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猴魁茶汤里的一抹“金”

2025-07-29 08:13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吴家婧 王赛 本报记者 章丽铃

“两叶抱一芽,兰香藏猴韵”,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太平猴魁的独有特征,投茶入杯、注水冲泡,汤色嫩绿、兰香高爽、滋味甘醇。

太平猴魁的唯一产地——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峰峦起伏的高山常年云雾笼罩,孕育着一垄垄青翠的茶树。2024年,黄山区拥有可采摘茶园7.5万亩,茶叶综合产值达32.5亿元,太平猴魁品牌价值达到49.06亿元。

黄山金融监管支局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推动当地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核心区茶企注入动能

群山深处,坐落着太平猴魁的核心产区——黄山区新明乡猴坑村,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猴坑茶业”)这家老字号茶企便出自此处。

猴坑茶业董事长方继凡说:“我们每年收购太平猴魁2万斤左右,收购价1000万元左右。4月至5月迫切需要资金,用于收购茶叶、添置制茶设备及支付工资等。”

“黄山区现有243家规模茶企,注册茶叶类个体工商户1029家,均存在季节性资金短缺、抵押担保物不足且评估难等融资共性问题。”黄山金融监管支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圣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为支持茶产业发展,黄山金融监管支局积极与地方政府部门协调合作,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降低融资成本、提升保障水平,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

猴坑茶业资金周转需求大,但缺乏足够传统抵押物,大额融资需风险控制,信用贷款占比不宜过高。基于此,2024年8月,黄山太平农商银行为猴坑茶业定制了2000万元商标权质押贷款。

“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是指对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以其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法核准的商标专用权作质押物而发放的贷款。”黄山太平农商银行业务管理部总经理黄磊介绍,“猴坑茶业拥有‘猴坑’这一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华老字号品牌,所以我行拓展担保范畴,以其公司名下的‘猴坑’商标作为质押担保发放贷款,并给予优惠利率,助其备足周转资金应对采茶旺季。”

据悉,黄山区金融机构均在探索创新路径。2024年以来,中国银行太平支行、建设银行黄山支行、邮储银行黄山区支行先后推出“茶叶贷”“徽茶贷”“茶产业贷”三大专项产品,工商银行黄山区支行、农业银行黄山区支行、黄山太平农商银行也围绕“种植e贷”“惠农贷”“兴农e贷”等推出定制化金融方案,并简化审批流程、降低融资门槛,以缓解茶企的资金压力。

科技赋能提升品牌价值

在黄山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正形成强大合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黄山区数据资源局联合区茶产业促进中心、太平猴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合会率先打造出太平猴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区块链技术服务平台,通过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智能化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不仅实现了气象、土壤、虫情等数据的实时采集,还运用AI虫情测报和声光防控技术确保绿色种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流程溯源系统和产销认证小程序,让每一片茶叶都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可信追溯。”黄山区茶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 陈远志介绍。

黄山六百里猴魁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百里茶业”)率先接入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茶叶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信息追溯和数据不可篡改。

2024年3月,工商银行黄山区支行依据区块链技术的信息保障和风控保证,推出“种植e贷”等贷款产品,简化审批流程,降低贷款利率,为六百里茶业提供特色贷款,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赋能的完美结合。

“科技筑基、金融赋能”的发展模式正在黄山区形成良性循环:区块链平台积累的产业数据为银行信贷决策提供依据,金融活水又加速了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二者协同发力,既破解了传统茶产业融资难题,又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了产业效益。

截至2025年一季度,全区累计发放茶产业贷款4.38亿元,惠及涉茶主体600余户,为太平猴魁品牌价值提升和市场规范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保险”护航

在太平猴魁唯一产地的黄山区,茶叶经济价值高,普通茶叶种植保险800元/亩的保额无法完全弥补茶企、茶农因灾害造成的损失。而黄山区约有1.5万户专门从事茶叶种植的企业和农户,一旦遇上严重的灾害,很有可能一年白干。

这一点,黄山洋湖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洋湖茶业”)董事长钟太平深有感触,“公司茶园在600米到1000米高海拔山区,早春常见的霜冻和倒春寒会直接冻死或冻伤部分刚萌发的、价值较高的明前茶嫩芽,且春茶的收益是茶农全年收入的主要来源。夏秋季时有发生的干旱、洪涝、病虫害以及冬季的雪灾,都会影响茶的产量和品质。”

为此,黄山金融监管支局指导国元保险黄山区支公司在茶叶基本险的基础上,开展茶叶商业性种植保险,以提高每亩茶叶保额,为茶企、茶农提供更高的风险保障。

通过组合保险模式,国元保险黄山区支公司为洋湖茶业103.2亩茶园承保,保费1032元。冻害发生后,及时定损赔付金额1.84万元。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该公司累计为1.17万户茶农、茶叶企业投保茶园6.9万亩,保险范围实现区县全覆盖。

双保险还“不够”。从种植到收获,这一路并不那么“安全”。

“黄山区茶树普遍种植在高山陡坡等地段,茶工在采摘茶叶时极易发生摔伤、蜂蜇、蛇咬等意外伤害。”王圣介绍,茶季采茶工需求量大,流动性强,需要更灵活的人身保障险种。

这促成了茶工险的“出炉”。人保财险黄山支公司、中国人寿黄山支公司分别设计按人承保、按场地承保两种保险方案,创新推出特色产品。

“通过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额度、增加误工补偿、优化投保方式,从传统的按个人投保收费到增加按亩不记名投保收费,显著提升了保险产品的实用性、灵活性和针对性,更好地满足了茶农在春茶采摘期间的风险保障需求。”人保财险黄山支公司经理侯伟介绍。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黄山区茶园参保亩数9000余亩,保费收入较创新产品前增长171%。

自此,黄山区通过茶叶保险与茶工险的协同推进,实现了对产业源头(茶树)和生产主体(茶农)的双重保障,一幅“产业兴、茶农富、品牌强”的生态富民画卷正在黄山云海间徐徐展开。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