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两大巨头押注绿氨

2025-07-28 12:08

(来源:势银能链)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绿氨作为兼具能源载体与工业原料双重属性的零碳新星,正成为国家电投集团与远景科技集团这两大中国能源巨头撬动全球零碳产业革命的核心支点。

01

国家电投:「四项世界之最」的绿氨项目实践

由国家电投集团吉电股份公司出资建设的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于2025年7月26日全面投产。

项目首创全球最大规模一次性投产绿氨项目、最大碱液与PEM混合制氢系统、最大直流微电网制氢工程、最大固态储氢装置(48000立方米)等4项全球之最。

  • 技术创新:全球最大规模的一次性投产绿色合成氨单体项目,建成一套18万吨/年合成氨装置,成功实现从电到氢再到氨的全产业链贯通,为新能源发电就地转化提供了新的路径;全球最大规模的碱液与PEM混合电解水制氢,36000标方/小时的碱液制氢与9600标方/小时的PEM制氢设备实现了双技术路线耦合,兼顾规模化与灵活性,构建组合优势;全球最大规模的直流微电网制氢,攻克直流离网制氢关键技术及装备国产化难题,实现40兆瓦新能源发电直供制氢,探索风光离网制氢新模式;全球最大规模的固态储氢,建设48000立方米固态储氢装置,验证固态储氢在可再生能源制氢领域的可行性,助力破解氢气储存难题。不仅如此,项目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氢-化”全流程柔性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源荷互动”机制,破解风光发电波动性与合成氨生产稳定性的匹配难题,在一体化调度、集群控制等方面完成工业化实践,探索出工业生产新模式。

  • 产能效益:项目年产能 18 万吨绿氨,配套 80 万千瓦风光发电,每年可替代 23 万吨标煤,减排 65 万吨 CO₂,相当于 50 万户家庭全年用电的碳排放。其「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通过自建输电网络实现电力直供,系统稳定性较传统电网供电提升 40%。项目致力于推动绿氨产品实现绿色高附加值,已获得法国必维集团出具的欧盟低碳燃料标准符合性预认证报告,完全满足绿色认证标准。

  • 市场布局:投产前夕,作为国家电投集团全球唯一绿色氢基能源平台的吉电股份在与欧洲、日韩等多家企业签署销售协议的基础上,分别与法电中国、中国石油国际事业公司、日本伊藤忠和荷兰孚宝等多家国内外企业签署合作协议,首批绿氨于投产之日正式发往下游应用市场,实现绿氨产品向国际市场拓展。

该项目的投产具有标志性意义,为我国加快发展氢能及绿色燃料产业,充分发挥区域能源资源优势,统筹氢能一体化开发应用等提供了吉林模式和央企样板。

02

远景科技集团:全球最大绿氨工厂的「中国方案」

全球规模最大的绿色氢氨项目——远景赤峰零碳氢氨项目7月8日宣告投产,标志着我国在世界零碳氢氨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将引领和推动全球绿色氢氨大规模产业化进程。

这一总投资 173 亿元的超级工程,依托内蒙古赤峰丰富的风光资源,构建起「绿电制氢 — 合成绿氨 — 绿色化工」全产业链:

  • 技术突破:自主研发的 AI 驱动电力系统,通过实时感知风光波动并以秒级响应调度生产,解决了新能源波动性与化工稳定性的行业难题。其智能物联操作系统 EnOS 可优化每一度绿电的利用效率,使项目整体能耗降低 20% 以上。

  • 规模效应: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形成 152 万吨年产能,相当于每年减少 912万吨碳排放,规模超过 1520 万辆燃油车的年排放量。首期 32 万吨产能已配套 143 万千瓦风光发电及 680 兆瓦时储能,实现 100% 绿电直供。

  • 市场布局:赤峰项目产品已锁定欧洲与东南亚需求,目标成为国际绿氨贸易枢纽。目前日本丸红商社已签署长期采购协议,产品将用于亚太地区船舶燃料、化工原料等领域。远景更创新性地将绿氨作为储能介质,1.5 亿元氨罐的储能成本仅为锂电储能的 0.25%,为长周期储能提供颠覆性方案。

该项目被业界誉为「可复制的零碳工业模板」,其动态耦合技术与离网运行模式,为全球能源密集型产业脱碳提供了工业化范本。

国家电投集团与远景科技集团的绿氨战略布局,不仅是企业层面的商业选择,更折射出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路径自信 —— 通过将风光资源优势转化为绿氨产业优势,既为国内钢铁、化工等难减排行业提供脱碳解决方案,又在国际船舶燃料、绿色化肥等增量市场中构建竞争壁垒,最终在重塑全球能源版图的进程中,确立中国方案的话语权与引领力。

文章来源:势银(TrendBank)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