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清凉经济”乘“热”而上

2025-07-29 14:25

转自: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有网友说,大热天的,听到一句“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竟能感受到满满的温情和关爱。事实上,在持续高温环境下,“哪儿凉快”不仅是一种消费指引,也成为生产经营导向。这个夏天,不断增长的避暑降温需求,催生了巨大的消费市场,“清凉经济”火了起来。

“空调之外都是他乡,冰箱之外都是远方。”这话不只是说说。空调等制冷降温电器热销,是“清凉经济”大火的鲜明标志。京东数据显示,进入7月以来,京东线下自营门店空调销量同比增长超两倍;全国京东MALL、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空调安装量同比增长3倍以上。与此同时,便携式风扇、除湿机、制冰机等小家电也备受市场青睐,各电商平台成交额实现翻倍增长。一款产自浙江义乌的太阳能风扇帽在海外市场引发抢购,订单量突破50万顶,且供不应求。

“我的命是空调给的,是冷饮救的,是雪糕续的。”网友的调侃印证了消暑食品市场的火爆。街头巷尾奶茶店、冷饮店的消费者数量明显增多,冰奶茶、雪糕等冷食成为人们对抗高温的“利器”。京东数据显示,进入夏季以来,碳酸饮料、冰淇淋等品类成交量环比增长超过75%。其他电商平台数据也显示,近期冷饮、冰咖啡等饮品订单明显增加,冰粉、果茶等凭借清爽口感成为排名靠前的消暑品类。商家不断推陈出新,将各种清凉元素融入食品中,如添加薄荷、柠檬等,满足消费者对口味和清凉感的多元需求。

“太阳底下,我与烤肉间,就差一撮孜然。”在网友看来,避免成为烤肉,最经济的方法就是夜间活动。于是,在夏天,夜经济成了气候,也成了“清凉经济”的重要构成。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市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现在,暑期档遇见夜经济,消费市场迸发新活力。淘宝闪购的数据显示,7月以来,127个城市的夜间订单环比6月增长超1倍。各地纷纷推出支持夜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打造夜游、夜演、夜食、夜购等消费“夜”态,创新拓展多元化的夜间消费场景,为“清凉经济”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和更新的消费体验。

“清凉经济”趁“热”而上的背后,是消费升级与市场创新的双重驱动。从需求端看,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者对清凉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降温,更要舒适、有趣、健康。这就需要有新的产品和服务投向市场,并形成新的消费场景。从供给端看,一些厂商洞察到高温天气中蕴藏的新商机,并精准捕捉到当下市场存在的消费痛点,通过加大投入、创新升级,推出一系列新产品精准满足消费者的防暑降温需求。

创新无止境。当下“清凉经济”的创新图谱日益丰富,涉及衣、食、住、行、学、游、玩等众多领域。智能穿戴空调、石墨烯降温贴、降温冰凉圈、便携迷你风扇……这些产品将现代科技、新材料与新设计融入传统日用品。这也印证了一个经济学基本观点:创新并非只存在于高精尖领域,任何能有效组合要素、满足需求、提升福祉的改进,都是创新的体现。“清凉经济”蓬勃发展,正是创新在民生领域接地气的实践。

今年降温消暑商品、服务、场景等均有创新亮点,契合了当前提振消费的政策导向,而要进一步提升“清凉经济”覆盖面和贡献度,还需要政策端再加力。各地要结合暑期消费特点和地方特色,多措并举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创新优化商、旅、文、体、健深度融合,促进夏日消费再增热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推动“清凉经济”向多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做好服务配套,保障夏季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清凉经济”并非季节性的短期经济,而是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经济。作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一种新样式,它不仅能为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也能为地方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消费需求持续升级,“清凉经济”将衍生出更多新业态、新模式,突破时空限制持续“升温”,开辟出一片拥有巨大潜力的广阔新蓝海。

【热点关注】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