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28 21:20
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有一个小细节很有意思。
京东发明了一个新词儿——附身智能。大会上,它发布的新品牌JoyInside,能够为机器人、机器狗和AI玩具等提供大模型驱动的对话能力,让机器也有温度。
蚂蚁最得意的产品之一,是AI健康管家AQ,它还入选了大会的“SAIL奖”TOP30。用户提问“最近为什么提不起精神?”或上传体检报告,AQ就能即刻给出相关建议。
荣耀则在大会上正式发布自研多模态感知大模型。这个大模型支撑底层 AI 智能体的多模态感知与自动执行规划能力。
看到这儿,你会不会觉得有些奇怪。
京东不说电商、蚂蚁不说支付、荣耀不说手机。它们是不是都“跑偏”了?
个人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其实,这些产品,都能够跟这些企业的核心主业联系起来。比如京东的附身智能,让机器狗拥有感知情绪的能力。如果这个尝试能够成功,让具有AI对话能力的机器狗能流畅感知对话,把机器狗的销量给推上去,一方面,京东能获得这个业务板块的利润;更重要的另一面是,大模型的成长,还能让京东智能客服的品质得到提升。
想想看,如果你对智能客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转人工”,那智能客服存在的必要是什么。机器狗上的大模型经验,能提升智能客服的水平;智能客服好用了,用的人就会变多,这又能回过头来提升机器狗的能力,一个正向的循环就诞生了。
其实荣耀也是一个道理。其最新推出的几款手机,都在强调人工智能的能力。多模态感知和自动执行规划两个能力,马上就能落地的应用场景就是手机的简化使用——今后你可能只要动动嘴对手机说“请帮我推荐个附近的串串香”,它就能自动打开点评app找出高分推荐,并同时自动转入到导航app中,为你规划好前往路径。而以前,这需要人手动一步一步打开各类app完成。
这个大模型发展得更成熟之后,还能为荣耀进一步进军人形机器人做好铺垫。
总之,仔细分析一下这些“跑偏”的现象,其实都跟各个厂商的主业相关。
做一个个人的大胆预判:在互联网科技这个领域里,这种“跑偏”的现象可能会越来越多。大厂之间竞争的“边界感”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模糊。
你可能还不知道的是,腾讯已经开始利用AI技术,在成都从事新药研发;联通利用算力在四川试点云端养猪;阿里甚至还当起了厨师,用数字技术研究起了菜品的口味开发……
京东进军外卖,不只是因为其有成熟的物流体系这一个原因。数据、算法、算力这三个要素集齐之后,就能让自己的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千行百业中去。
未来,大厂之间的竞争,可能会在更广阔的范围里,变得越来越激烈。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