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15亿!广药大动作

2025-07-29 19:02

作者 | 晓琳

医药投融资热潮再起!继“华润系”参投基金押注生物药后,广州白云山拟出资14.985亿元入局。

01

认缴14.985亿

广州白云山布局生物医药

7月25日,广旗下上市公司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云山”)发布公告称, 拟作为有限合伙人以自有资金出资14.985亿元参与设立广州广药基金二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定名,具体以企业登记机构核准的名称为准)。

本次白云山拟出资金额占广药基金二期认缴出资总额99.90%,剩余0.015亿元由广州广药资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药资本”)认缴,占比0.10%。基金总认缴出资额为15.00亿元,全部为货币出资。

广药资本是广药集团持股80%的控股子公司,也是广药基金二期管理人。白云山副董事长程宁担任广药资本董事长,因此白云山这次认购广药基金二期份额构成关联交易。

基金将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用于开展生物医药领域的股权投资。主要围绕白云山的战略规划,通过子基金投资、项目直接投资等方式投向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

传统业务承压下,这家拥有13家中华老字号、长期以大南药为核心利润支柱的医药巨头将目光投向了具有增长潜力的生物医药赛道,并开始着力提升资本运营能力。

2024年,白云山营收稳健但利润承压——2024年营收749.92亿元,与2023年比波动不大不过,利润仅有36.07亿元,同比减少29.41%;归母净利润28.35亿元,同比减少30.09%。

业绩下滑主要受多重原因冲击,如有效需求不足、行业加速变革、行业政策变化、市场竞争激烈等。2025年白云山在资本运营方面规划了三大方向:

一是,进一步加强市值管理工作与制度化建设,加强 ESG 管理体系建设与完善,努力提高投资者回报,提升公司境内外的资本市场形象;

二是,积极构建“产业+科技+金融 ”完整链条,以产业基金加快对创新项目投资,实现对生物医药领先赛道、优势细分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分类推动各业务投资并购工作;

三是,加快推进医药公司新三板挂牌并择机到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工作。

02

生物药、创新药投融资热潮再起

“华润系”“广药系”接连动作映射出了生物药、创新药正成为传统药企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赛道。

在近日由同写意主办的T20+大会上,国泰海通医疗健康行业部负责人王莉在讲述生物技术公司上市路径与策略时表示,2024年下半年由宏观环境及政策驱动带来的“A+H”浪潮加速了港股IPO市场复苏港股IPO已进入新一轮窗口期。

同时,她给出了一组融资向好的数据:2024年全年IPO融资规模881亿港币,远超2023年;2025年以来,已有51家企业成功港股上市,其中医疗健康行业企业12家,上市家数相较于去年同期显著增加,融资金额远超去年全年;截至7月15日,港股IPO交表数量达245家,超过去年全年的241家。

创新药作为生物医药行业的核心驱动力,其BD趋势也备受市场关注。据了解,2024年全球创新药BD交易中,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不可忽视的创新力量。在上述大会的圆桌对话环节,方达律师事务所生命科学/医药业务合伙人何宁认为,2025年这一趋势仍会延续。

另一方面,跨国药企专利悬崖的压力也刺激了BD交易。有专家表示跨国药企药物专利悬崖即将到来,大多现金充沛,BD迫在眉睫。且跨国药企在下一代IO基石药物方案上探索多年,但未出明确成果,需BD中国创新资产以加速跟进。

不过,云顶新耀CEO罗永庆提醒,创新药BD是价值重估的指标,而不是中国医药产业最终可持续生态的必备条件罗氏中国创新中心负责人、高级副总裁沈宏认为,从跨国药企视角来看,药物的商业价值比药物的个数更重要。中国医药创新的未来,需要更多的差异化和核心竞争力。

中信建投医药首席分析师贺菊颖在创新药跨境BD方面进行了预测:PD-1/VEGF和PD1/IL2双抗将是下一代IO核心战略方向,会成为BD大热门;代谢领域跨国公司新进入者多,预计BD可能性较大;免疫与炎症方面,新一代生物学靶点、工程学技术是BD重点;预计下一代ADC将接棒BD出海。

投融资升温除价值回归外也离不开政策支持。

近日,国家医保局连开四场医保支持创新药械系列座谈会,从政策支持、数据赋能以及支付创新多维度进行讨论,展现国家医保局“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的鲜明态度。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