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28 20:31
物流进化TransLog
近日,申通快递发布公告,拟收购浙江丹鸟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丹鸟物流”)100%股权,涉及金额约3.62亿元。
丹鸟物流,即为菜鸟在2023年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发布的菜鸟速递,主要聚焦“菜鸟自营、品质快递、好用不贵”三大标签,服务上对标行业最优,价格上兼具性价比。
而今年以来,菜鸟战略调整。随着申通收购丹鸟物流,菜鸟国内快递业务将被申通承接,在综合能力的加持下,这一变动将再次推动“通达系”(中通、圆通、申通、韵达)格局的分化。
01# 3.62亿!申通收购丹鸟
根据申通发布的公告,此次收购丹鸟作价约3.62亿元。
上述公告指出:申通快递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申通快递有限公司计划以现金形式收购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浙江丹鸟物流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此次交易的对价为人民币36,205.02万元。
数据显示,目前菜鸟速递在全国构建起包括59个分拨中心及2600余家网点在内的品质快递网络。
自2023年菜鸟速递品牌发布之后,其以时效、服务、性价比等标签,迅速杀入顺丰、京东物流等为代表的高端快递市场,快速渗透类似生鲜、茶叶这样高时效、高服务需求的产业带场景。
切入市场时,菜鸟速递依托仓网体系,大打时效牌。
先是联合天猫超市,推出了优选仓配“1212半日达”服务,直接对标京东211限时达。之后,菜鸟联合申通启动全国重点经济圈物流升级计划,推出智选仓配“次日达”服务。
彼时,菜鸟逐渐形成“国内+国际”的高增长战略,立足中国根基,着眼全球市场,构建全球化物流网络。既服务好阿里电商,也要服务好开放市场。
根据此次公告披露,目前菜鸟速递的订单规模在400万票/天左右。
而从快递演变的过程来看,快递行业发展到今天,正在形成几个标签:
第一,重资产,重运营。行业正在经历从资本驱动到基建驱动的阶段,除了吃资本之外,还是一个重资产、重运营的行业。典型的案例便是极兔三年烧光了200多亿元,收购龙邦、百世快递、丰网等三张快递网后,才在国内市场站住脚。
第二,重网络,重规模。快递行业是高网络效应与规模效应的行业,无论是加盟制快递,还是直营制快递,都已经是百亿票级别的竞争。对于网络而言,考虑性价比的同时,要兼顾服务的经济性、稳定性。
收购公告中也明确提到,相较上市公司及其他同行业公司,标的公司起网时间较短,业务量尚在爬坡增长阶段,前期投入及相关成本、费用未能显著摊薄,导致规模效应未能充分发挥,盈利能力相对较弱。
而近年来,申通正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进行产能提升、服务升级、数智化转型等,而这些转型的动作正在逐步反映在其业务规模、利润水平等方面。
过去三年,申通快递业务规模从129.5亿票,提升到2024年的227.3亿票(2023年为175.1亿票),归母净利润从2022年的2.88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10.40亿元(2023年为3.41亿元),量利齐增,并呈现出指数级增长。
02# 收编整合,“落地配”落幕
丹鸟物流,最初为菜鸟网络在全国整合的落地配公司组建而成。
从2014年开始,落地配企业被收购的消息频繁出现,涉及次数最多的企业是菜鸟、顺丰、如风达、唯品会等。彼时的快递企业与电商平台,都在相对集中的市场寻找可能的突破口。
其中,如风达被天地华宇收购后转型三方物流,并在2014年密集收购了4家落地配公司,包括湖南创一、山东海红、河北建华、陕西飞远。
收购的目的很明显,即从自建物流转型社会化物流后,面对快递企业的侵蚀,如风达要将其仓配一体化的模式打造成一个全国性的业务优势,通过收购可以抢得速度上的优势。
顺丰自2014年先后收购了北京小红帽、深圳银捷和成都星程宅配,这个时间节点也是顺丰频繁“触电”的时候。比如,顺丰优选快速拓展并向下沉市场渗透,嘿客大规模铺店。无论是生鲜,还是社区O2O,都对成本、消费体验有更高的要求,此时落地配的开箱验货、半收半退、夜间送货、试穿试用等服务优势是快递企业所做不到的。
而对于唯品会,在电商行业形成阿里、京东等几股头部势力的情况下想要突围,就要抓住巨头不屑一顾的下沉市场。因此,唯品会定位于大牌特卖,并学习京东自建物流,只不过其抢占的是下沉市场。
同样是看中开箱验货、退货、下沉市场网络密度的优势,唯品会于2014年密集收购落地配公司布局网络;物流配送标准方面,做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次日达,承诺送货到门口、退货上门取货、7天无条件退货并补贴运费等服务。唯品会自建物流的行为也一度被外界视为“小京东物流”。
而在新零售概念的驱动下,菜鸟也开始匹配与之相适配的物流体系。
2018年,菜鸟深度整合五家配送合作方(万象、昇邦、东骏、芝麻开门和黄马甲),成立了“新零售配送联盟”。
2019年,丹鸟品牌亮相,在“新零售”概念下,其定位是构建一张高效的S2B2b物流网络,服务于阿里整个新零售布局。
2022年,丹鸟更名为菜鸟直送,在当时快递行业屡屡出现上门难的情况下,菜鸟直送强化送货上门服务并升级配送时效。
2023年,菜鸟速度拿到快递牌照,并在当年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进行了品牌发布,主打半日达、当次日达、送货上门和夜间揽收等品质服务,在全国近三百城提供晚到、破损必赔,不上门必赔,在途拦截和在途更改目的地等五个100%承诺。
03# 申通+丹鸟:经济性快递走上高端路线
随着申通收购丹鸟,这将成为经济性快递的突围。
从业务规模和利润数据来看,过去几年申通的追赶正在产生成效;而资本市场也在为申通的转型买单,其市值从2022年的100亿元左右,提升到目前的230亿元。
而这个过程中,申通也经历了产能战、成本战、服务战以及数智战,在快递一梯队中逐渐站稳脚跟。
如今,申通与丹鸟的收购动作之后:
首先,菜鸟将重注国际化战略。
从收购业务来看,丹鸟物流运营的更多是菜鸟国内的快递业务,而不是菜鸟国内所有业务,比如不涉及供应链仓配业务等。这意味着菜鸟在战略上仍有侧重。
一方面,菜鸟仍可以发力服务壁垒较高的供应链业务,依托仓网、供应链方案等能力,在商流变革、渠道变革的大背景下,深入客户的供应链转型中去。
另一方面,供应链业务与国际业务做协同。近年来,“不出海就出局”成为越来越多品牌企业市场突围的共识,而菜鸟在国际化上前瞻性的布局踩中了跨境电商的风口,并在过去几年高速增长,实现了跨境仓、ehub、航空班线、末端集卡、海外仓、海外本土快递网络等多元化的布局,并形成多层次的跨境供应链产品,从而助力大型品牌、中小卖家等加速出海。
其次,申通产品分层,拿到高端市场的门票。
而在快递行业,单独起网的门槛正在越来越高。
随着申通过去几年的改革,其产能、规模、成本等逐渐稳定,能够轻松应对一梯队不定时的“价格战”,在接下来的淘汰赛中,具备更扎实的运营基础。
而应对快递一梯队的分化,另一个核心壁垒就是产品分层。某种程度上来讲,随着快递网络的规模效应,车线拉直、班线增开会自然长出时效产品,但这种时效产品并不稳定。
如今,随着丹鸟的加入,申通的订单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具体来看,丹鸟每天处理约 400 万票时效类订单;此外,其背后还有淘系丰富的时效场景订单资源。这些因素叠加,使得申通与丹鸟能够以更低的运营成本进行产品分层,并成功切入高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