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监管亮剑!南京一老字号巨资担保“黑洞”曝光

2025-07-28 20:29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瞰华东)

图源:南京新百官网

图源:南京新百官网

三天暴涨20%,一日跌去9%……南京新百股价“过山车”背后,一场由大股东债务危机引发的风暴正冲击这家老牌上市公司。

7月24日,南京新百股价冲上8.31元的近期高点,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引发市场侧目。

当日晚间,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新百”)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公司及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均不存在有影响公司股票异常波动的重大事项,也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但其在公告中提示,公司控股股东三胞集团及实际控制人袁亚非因流动性债务危机,主要资产已被司法冻结。

次日市场反应迅速,南京新百股价大跌9.27%,收于7.54元/股。

股价异动与股东资产冻结的叠加效应,将南京新百推至风口浪尖。“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正常,未发生重大调整或变化。”南京新百表示。

在股东危机之外,南京新百还陷入一场因违规担保和资金占用引发的监管风暴。

7月18日晚,南京新百发布公告称,公司及控股股东三胞集团分别收到江苏证监局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直指多项违规行为。

监管调查发现,2018年~2021年,南京新百子公司违规担保总额超80亿元,却从未履行决策程序与信息披露义务。

除了违规担保,南京新百还成了控股股东的“提款机”。2017年7月和8月,南京新百子公司以“往来款”名义向三胞集团及其关联企业支付资金4.92亿元,虽然当期收回,但已构成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同样未按规定披露。

江苏证监局决定对南京新百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同时对包括袁亚非在内的多名高管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诚信档案。三胞集团及其实控人袁亚非也因未按规定报送关联人名单等问题被警示。

时隔仅一年,监管利剑再度落下。

去年4月,三胞集团及实控人袁亚非因宏图高科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被证监会处以罚款并采取市场禁入措施。

南京新百的违规担保规模令市场震惊。根据公司整改报告披露的数据,仅新百地产一家子公司,2018年至2021年的对外担保金额就分别高达20.95亿元、13.76亿元、15.37亿元和19.49亿元。

另一家子公司泰州丹瑞生物在2019年和2020年的担保金额达到5.31亿元和5.47亿元。

这意味着在四年间,两家子公司的违规担保总额累计超过80亿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财务“黑洞”。 

这些担保是如何发生的?

南京新百在整改报告中给出的解释是,新百地产自2014年起将河西项目地块托管给江苏宏图高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代建代管期间,相关责任人员擅自将现金存单用作质押担保,导致公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对外担保。

一份“迟到”的监管罚单,揭开了南京新百长期存在的内控缺陷。数十亿元资金流动脱离上市公司监管视野,其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在收到监管决定书当日,南京新百迅速发布整改报告,宣称已完成整改工作,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解除责任、追回资金、完善内控。

南京新百表示,控股股东推动资产置换方案,解除了新百地产因担保形成的债务;丹瑞生物所担保的债务也已如期偿还。控股股东占用的4.92亿元资金已于当年底转回上市公司账户,与多家关联企业的交易资金也已通过追回或置换方式解决。

“前述所有质押担保的责任和义务已经解除,未给公司造成实质损失,未对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造成任何不利影响,也未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南京新百在整改报告中强调。

在股东债务危机与公司治理问题的背后,南京新百的业绩表现同样堪忧。

2024年,南京新百实现营业收入67亿元,同比增长1.98%;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为2.3亿元,同比减少46.1%。

这是南京新百净利润连续下滑的第四年,其将原因归结为“期间费用大幅增长”,报告期内管理费用达14.67亿元,同比增长12.36%。

对此,上交所发出问询函,要求南京新百说明在营业收入未发生较大变化情况下,期间费用大幅上升的合理性。

7月26日,南京新百在回复函中将各板块期间费用具体构成明细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进行了列示,并阐述了各项费用产生的合理性。

商誉高悬是另一重大隐患。截至2024年末,南京新百商誉的账面余额为60.16亿元,占总资产的22.94%,占净资产的31.51%。南京新百在公告中亦作出大股东质押风险或商誉减值风险的提示。

“如此巨额的商誉,随时可能因业绩不及预期而引发减值风险。”某券商分析师表示,商誉历来是上市公司业绩“暴雷”的重灾区。

在多位市场人士看来,南京新百面临的多重困境,与控股股东三胞集团的债务危机密不可分,可能通过股权质押、融资担保等渠道传导至南京新百,进而影响其业务发展和现金流安全。这种风险传导机制是监管机构最为担忧的。

南京新百创立于1952年,1993年在上交所上市,是南京首家商贸类上市公司,承载着老字号的荣耀。但江苏证监局的一纸罚单掀开了南京新百的治理“伤疤”,当下市场更关注的是其如何应对更深层次的经营挑战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