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30 07:14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一纸监管立案告知书,让素有“假发大王”之称的瑞贝卡(600439)再次站在舆论风口。7月25日晚间,公司及控股股东河南瑞贝卡控股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这是其半年内第二次遭遇监管重锤。此前4月、6月,公司已两度因信披问题领受警示函,而2024年上市首亏的业绩爆雷更暴露转型困境。监管风暴与经营压力的双重夹击下,公司股价连续两日放量大跌,投资者合法权益受损问题浮出水面。
监管持续亮剑:信披违规顽疾难解
此次立案调查并非偶然。根据《立案告知书》,证监会聚焦于瑞贝卡及控股股东在资金往来、关联交易等关键信息披露环节的重大瑕疵,直指其长期存在的信披“老毛病”。回溯监管记录,公司2021年至2024年连续四年的定期报告中,均存在隐匿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往来的问题,涉及金额未按规定披露,河南证监局曾直言其“内控形同虚设”,甚至部分董事薪酬未经股东大会审议便擅自发放。
业绩与股价双重承压:转型“烧钱”难掩颓势
信披危机叠加业绩爆雷,瑞贝卡正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局。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微增1.1%至12.39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1056%,净亏1.18亿元,为上市25年来首次亏损。细究亏损成因,第四季度成为“利润黑洞”——前三季度尚盈利995万元的公司,四季度单季亏损达1.28亿元,创历史纪录。这一现象与公司大力推进的跨境电商转型直接相关,独立站等新渠道建设初期投入激增,导致营销费用同比暴涨62%,占营收比重逼近30%,“烧钱换增长”的模式尚未看到回报。
业绩恶化直接传导至资本市场。截至7月28日收盘,瑞贝卡股价报3.33元/股,较2024年高点已蒸发超20%,市值不足38亿元。市场对其转型成效的担忧持续发酵,尽管公司试图通过跨界合作提振股价,但此前热炒的“算力借壳”传闻已被澄清,而控股股东6月向许昌市国资平台转让6.18%股份的“维稳”举措,也未能扭转市场信心。
投资者索赔窗口开启: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严重侵害投资者知情权。根据证券法第八十五条,信息披露义务人因违法违规导致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遭受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结合监管调查时间线及股价波动情况,初步判断在2025年7月25日(含当日)前买入瑞贝卡股票,并在7月26日之后卖出或仍持有而产生亏损的投资者,可通过法律途径主张权益。
作为国内假发行业的龙头企业,瑞贝卡曾凭借海外市场优势占据一席之地,但近年来在转型压力与信披合规的双重考验下,其持续经营能力正面临严峻挑战。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关注公司整改动态的同时,通过合法渠道索赔既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必要举措,也是推动市场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后续随着证监会调查结果的公布,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将有机会通过诉讼挽回部分损失。市场分析指出,此次立案调查或加速公司治理问题的暴露,投资者需密切关注监管进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目前,投资者可通过关注“投资快报”公众号,在右侧菜单栏“股民索赔”栏目提交相关材料,登记参与索赔预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