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锂电隔膜最大并购案为何“受阻”

2025-07-29 19:37

摘要

佛塑科技拟超50亿元并购金力股份,遭深交所12连问。

塑科技拟以超过50亿元人民币收购金力股份,这笔交易可能成为中国锂电隔膜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案。

然而,该计划正面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严格问询,凸显了在行业普遍低迷的背景下,这起“蛇吞象”式收购的复杂性与风险。

此次交易总对价为50.8亿元。其中46.8亿元将以发行股份方式支付,另有4亿元为现金支付。佛塑科技还计划向其控股股东募集不超过10亿元配套资金。

交易的规模已远超恩捷股份2020年以20.2亿元收购苏州捷力的案例,创下国内行业新纪录。

然而,标的公司金力股份的资产规模约为佛塑科技的2.5倍,令这笔交易被市场视为“蛇吞象”。

引发监管层关注的核心,在于金力股份急剧下滑的业绩与极为乐观的盈利承诺之间的巨大反差。

金力股份的IPO之路在2023年因利润断崖式下跌而终止。数据显示,其净利润从2022年的3.64亿元,暴跌至2023年的1.35亿元,2024年更是转为亏损9100万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交易方案中包含了一项未来三年合计实现12亿元的业绩承诺。

金力股份承诺2025年盈利2.3亿元,2026年增至3.6亿元,并在2027年达到6.1亿元。这一反常的增长预期,与公司持续下滑的业绩形成了直接矛盾。

监管的审慎态度,源于整个锂电隔膜行业正经历的艰难调整。该环节是锂电产业链中修复相对缓慢的一环。

2024年,隔膜行业企业合计营收同比下滑超过10%。尽管出货量增长了30%,但价格持续走低,湿法隔膜的全年价格下滑幅度超过三成。

进入2025年,市场环境未见明显好转。湿法隔膜行业均价已从20249月底的每平米0.7元,下滑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0.5元。行业龙头恩捷股份在2025年上半年甚至发布了预亏公告。

面对交易所的十二条问询,佛塑科技在722日的回复中,试图从战略协同、市场需求和技术优势等角度,为这笔逆周期收购提供合理解释。

佛塑科技称,交易完成后,双方可以整合采购需求以降低成本,并利用对方的客户资源互相拓展市场。

对于市场需求的疑虑,公司引用GGII的预测,称中国锂电池隔膜出货量在20242027年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5%,行业供需失衡将逐步改善。

对于市场最为担忧的激进产能扩张问题,公司解释称,扩产旨在解决20212022年间产能严重不足的问题。金力股份在20232024年间新增了18条产线,总产能已达约50亿平方米。

公司强调,尽管产能大幅增加,但2023年和2024年的整体产能利用率分别维持在86.92%82.35%的较高水平。

更重要的是,金力股份将未来增长的希望寄托于技术迭代。公司在回复中指出,其新建产能中超过70%是先进的大宽幅设备,具备规模化生产5μm及以下超薄高强隔膜的能力。

2024年,金力股份在该领域的市占率已位居第一。其毛利率在2024年达到21%,显著高于15.56%的行业平均水平,这得益于其规模效应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货。

数据显示,金力股份的市场份额确实在逆势提升。其国内湿法隔膜市占率从2023年的12%(第三)跃升至2024年的18%(第二)。

同时,公司正在积极拓展海内外客户,已向韩国LG等实现批量供货,并与SK、三星、大众旗下PowerCo等企业进入样品测试阶段。

在原材料风险方面,公司也给出了量化数据。通过加快国产替代,截至20255月,其对境外PE的采购占比已降至约66%,对境外PVDF的采购占比降至约32%,有效降低了供应链风险。

尽管如此,挑战依然严峻。根据披露,金力股份在2025年前五个月实现净利润8887.57万元。这意味着,要在余下7个月内完成1.41亿元的利润,才能兑现其2025年的业绩承诺。

此次并购案,已成为观察中国锂电产业深度调整的一个缩影。其最终能否获得批准,不仅将决定佛塑科技与金力股份的未来,也将揭示在行业洗牌期,依靠技术领先和规模优势进行逆势扩张的战略,是否能够穿越周期。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