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28 09:50
◎ 文 《法人》杂志全媒体记者 岳雷
历经实控人被留置调查、高管及股东相继减持、股价剧烈震荡等风波后,两轮电动车龙头企业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玛科技”)仍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62.3亿元,净利润增速达25.12%。
爱玛科技以强劲姿态向市场宣告“满血归来”。然而,行业的变局已经来临。在以市场占有率定胜负的淘汰赛中,曾凭借周杰伦代言声名远扬的爱玛科技,如今已被推至十字路口。
近日,业内人士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已步入存量博弈阶段,如何在存量市场中重塑增长逻辑,成为决定爱玛科技能否突围的关键。
销售费用持续攀升
“基于今年的战略布局和投入,我们对业绩走势充满信心。”5月下旬的业绩会上,重回领导岗位的爱玛科技董事长张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历经动荡与波折,张剑创办的爱玛科技暂时挣脱了近两年业绩增长放缓的困局。最新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爱玛科技实现营收62.3亿元,同比增长25.8%;归母净利润达6亿元,同比增长25.12%。对于业绩好转,公司解释称,这主要得益于在电动两轮车和电动三轮车领域的持续创新,以及渠道优化策略的有效落地。高附加值车型占比的进一步提升,成为推动业绩稳步攀升的关键引擎。
在利润上扬的同时,近年来,爱玛科技的销售成本也在不断攀升。回顾2020年至2024年,其销售费用一路水涨船高,分别为3.99亿元、5.51亿元、5.87亿元、6.41亿元、7.78亿元。尽管公司称,销售费用增长主要源于加大市场推广与渠道咨询服务支出,但加大投入后其销量转化情况却难令人满意。
数据显示,2024年,爱玛科技全年销售电动自行车753.61万辆,同比下滑0.88%;电动两轮摩托车销售236.93万辆,同比下滑11.81%;仅电动三轮车产品实现增长,全年销售54.99万辆,同比增长28.87%。
在电动两轮车的红海竞争中,爱玛科技曾凭借广泛的渠道布局和快速扩张,成为电动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但时移世易,如今市场早已告别增量扩张的黄金时代,爱玛科技昔日的市场优势也已逐渐消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两轮电动车保有量超过3.5亿辆。随之而来的是两轮车市场需求放缓,行业步入存量博弈的艰难阶段。
市场格局的深刻嬗变,与消费者对两轮电动车需求的转变紧密相连。轻工行业分析师李兆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去,消费者对电动车的需求聚焦于基础代步功能,但随着年轻消费群体成为市场主力军,他们对电动车的需求发生了质的飞跃,开始追求‘智能化’体验。”
李兆茗进一步分析道,在存量市场的激烈博弈中,九号、小牛等新兴品牌精准捕捉到年轻消费者对智能化的需求,不断创新推出智能化、个性化产品,成功赢得市场份额和销量。“新势力来势汹汹,迫使爱玛科技、雅迪等传统巨头必须另辟蹊径,寻求新的突破路径,开拓新的增量市场。”
押注三轮车赛道
在两轮车市场渐趋饱和的现实面前,爱玛科技将战略目光锁定了电动三轮车这一潜力领域。此前,张剑作出了一个重大决策——从扎根多年的河南商丘迁离,奔赴电动三轮车的“大本营”江苏丰县。不仅如此,爱玛科技还豪掷30亿元巨资在丰县建设产业园,旨在扩大三轮车产能,为自身在新的市场赛道上谋篇布局。
从实际成效来看,电动三轮车无疑为爱玛科技注入了新的增长活力。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爱玛科技电动三轮车营收达到19.52亿元,同比增长36.07%,增长势头强劲。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动自行车营收仅微增1.5%,电动两轮摩托车营收则下降了10.2%。
更引人瞩目的是,爱玛科技电动三轮车产品的盈利能力十分突出,毛利率高达22.44%,远超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两轮摩托车的毛利率水平。而且,相较于电动两轮车市场近乎“零和博弈”的激烈厮杀,电动三轮车市场宛如一片尚未被充分开发的蓝海,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2年,我国电动三轮车市场规模从257.24亿元稳步增长至近400亿元,呈现出持续扩张的良好态势。
不过,电动三轮车市场并非一片坦途,已有众多玩家在此布局。公开信息显示,目前,我国电动三轮车市场竞争态势高度分散,全国范围内分布着500余家生产商,但产量突破10万辆大关的企业仅有10余家。这种“群雄逐鹿”的竞争格局,意味着市场尚未形成高度集中的品牌效应,各厂商之间的竞争处于相对无序和混乱的状态。
对于爱玛科技而言,在荆棘丛生的市场环境中想要脱颖而出,无疑面临着巨大挑战。资深品牌战略专家柳国良对记者表示,树立自身独特的品牌优势是爱玛科技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品牌是消费者认知和选择产品的重要标识,在分散的市场中,只有精心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和强大影响力的品牌,才能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一席之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
他同时表示,提升市场份额也是爱玛科技必须攻克的难关。市场份额的提升,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销售规模和利润水平,更是企业在市场中地位和话语权的重要体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爱玛科技需要通过优化产品性能、拓展销售渠道、提升服务质量等一系列手段,逐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最终构建起坚实的市场壁垒。这一系列举措的成败,将直接决定其在电动三轮车领域的未来走向。
产品品质亟待提升
爱玛科技选择“押宝”电动三轮车市场,无疑是一次大胆且极具前瞻性的战略转型。然而,在进军新领域时,其必须直面并改变过往质量问题的困扰。
“每次看到爱玛登上质量黑榜,我心里都咯噔一下。”在北京经营电动车专卖店的王超对记者说,“店内至今还积压着几辆存在质量问题的爱玛两轮电动车,这批车因质量不合格被召回导致滞销,现在根本卖不掉。”
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至2024年,爱玛科技累计有12款车型因质量问题被通报,并多次进入质量“黑榜”名单或被公开点名,问题涉及整车质量、充电器与蓄电池、车速限值、短路保护、反射器、照明等多项核心安全指标。
王超告诉记者,爱玛科技、雅迪等行业龙头企业质量问题频发,使得消费者对大品牌的信任逐渐消退。如今,众多消费者在选购时态度愈发理性,不再单纯追求品牌知名度,而是将目光更多地投向那些既具备正规生产资质,又能够提供高性价比产品的二线品牌。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电动三轮车市场,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同样严苛,且市场中存在着众多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若爱玛科技不能有效提升产品品质,即便进入电动三轮车市场,也难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除了产品品质存在隐忧,爱玛科技在资本市场同样有不可小觑的潜在问题。截至7月2日收盘,爱玛科技股价报收35.15元,相较于79.94元的历史峰值,跌幅高达56.03%,市值缩水至302亿元。二级市场上资本踌躇不前的背后,潜藏着怎样的深层隐忧?
职业投资人李伟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资本市场作为产业发展进程的关键映射指标,其动态变化能够精准揭示产业发展的趋势与潜在问题。当下,电动两轮车行业整体增长陷入承压局面,根源是两轮车市场逐步饱和,以及安全标准持续迭代升级所带来的复杂且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车企急于清理库存,价格战此起彼伏,对行业价格体系和企业利润空间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除了预期放缓的市场大环境,爱玛科技在二级市场表现低迷,与其管理层频繁减持公司股份不无关系。
6月7日,爱玛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539.28万股限售股即将解禁上市。消息一经公布,其股价应声下跌。在此次解禁之前,爱玛科技高管已多次减持股份,且从未有过增持行为。例如,2022年6月至2025年1月,公司副总经理罗庆一、财务总监郑慧、董事彭伟分别减持67.37万股、45.5万股和26.22万股。此外,爱玛科技实控人张剑及其女儿张格格的大笔减持套现行为,同样令市场瞩目。
“投资圈里一聊到爱玛科技,减持这个话题就肯定会被提起来。”李伟冉坦言。他认为,上市公司实控人和高管作为公司少数关键人物,频繁减持股份的行为,极易被外界解读为对公司前景缺乏信心,从而引发投资人普遍担忧。
在电动两轮车行业加速洗牌的背景下,爱玛科技正面临关键发展节点。其能否依托技术革新、渠道升级及品牌重塑实现跨越式发展,业界看法不一。有业内人士认为,其凭借过往积累的深厚底蕴,仍有较大发展潜力;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其面临诸多棘手难题,未来发展充满变数。记者就未来发展策略等话题致电爱玛科技,但截至发稿,未收到任何有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