三个私生子设立了21亿美元的家族信托,希望能够让大家各有所得。
但是,这也是宗馥莉不愿意接受的结果,她希望成为娃哈哈帝国的真正女王。
所以在父亲去世后,宗馥莉迅速辞退了宗庆后时代的旧臣,拆掉了职工持股会这条“一致行动的腿”;她砍掉了杜建英的18个体外公司,宁愿去找今麦郎代工;她用1亿元收购娃哈哈商标,希望真正掌控娃哈哈所有资产;她击穿了香港信托,不想把钱分给其他的弟妹。
结果可想而知,这样多头出击的做法已经给娃哈哈带来灾难性后果。
一个基本事实是,当宗庆后精心设计的股权平衡局被打破,娃哈哈帝国赖以存在的基础已经不存在,被宗馥莉无视的大股东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必然会奋力反击,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当然,对于杭州国资来说,在民意的裹挟下,他们还有更多问题要回答。所以他们要设立专班,要彻查娃哈哈资金走向。
也许,这是宗馥莉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在她心目中,娃哈哈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况且,即使失去娃哈哈,她还可以做娃小哈或宗小哈。
可是,事情真是这样吗?
当水军带来的幻觉退去,当宏胜没了娃哈哈的订单,她还能享受娃哈哈红利吗?毕竟,貌似的合理并不等于合法,当年王老吉和加多宝的品牌争夺旧案殷鉴不远。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当宗庆后的形象在“神”和“魔”之间转换的时候,他用一生之力为娃哈哈设计的棋局终究逃不过命运的安排。而最亲近的人,也许最终会成为他自己的掘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