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当国家队开始上英语课:体育精神如何成为教室里的隐形课程

2025-07-28 20:40

(来源:来咖智库)

编者按

体育与教育,在这一点握手言和:不是人人都能成为领奖台上的冠军。而我们最最终应该培养的,是能够在人生长跑中保持节奏、在逆风局里稳住情绪、在团队里成就他人也成就自己的普通人。

镜头里,21岁的潘展乐走进教室里看到已经落座的汪顺,并不是直接简单打个招呼然后坐下,而是直接对着镜头说:“真巧,没想到我比你小十岁,还要跟你同一个班。”调侃一出,换来了汪顺的哈哈大笑。这个有意思的细节被《冠军在高途》第一集完整记录。

2025年7月25日,高途正式上线全网首个原创运动员学习节目《冠军在高途》,节目以独创的“校园场景化实录”模式,记录中国国家游泳队汪顺、潘展乐、余依婷、董志豪、彭旭玮在赛场之外学习的真实场景,致力于和广大观众分享运动员在赛场之外的“另一面”。

节目也通过线下校园场景还原了包含高途名师教学、互动问答、团队协作、线上AI和线下互动等在内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继中国国家游泳队队员参与之后,还将会播出中国国家花样游泳队运动员常昊、张雅怡,向玢璇,李岫宸在高途学习素养课程、英语和进行心理调整充电的真实状态。

最近中国国家游泳队运动员汪顺在接受央视采访中提及,目前自己正在高途学习英语,每周坚持上4次英语课。他说,在巴黎奥运会后对人生赛道有了新的定义,他想在泳池之外,探索个人发展的更多可能性,突破竞技体育的单一维度,通过系统性的英语学习接触更大的世界。

在运动场上,国家队运动员的自律在体育世界里被量化为秒表、刻度和重复次数,而迁移到学习中,它就变成了按时完成作业、每天固定阅读、按计划刷题。

汪顺的行动提醒着我们,终身学习理念应该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教育不是一次考试、一个暑期班,而是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长跑。短跑依靠爆发力,长跑则考验耐力、节奏感与自我管理——这些恰恰与体育精神的内核的同频共振。

01

运动+学习=幸福人生的正循环

2018年,耶鲁大学团队在《柳叶刀·精神病学》(The Lancet Psychiatry)刊发了一项超过120万成年人的研究,通过比较坚持运动的人和不运动的人之间自我报告心理健康状况得出,即使每周仅运动一小时,其缓解抑郁的效果也堪称显著。更令人惊讶的是,坚持运动带给人积极健康的情绪价值,换算成经济收益,竟相当于一年多赚了17万元人民币,或是高中后多读一个大学学位。

而美国MIDUS纵向研究(7000人,20年)显示,长期参与成人教育或自学者的生活满意度年增长率比不学习者高2.7倍,并显著降低“中年危机”峰值。

世界银行2022教育回报报告则显示,在OECD国家,每额外接受1年正规教育或同等学力,终身工资溢价7–15%;若叠加“边工作边学习”,溢价可达20%。

也就是说,无论是运动还是教育,只要能够长期坚持,从人生发展的角度,就一定能取得足够丰厚的收益和回报。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条50年的复利曲线,“持续学习”决定斜率,“长期锻炼”决定长度——两者叠加,能把认知衰退推迟10年、健康寿命延长7年、终身收入提高20%,并显著跑赢同龄人的幸福曲线。

不得不说,作为科技教育公司的代表,高途选择体育营销这条路才是真正回归到了教育的理念和初心。据了解,体育是高途品牌面向未来3年的核心战略之一,也是差异化路线之一。

长期以来,高途一直秉持着(点燃兴趣+培养习惯+塑造人格)的爱次方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为核心目标。与中国国家跳水队、中国国家游泳队和中国国家花样游泳队的合作,一方面,希望为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享受乐趣,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另一方面,高途也希望运动员拼搏向上的精神能够传递和鼓舞更多的高途学员,将其运用到自身学习和实现人生的理想上,以榜样的力量打破边界、超越自我,成就属于自己人生的冠军。

02

让体育精神成为教室里的“隐形课程”

《冠军在高途》最动人的地方,不是国家队学员考了多少分,而是他们如何像对待训练一样对待学习,认真专注,尽力做好。

而课堂上的高途名师,让这些“冠军学员”在与队友的配合、与老师的对话中,不断照见自己:是急躁还是沉稳?是抱怨还是担当?是独狼还是领袖?当这些特质被清晰地映照出来,教育才有了人格塑造的抓手。在高途的课堂上,“尊重、规则、团队”这些原本抽象的品格词,变成看得见的队礼、听得见的口号、摸得着的接力棒。

而这档节目的主旨,本就是通过发挥优秀运动员的示范效应展现高途的名师教学优势;以运动员的自律精神、抗压能力为榜样,为青少年提供积极引导作用,激励年轻群体树立全面发展价值观。

据了解,高途正由最初的“名师+二讲”的双师模式向“主讲授课+二讲服务+AI伴学”的“三师”教学模式转变,AI在教学、教研中的深度融合,为老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显著的帮助。目前,该模式也逐步应用于与国家队的课程合作中。

在《冠军在高途》学习节目中也体现了这一教学特色,节目通过主讲名师进行课程传授,二讲“班主任老师”提供个性化辅导,实时跟踪学习进度,AI工具和功能则通过线上智能评测、互动教学、数据分析等功能实现精准教学。

高途的“三师”模式恰好提供了体育精神的“教室版”落地。主讲老师像主教练制定战略,二讲班主任像助理教练盯紧执行,AI伴学像运动手环,实时反馈、即时纠偏。

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体育教会他们,失败可以被分解为0.03秒的误差,也可以被重新组装成下一次起跳的勇气。

在高途的课堂里,教育告诉他们,知识可以被拆分成一道道习题,也可以被重新拼合成看见更大世界的望远镜。

结 语

发令枪响,泳池里劈波斩浪的终点,正是教室里翻开课本的起点。

当汪顺打开英语笔记,当潘展乐在高途课堂完成一次次学习,这些运动员同时开启的,是人生的下一个转身——从“运动健儿”到“长期主义者”。

这或许正是《冠军在高途》想留给时代的一帧画面:体育把人格写进肌肉,教育把人格刻进大脑,当枪声再次响起,他们已能在任何一条赛道上,用自己的节奏,跑完一生。

$GOTU(GOTU)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